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5年特赦,13名战犯未达条件,主席批示:都一起放了
迪丽瓦拉
2025-08-25 00:33:41
0

作者:子云奚

新中国成立至今,有过9次特赦,其中前7次是从1956年到1975年陆续完成的,后面2次分别是2015年和2019年。

而1975年的第七次特赦尤为特殊,因为这一次特赦,有13名战俘并没有达到特赦的条件,主席却亲自批示把他们都一起放了,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说1975年特赦比较特殊?这要从新中国特赦制度说起。

第一次特赦是在1959年,这一年正是新中国成立的第10个年头,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

新中国根据国际国内在重大节日期间进行特赦的惯例,第一次特赦了各类罪犯12082人,其中战犯33人。

之后,又分别在1960年特赦50人,1961年特赦68人,1963年特赦35人,1964年特赦53人,1966年特赦57人。

从人数上看,这几年特赦的人并不多,而且特赦的基本条件也比较一致,就是要求这些被特赦的人员,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改造以后,确实已经弃恶从善的战犯。

这6次特赦中,释放的战犯里比较著名的有杜聿明,李仙洲,廖耀湘,康泽,王陵基,方靖等人。

其中,杜聿明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在蒋军中是高官。

他于1949年被俘,经过10年改造,于1959年成为第一批特赦的战犯。我方并没有因为他是战犯就否认了他的抗日功绩。并且,杜聿明早在入狱之前,就有各种疾病,我方很重视他的健康状况,为他专门进口各类药品,用心医治。这让杜聿明深刻感受到了我方的关心,最终积极配合我方组织的改造,所以进入第一批特赦的名单。

特赦之后的杜聿明,一直生活在内地,1978年他还当选为代表等职,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京辞世。

而第七次特赦是在1975年,这一次特赦有点特殊。这次特赦,一共释放了293名战犯,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犯特赦。其中有13个人,一开始并没有在特赦名单中,原因是他们罪恶累累,改造情况也不好,达不到特赦的条件。

但是主席却亲自对此做出批示,要求不仅要全部释放,还要开欢送会,热热闹闹地欢送他们离开。主席的意见是:这批战犯已经被管理20多年了,他们早就放下武器,没有危害性,就不用再强迫改造了。

主席还要求给每个特赦的人公民权,有病的治病,有工作能力的安排工作,享受干部待遇,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被释放的战犯,后来参加工作的原因。

相关部门给每个特赦的人,发了新制服和100元零用钱,还由相关部门举办了欢送会。想去台岛的发路费,允许他们来去自由,去了台岛也可以再回内地。

相较前几次的特赦,1975年这次特赦显得异常隆重,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随着1971年10月,第28届联大通过了一系列案,新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地位。之后,尼克松1972年访华,世界各国也纷纷跟新中国建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一历史阶段,新中国通过特赦蒋军在押战犯的方式,充分释放了我方对台岛方面的善意。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75年,整整26个年头过去了,国际社会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认可新中国的地位。而蒋军当初设想的“反攻”,已经沦为不切实际的空想。

主席希望能够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释放这些蒋军军官,甚至允许他们回去与家人团聚,也是为了向宝岛和国际社会传递这样的信息。

但是,台岛对此事的反应却并不友好,他们甚至不允许那些被特赦的人员踏上台岛。其中有一个影响因素很重要:1975年3月19日,我方宣布第七次特赦后不久,4月5日蒋氏就离世了。

而在小蒋看来,这样的非常时期,我方宣布特赦,不利于他的掌权。所以对于申请入台的特赦蒋军高官,一个也不欢迎,哪怕舆论对他们不利,也坚决不同意。

而主席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情况,他让相关部门一定要把特赦办好,还说:“释放俘虏放得好,蒋军怕得很。”

13位特赦人员的最后的归属,也值得一说。

前文提到,有13位原本不应该给予特赦,因为他们在改造的时候表现并不好,不配合改造,甚至消极对抗,却被主席批示特赦。

他们中,不乏著名的蒋军军官,比如黄维。

黄维是江西贵溪人,也是黄埔一期的学员。他还跟陈赓大将是同学,最终也是在淮海战役中成为俘虏。

他在改造期间的表现很消极,为了抵抗改造,他甚至研究起了“永动机”。黄维特赦以后,选择留在大陆,同杜聿明一样得到善待。黄维后来致力于军史研究,于1989年3月20日在北京辞世。

还有一个特赦的人员叫文强,此人和主席有亲缘关系,在黄埔军校跟林总是同期,参加过周公的婚礼,资历很老。

跟我军关系这么紧密的人,却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人,一直拒绝改造,所以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那个时候他已经是68岁了。

他们中有10个人选择离开内地,打算去台岛寻找亲人。然而他们却没能如愿以偿,其中最为悲惨的莫过于张铁石。

台岛对于这些特赦出来的前蒋军高官并不信任,甚至认为他们是我方派去的间谍,拒绝他们登岛的请求。

张铁石等10人在港岛,与台岛方面僵持了1个月以后,有9个人放弃了去台岛与家人团聚的想法。有的人辗转多年,才与亲人取得联系,有的则直接留在了港岛,有的人则折返北京,回到内地工作和养老。

张铁石等待一个月无果以后,选择了极端的手段,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对比我方的大度行为,台岛这种做法就显得非常不得人心了。

外界舆论对台岛的做法很不认同,几乎一边倒地对他们进行谴责,但台岛不为所动。

这次特赦,充分展现了我方的胸怀,充分地释放了善意。但台岛方面不仅不领情,相反,还对曾经的前蒋军高官严防死守,各种猜忌,着实令人寒心。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
原创 襄... 公元219年,关羽指挥的军队发起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场战斗中,他成功生擒了曹操的部将于禁,斩杀了庞...
中国视角回应“何谓欧洲文明” ... 今天(11月22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发布《欧洲文明进程》,这是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成果、“十三五...
原创 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发生了一个震动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发动了针...
原创 北... 北宋和南宋是后人根据历史划分的两个时期,所以我们按照这种划分来讨论。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他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