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毕艳君:这座高原古城何以成为丝路青海道上的明珠?
迪丽瓦拉
2025-08-26 04:03:00
0

——专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毕艳君

平均海拔4000米的日月山,属祁连山脉,地处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过渡地带。丹噶尔古城(今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境内)坐落在日月山下、黄河上游湟水之滨,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交通要冲,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业、军事、文化重镇。

丹噶尔古城的商贸兴盛具有怎样的历史基础?它如何发展为清末、民国时期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民族贸易集散地?古城在丝路青海道有何历史作用?“东西问”近日专访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毕艳君,解答上述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毕艳君:从丹噶尔古城的东城门向西望数百米,古朴精美、布局严谨的中式建筑群将儒道汉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融合展现;参与畜产品交易的洋行旧址、“歇家”商号保存完整;街头巷陌,灯箱式“广告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以来自草原的羊皮作灯面,借鉴中原地区的针法绣制而成,夜晚长明、流光溢彩;古城内,小到一碗咸香四溢的麦仁羊肉腊八粥、一间十里飘香的陈醋作坊,都与厚重的商贸历史有关,亦是草原与农耕文明千百年来在此相融相生的体现。

毕艳君:丹噶尔古城的商贸历史,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日月山的天然地理分界,让当地各民族居民自古便依不同生态环境区立体分布,如藏族在草场游牧,汉族在河谷种田务农。长期以来,各族群的生产方式多元,生计模式相互依存,这是丹噶尔古城能够成为民族贸易集散地的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

唐开元年间,日月山下设“赤岭互市”,唐蕃各取所需的“以茶易马”开始萌芽。宋以后,茶马交易逐步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大宗贸易,《宋史》记载,朝廷规定“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至此,由朝廷统一经营的茶马市易遂成定制,一直延续到明朝。清之后,丹噶尔古城作为镇守交界的“兵城”,承担着愈发重要的地方治理责任,保证互市贸易的顺畅;清雍正年间取消官方交易限制,允许民间自由贸易,丹噶尔古城迎来发展新阶段。据《丹噶尔厅志》,嘉庆、道光之际,以丹地商业特盛,青海、西藏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客商辐辏。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丹噶尔贸易在这一时期最为兴盛,成为西北地区民族贸易的枢纽。

《青海通史》记载,19世纪末叶,英、美、德、俄等国的商人开始在丹噶尔设立洋行,收购当地的羊毛、皮张等销往海外多国。这种贸易具有不平等、掠夺性的一面,但也推动民族经济向外向型转变。清末以来,古城内交易的商品除沿袭数百年的茶叶、布匹、丝绸外,还有中原各地的工业用品及外国“洋货”。到民国时期,古城所在地区的多家山陕商帮及本地商号都资金雄厚、人数众多。

毕艳君:商业的发展助推当地手工业兴起。丹噶尔的手工业有“八坊两院十四匠”之称,城内作坊林立,木工、银工、皮工、铁工等陆续产生,制面、榨油、酿造业渐成规模。至今,湟源皮绣、湟源陈醋仍远近闻名。

同时,商品经济的丰富也带动相关的经纪行业。蒙藏牧民入市与外省商家、洋行交易,需由“牙侩”“歇家”作为中介进行翻译、易买、主持交易程序、提供食宿、征税、运输等工作。中介行业的兴盛促进农牧业间的流通,利于市场繁荣。

民国时期,随着大批畜产品外销,丹噶尔地区社会劳动行业产生新变化,“脚户”应运而生,专门管护和经营畜力驮运,运输时客货兼备、商旅兼顾、行动灵便。数十个“脚户”驱赶上百头役畜大运量长途运输,逐渐形成“队商”,足迹遍及西藏、新疆、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天津等地,并形成一定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如果从路域视角看,丹噶尔古城多元民族生存相依、文化共融的特点,是否具有一定代表性?

