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角度来看,孙策的成功标志着庶民对汉末士大夫精英阶层的胜利。他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击败了由士族阶层支持的刘繇,最终掌控了江东。
孙策能够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进入刘繇的大本营曲阿城,正是依靠了他出色的政治手段和军事部署。 除了严明的军纪和获得民心支持外,孙策还在战略上形成了对曲阿的包围,逼得拥有强大军队的刘繇陷入孤立,不得不放弃曲阿城,选择逃离。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分析曲阿之战中孙策展示出来的智慧和雄才大略。 **刘繇的背景与支持** 刘繇出身于皇族,年仅19岁便从匪徒手中救回叔父,并与兄长刘岱并称二龙。他以正直闻名,名声显赫。194年,刘繇在徐州下邳避难时,得到了李傕控制的朝廷任命,成为扬州刺史。在当地得到下邳陈氏的支持后,逐渐在江东站稳脚跟。 刘繇迅速驱逐袁术的丹阳太守吴景,占领丹阳郡,并派遣大将于横江津截断江东,使袁术军攻不下。凭借这一战果,刘繇被朝廷任命为扬州牧、振武将军,并得到了江东地区的广泛支持。与秣陵的薛礼、笮融等小势力结盟,成为他们的盟主,兵力一度达到数万。 短短一年间,刘繇就凭借这些战果,成为汉末优秀的士族人物,获得了来自朝廷与江东士族的广泛支持。 **孙策攻打江东** 孙策在195年发起攻打江东的战斗,这正是在袁术主力与刘备争夺徐州的背景下进行的。孙策率领的仅几千人,以及沿途招募的四五千普通百姓,兵力明显劣势。尽管在周瑜的帮助下突破了横江防线,迅速攻占小丹阳、秣陵等地,但在秣陵遇到笮融这个硬茬,屡次进攻未果。 在攻打笮融时,孙策的后方大本营牛渚曾一度失陷,且发生叛乱。这使得孙策不得不放弃攻打笮融的计划,并重新考虑如何面对刘繇的强大军力,尤其是刘繇现在集中在曲阿的局势。 **孙策的战略调整** 与刘繇争夺士族支持是困难的,因为孙策名声较小,而刘繇作为士族人物已经积累了强大的支持。因此,孙策决定调整策略,将目光转向底层百姓的支持。在江东的民众中建立自己的基础,稳固自己的地盘。 孙策在攻打秣陵县南部笮融大营时,曾使用过心理战术,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强大的刘繇,孙策也决定使用类似的策略,分化刘繇的支持群体,削弱他的民心支持,同时在战略上包围刘繇,令其孤立无援。 **包围刘繇的战略部署**孙策对曲阿的包围采取了两项重要举措。 第一,他亲自带兵,从秣陵出发,沿长江北渡,攻占刘繇别将驻守的海陵县。海陵县位于今江苏省泰州市,孙策通过这次进攻切断了刘繇的外援,并堵住了刘繇重投下邳陈氏的退路。 第二,孙策与旧部朱治联合,攻占了曲阿南边的吴郡。朱治是孙坚当年非常器重的旧部,曾在孙策母子身边效力。通过这次联合,孙策逐渐将曲阿周边的几县包围,进一步压缩刘繇的活动范围。 **争取民心与深化治理** 在攻占海陵之后,孙策没有立即进攻曲阿,而是南渡回到南京,继续扩展自己的控制范围,先后攻占了湖熟和江乘等地。 在此过程中,孙策也开始实施更为细致的治理工作。他任命了吕范为湖熟相,开始借助皇权,加强对江东的治理。通过发布严令,禁止军队骚扰百姓,使得当地民众倍感安慰,纷纷献上牛酒作为犒劳。 孙策凭借其年轻英俊、谈吐风趣的个人魅力,获得了百姓的喜爱,许多人愿意为他而死。而与士族阶层的冲突也愈发加剧,江东的士族官僚因他采取的措施而感到愤怒,许多人因此选择逃离。 **刘繇的失败与撤退** 在与刘繇的对峙中,孙策没有立即攻打曲阿,而是故意留下一条退路,让刘繇军心不稳。最终,当孙策主力逼近曲阿城时,刘繇选择了撤退。 刘繇的撤退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通过海路前往会稽,另一条则是沿江北上,前往豫章。经过许子将的劝说,刘繇选择了后者,最终顺利到达豫章。 **孙策攻占曲阿** 刘繇逃走后,孙策军进驻曲阿城,继续推进民心争取政策,并发布推恩令,邀请刘繇和笮融的部下投降。那些愿意投降的,孙策不仅不追究过去,还为他们免除赋税。短短时间内,孙策便招募了二万余名士兵,迅速增强了自己的军力,形成了对江东的控制。 然而,由于孙策的政策伤害了士族阶层的利益,几年的时间内,孙策终因被许贡的门客刺杀而去世。 **总结** 孙策的曲阿之战给人一种人民战争的感觉,他巧妙地结合了群众路线与军事艺术,通过击败刘繇,最终掌握了江东的控制权。这场战争与汉末其他著名战役不同,充满了新思想的尝试。尽管孙策的统治时间短暂,但他为江东的发展注入了早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