啥是天才呢?就是生来就懂,能自己琢磨出打仗的新招儿,没人教也能行。历史上能算得上天才的将领,就那么七位!
【第一位:霍去病】
霍去病武艺高强大家都知道,他十七岁时就被汉武帝提拔为骠骑将军,十九岁就拿下了河西走廊,跟西域连上了线,二十一岁时更是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仪式,漠南的匈奴王庭也被他给端了。他一辈子跟匈奴打了四仗,场场都赢,从没输过。
有人讲霍去病的战术是从舅舅卫青那里学的,其实霍去病确实是卫青抚养长大,并且卫青教了他兵法。不过,霍去病打仗的方式和卫青很不一样。卫青擅长用“大绕圈”、“大范围穿插”和快速突袭,直击要害,但他不会跑得太远离了后勤支援,也不会只为了杀敌。他每次打仗都能缴获很多,但做法比较传统保守。
霍去病可不会被后勤问题拖住后腿,他一心想着要消灭敌人的主要力量。他带着队伍,长途跋涉,绕个大圈子,然后快速突袭,一个接一个地打败敌人。因为他的动作太快了,敌人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根本来不及反应。
和卫青擅长指挥大军团不同,霍去病更拿手的是带领小股精兵进行突袭,就像现在的特种部队作战一样。在辽阔的草原上,霍去病的这种打法显得更为高明,而且他不依赖后勤补给的战术在历史上也是头一回。
《史记》里头说了,汉武帝想给霍去病教教孙子和吴起的兵法,可霍去病却不放在眼里,说:“打法战术才是关键,没必要学那些老掉牙的兵法。”霍去病自己就能领悟打仗的门道,真是个天才。
【第二位:韩信】
韩信天生就擅长兵法。
说起韩信的老师是谁,大家通常有两种看法:
有种说法是,尉缭子是韩信的师父,但韩信性格太倔强,尉缭子就没教他政治方面的东西,只传授了兵法。韩信觉得学不到想学的,就走了。之后,他又跟其他人学过,可因为原则性太强,总是待不长。所以,他一直四处漂泊。也正因为这样,韩信的兵法融合了各家之长,用兵时自由灵活,让人难以捉摸。
也有人说,韩信的兵法其实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并没有专门的老师教他。
史书里没提到这两种说法,但从历史资料看,韩信应该没有老师。他小时候过得很穷,连饭都吃不上,还接受过一位洗衣老妇人的施舍。这样的韩信,怎么会去拜大官尉缭为师呢?再说尉缭是大梁人,在秦始皇手下当国尉,而韩信在跟项梁前,从没去过大梁和咸阳,所以他们应该没啥交集。还有,尉缭和韩信都那么有名,如果他们真是师徒,史书肯定会写出来的。
所以,韩信大概是自学的,真是个天才。
【第三位:李勣】
李勣跟那种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擅长“空谈战略”的李靖不一样,他虽然家里挺有钱,但自己是草根出身,没什么文化,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我是个不识字的老头儿”。
别看这个人是个大老粗,但他的军事经历可了不起。17岁那年,他就加入了瓦岗军,22岁就在战场上杀了名将张须陀。到了27岁,他已经助李世民打下了天下,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年纪最小的呢。
唐朝成立后,李勣头一回当大军统帅,是在攻打东突厥时给李靖打下手。一直到他75岁那年带领军队灭掉高句丽,他在唐朝带兵打仗总共有38年时间。
不仅如此,李勣是太宗给高宗指定的四个重要辅政大臣中的一个,他负责高宗时期的对外政策,并且取得了特别出色的成绩。高宗在位时,唐朝的领土面积达到了最大,比玄宗时期还要大。可以说,这都是多亏了李勣的功劳。
说到打仗打得好,大唐的将军里,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李勣,就连战神李靖也不行。
李勣是个不识字的年轻将军,那他的打仗本事是从哪儿来的呢?他晚年时自己说过:“我十二三岁时是个小混混,见人就打;十四五岁时成了个难对付的家伙,看谁不顺眼就动手;十七八岁时成了个‘好汉’,上战场就杀人。到了二十岁,我就成了天下闻名的大将,带兵打仗是为了救人性命。”
李勣的打仗本事是天生的,史书都说他天生就是军事奇才,特别会瞅准时机行事。面对敌人时,他总能随机应变,做什么都恰到好处,而且每次都能比别人更早发现机会。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天才吧!
【第四位:陈胜】
陈胜在大家看来可能只是个“能力平平”的幸运家伙,但仔细瞅瞅他从发动起义到当上王那不到两年的经过,就会发现他简直就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军事上的奇才,做的事好像是从未来世界带回来的一样。
司马迁在给陈胜写传记时,把他归入了世家行列,但很明显,陈胜其实是个土生土长的穷苦百姓,原本是“被发配到渔阳戍边的闾左之人”。
可他竟然说出了像“小燕子和小麻雀哪懂天鹅的大志”、“将来富贵了别忘了彼此”这样的老话,还有“二世皇帝本不该继位”、“扶苏被秘密处死大家却都不知道”、“项燕不是死了就是逃跑了”这些皇宫里的秘密。他到底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陈胜的智谋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起兵时,为了让大伙同情他们,先叫吴广故意找茬,再让吴广被校尉狠狠抽打,装出一副可怜样。等“实在没办法”杀了校尉后,他又说“延误期限都得砍头”,这下戍卒们再也不想当听话的老百姓了。接着,他又玩了“鱼肚里藏信”、“夜里火堆旁学狐狸叫”这些神神秘秘的招数,说这是上天让他当王。这些鬼点子他都是从哪儿想出来的呢?难道是天生的吗?