毕艳君:有一定代表性。中国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藏彝走廊”的区域概念,“走廊”一般用来形容连接两个或多个地区、便于通行的狭长地带,中国横断山、巫山、武陵山以及祁连山地区都分布着规模不一、历史悠久的民族走廊。

自古以来,多民族在祁连山两侧聚居、交流,生产生活方式上互补互依,并逐步从物资交换延展到语言文化相熟、习俗互鉴共享。由祁连山南麓进入广袤的青藏高原后,东西走向的高山雄踞、横贯延绵,群山间的平谷、盆地、河流缓冲地带,逐渐发展出人们往来互通的路网。以丹噶尔古城所在的河湟地区为据点,丝绸之路青海道大致分为北、中、南三路,多民族文化碰撞交流、繁荣共生的特点亦可由点及面映照丝绸之路青海道。

漫漫历史中,多个古老民族迁徙驻留、继往开来,共同发展丝绸之路青海道。

古羌人自古广泛分布在西北地区,开辟出青海道的雏形;两汉时,中原王朝于青海地区实行戍边和屯田,羌人或大规模内迁、散居于汉族之中,或远徙新疆,促进“羌中道”沿线交往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吐谷浑人在古青海道基础上开辟了经由黄河之南通达益州(今成都)、建康(今南京)的“河南道”,成为佛教交流、僧侣使节络绎不绝的文化传播之路;隋唐宋时期,随着隋炀帝西巡、唐蕃睦邻友好、茶马互市开展、唃厮啰商贸兴盛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青海道发展为纵横交错的交通格局,唐蕃古道更是成为“金玉绮绣,问遗往来,道路相望,欢好不绝”的汉藏友谊“黄金桥”;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阶段,联藏通疆的青海道进一步修复、整顿、拓展,大大发挥西北地区交通“孔道”的作用。

毕艳君:与丝绸之路主干道、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相较,南麓青海道少有人知,却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青海道一直与河西走廊主道交替使用、相辅相成,特别是在主道被地方割据政权阻塞的时期,成为中外商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连接中原主要政权与西部少数民族政权。

千百年间,多民族文化在青海道上相互交融、难分彼此;近现代以来,青藏公路、青新公路、青藏铁路等修建通达,各民族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磨砺着意志与勇气,仍在继续共同修筑“交融路”“开放路”,青海道外延与内涵还在拓展。(完)

【编辑:刘阳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农民运动。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清政府无能腐败,百姓们生活困苦不...
如果康熙传位给他,清朝很可能成... 1722 年,在位长达 61 年的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 随后,皇四子胤禛继位,即雍正皇帝。 从史料...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痛失了11位... 在建安十二年的时候,和刘备关系不错的徐庶,给刘备介绍了一个正在务农的能人,他叫诸葛亮。 这不是刘备头...
突发讣告!浙江籍巨星逝世 3月4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祖熙教授,...
原创 雍... “都说是康熙盛世,天下太平,可各省报上来的土地,一年年减少,税收也一年年递减...” 俗话说的好,...
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有了这条河... 电视剧《北上》在央视一套开播,京杭大运河又成为了时下的热点。 这部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徐则臣同名...
原创 杨... 李渊在山西起兵,很大程度就和杨广的喜怒无常有关,要说李渊和杨广这对表兄弟有没有大仇,那肯定是没有的,...
文化中国行丨河东薛氏:一缕清风... 廉吏故乡 山西万荣县平原村,是明代廉吏薛瑄的故乡。 村里每年都会上演讲述薛瑄清廉为官的蒲州梆子《铁...
原创 1... 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在九月八日下午在白金汉宫去世,女王一生峥嵘,不过伟人们总是会因人身安全而苦恼,女王也...
1973年江陵水利工地惊现楚国... 藤店一号墓:揭秘战国楚越混血贵族的隐秘生活 在湖北江陵的藤店大队,一座神秘古墓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
赓续历史文脉 长沙市天心区探索... 航拍下的西文庙坪(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漫步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西文庙坪,循着古色古...
原创 被... 孔夫子在很多年前,就曾经说过“名不正言不顺”的名言,让人们对于姓名非常的看重,很多的名字都隐含着某种...
原创 火... 一、火车的“原始形态”:蒸汽时代的笨重与浪漫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布莱顿...
原创 原... 民国女神级演员,自尽后10万市民自发为她送葬,鲁迅提笔为她著文 文|草莓很暖 民国著名的女神级演员,...
原创 发... 公元1492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哥伦布到达了美洲。传统上一般会说是“哥伦布发现新...
华人华侨华裔有什么区别?很多人... 自古代社会开始人口就有了迁移历史,除过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为了生活方便而在国内省份之中的移动居住之外还...
原创 死...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的领袖都是核心人物。也正是因为国家领袖的责任重大...
原创 最...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王朝的更迭如同星辰的闪耀与熄灭,每一个强盛的王朝都以其独特的辉煌照亮了历史的...
痛悼!他于3时10分逝世…… 3月4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祖熙教授,...
原创 古... 万历十年春,明朝永宁公主跪在深宫泣血控诉,她那位缠绵病榻的驸马竟是朝臣受贿安排的"病秧子"。这场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