再者,陈胜还有一手更绝的活儿——那就是策划行军路线。他领着几百号兄弟起家,仅用一年工夫,就直捣关中,差点把秦王朝给掀翻了。要知道,那时候可没卫星导航帮忙,高精度的军用地图更是密中之密,但他就像是有了隐形指南针,挑了一条最妙的进攻道路,队伍愣是在短时间里膨胀了上千倍。
要说这点,看看陈胜的副手葛婴怎么走的就知道了。他那时候的任务是去东边拖住敌人,然后再回陈县。所以,得挑条好走的路。在陈胜的安排下,葛婴选了个秘密的小道,直接到了东城。司马迁对这个道儿没细说,但项羽和灌婴后来都走过。这是彭城和江东之间唯一快路,这种行军路线,得是有本事的将领才能搞定。
像陈胜这样的人,要不是从别的时代穿越来的,那就只能说他是个天生啥都懂的天才了。
【第五位:朱元璋】
朱元璋,是个非常厉害的战略高手和军事大帅,他打败了历史上武力超强大的游牧王朝,实现了从古至今少有的从南方统一北方的壮举,真是个超级牛的皇帝。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在打仗方面也是个行家。两淮、山东、大都、闽广这些战役,还有消灭夏国、攻打云南、北伐沙漠的战斗,都是他亲手策划的战术和计划。而且,战争的每一步都跟他预想的一模一样,说啥中啥,简直是用兵如神。他指挥战争的本领,在历史上能跟他比的将领没几个。有位伟人还评价说,朱元璋是用兵打仗仅次于李世民的第二个厉害的皇帝。
不过,想想朱元璋,起初不过是个乞丐、放牛的孩子,手头就只有一个碗,那他的军事本事到底是哪儿来的呢?只能说,有的人天生就是军事上的天才,生来就懂,不用人教自己就会。
【第六位:项羽】
尽管项羽在政治方面显得不够成熟,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却是大家公认的。
巨鹿大战时,他下定决心,砸了锅卖了铁,打败王离,收服章邯,还活埋了30万投降的士兵。彭城之战,从早上打到中午,他杀了汉军十多万人,逼得刘邦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就算最后在乌江自杀,他也先杀了数十员大将,数千士兵,吓得汉军没人敢上前。“项羽的勇猛,千百年来无人能及”,这话用来形容项羽,真是一点也不夸张。
项羽因为太过勇猛,常常被人看作只是个打仗厉害的武将,其实他的军事才能被大家给忽略了。项羽是头一个想到用骑兵快速冲锋打突袭战的人,在那个还没有马镫的年代,他就已经想到了后来骑兵常用的突击战术,这在军事历史上是很先进的。他让骑兵快速冲锋把敌人冲乱,步兵再跟上消灭那些跑散的敌人,这种步兵和骑兵一起配合打仗的想法,在当时可是从来没有人想过的。
项羽在楚汉相争时大量使用骑兵,给刘邦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他痛定思痛,意识到骑兵的威力,于是决定建立自己的骑兵队伍。虽然这支骑兵队的首领是灌婴,但他请来了秦朝投降的将领李必和骆甲来训练骑兵,不过战术上还是照着项羽的骑兵打法来。这么做,也为后来汉朝拥有强大的骑兵队伍,悄悄埋下了伏笔。
还有啊,项羽的年纪也挺让人惊讶的,可能这点大家都没太注意。想当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项羽那时才21岁,就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后来项羽跟着项梁在吴中起义,也就23岁;到了巨鹿之战,项羽才24岁;再到他自封西楚霸王,让六国诸侯都服服帖帖,只能抬头仰望他时,也才26岁;还有彭城之战,项羽仅靠3万骑兵就打败了刘邦的54万大军,那时他才27岁。
就算到了最后,项羽和虞姬生离死别,在乌江自尽那会儿,他也才30岁。真让人感叹项羽年纪轻轻啊。
说到项羽是跟谁学的本事?很多人觉得他是跟他叔父项梁学的兵法,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史记·项羽本纪》里头说了,项梁先让他读书认字,结果没学几天,项羽就把老师给赶跑了。后来项梁又教他武艺剑法,他也没坚持下来。项梁气得问他,你到底想干啥?项羽豪气地说:“读书写字,能记住名字就行。剑法嘛,只能对付一个人,没啥学的,我要学就学能对付成千上万人的本事。”
这里说的万人敌啊,其实就是打仗的本事。项梁身为楚国大将的后代,怎能不懂兵法呢?所以他就开始教项羽兵法。项羽起初挺开心的,但学了一阵子,大概明白了兵法是怎么回事后,就不想再学了。他觉得项梁教的兵法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他要自己创造一种新的打法,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那种步兵和骑兵一起上,骑兵冲在前面的战术。
【第七位:成吉思汗】
这世上会有人不知道成吉思汗的大名吗?不可能的。
成吉思汗,是冷兵器时代里打闪电战的高手。他的蒙古骑兵让东边讲儒家的地方、西边的基督教国家,还有西亚的伊斯兰教国家都吓得要命。他一辈子打了好多仗,灭掉了上百个国家,军事上的厉害无人能比。他的后代建起的蒙古帝国,是世界上地盘最大、武力最强的帝国,大家都叫他们“征服全世界的人”。
成吉思汗,他是擅长率领轻骑兵的大师,在影响世界的百大名人里排第21名,也是世界历史上十大军事天才中的第三名。
成吉思汗是从草原上崛起的领袖,他的世界里既没有古人的兵法秘籍,也没有什么当皇帝的窍门或是玩弄心机的学问。那他出色的军事本领是从哪儿来的呢?只能说是从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这么说吧,他真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