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犯错误的人实行发配,甚至于全家发配,他们为什么不中途逃脱或者看哪里好就在那里安家?
迪丽瓦拉
2025-08-27 02:33:32
0

在古代处置犯人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有一种就是流放发配,流放发配一般路途遥远,但是犯人都不会选择逃跑,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不需要逃,二是也逃不掉。

一般情况下被流放发配的都是曾经有头有脸的人物,即使受到了处罚,也只不过换了服装而已,更何况有自己的家属用钱打理一切,在发放的途中也不要受太多的苦,能够安心的到达目的地。

比如顺治14年,吴兆骞因为不满考试时的考场设置,所以愤然交了白卷。

这件事让皇帝十分生气,直接将吴兆骞发配到宁古塔,流放是比坐牢更苦的刑罚,因为流放需要犯人自己动手做饭,解决生活所需,没有其他人帮助。

吴兆骞是一个从来不会干农活的读书人,生活上也很难自己照顾好自己,这样的生活对他无疑是一种折磨,并且身边也没有一个可以说话可以交心的人。

很多时候,吴兆骞身心俱疲,难以忍受现在的生活,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死了就要连累亲人。

过了一段时间,吴兆骞实在受不了了就给自己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家里人没有办法,为了缓解吴兆骞的寂寞,特意让他的妻子前往宁古塔和他一起生活。这个结果让吴兆骞的生活有了好的起色。

到了来年,吴兆骞和妻子的孩子出生了,即使这里的生活没有家里的舒服但也算有了个安身之地。

并且宁古塔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百姓都会因为他们读书人的身份而照顾他们,不会对他们进行刁难,同时还怕他们日后翻身所以也会和他们交朋友。

宁古大将军为了照顾吴兆骞,还让他当自己两个孩子的先生,教他们读书认字,这无疑让吴兆骞的生活有了好转。

因为受到流放的大多是身份特殊的人,虽然被流放,但到了目的地,当地官员都不会像对待一般犯人一样对待他们,都会给予他们好的待遇,所以在流放途中也就不需要逃跑了。

因为身份特殊虽然被流放,也仍然有翻身的可能,指不定哪天就能恢复身份,重新过上安定舒适的生活。

最生动的例子就是,武则天的儿子也曾经被武则天实行了流放发配的惩罚,但若干年后武则天又想起他,重新让他回到了自己身边,结束了服刑生活,重新过上了富庶的生活。

第二个原因就是发放是对人身体和精神的一种折磨,烈日曝晒风吹雨打,多少人因为身体原因而死在了路上。再加上沉重的枷锁,更多的人不堪重负。在发放途中,吃不饱穿不暖又有多少人能坚持到目的地。

就算成功逃跑了自己身无分文无亲无故,逃跑了也不知道怎么生活。对于罪名严重的,家产已经被清空都没有钱财给公差更何况找人帮助自己。枷锁又无法拿掉,哪里能逃脱。

并且脸上已经留下了烙印,走到哪都显眼,如果被抓回来还会遭受酷刑,所以不会想着逃跑。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当地居民对于脸上有烙印的人心里十分厌恶,如果被他们知道是逃跑的,还可能直接被他们打死。

在犯人脸上刺字的原因是为何呢?主要是为了给他们印上身份的标识。

在最开始的时候,有犯人在流放途中逃跑了,然后就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隐姓埋名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有了刺字的惩罚,这样即使犯人逃跑了,被其他百姓看到也会来报官,断了他们重新生活的后路。

如果在流放的途中,犯人幸运地逃跑了,这种情况下他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吗?

当然是不能的。因为他们的脸上都有独特的烙印,就算逃跑了,因为烙印十分明显其他百姓马上就能看出来。

在古代也和现代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明,在不认路的情况下还要依靠别人引路,因此再次被捕也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在古代野兽在野外是十分常见的,孤身一人就很可能遭到野兽的袭击而命丧黄泉。所以就算犯人逃跑到了森林当中,生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古时候为了防止犯人逃跑或替他人替罪设置了株连之罪,就是犯人如果逃跑了就要自己的亲人去抵罪。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株连九族就是株连之罪的最残酷级别。

本来自己就受到刑罚了,如果再让家里人因为自己也受到刑罚,那么简直是禽兽不如。所以大多数犯人都会选择继续服刑,不敢逃跑。

有些犯人则是因为自己体质不好不敢逃跑。犯人在接受刑罚时都要带着枷锁,如果逃跑了就要连着枷锁一起带走,长时间不将枷锁拿掉身体就会十分虚弱。流放的途中本来就辛苦再加上带着枷锁就更累了,如果逃跑了能过多久就又会被抓回来。

还有些文人墨客因为心高气傲从来没觉得自己有罪,他们认为如果自己逃跑了,那就是做贼心虚畏罪潜逃,以后就更难说清楚了。如果不逃跑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为自己申冤,因此也就不会想着逃跑了。

所以总的来说,被施以流放发配的犯人在流放途中是有成功逃跑的可能性的,但需要有亲戚朋友给公差相应的银两。或者犯人和官员关系好,官员愿意搭救。最少也要有黑道上的朋友愿意救自己。

如果没有上述几种情况的话就难以成功逃脱。特别是有些犯人因为罪名严重所以需要家人作为人质,这种情况犯人更不会逃跑。有些犯人还想着等到刑满了就又可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那又何必逃跑呢?

至于为什么流放发配这个惩罚被一直保留着,原因有二,一是皇帝不会被人认为是残暴的,因为并没有结束他们的生命。

二是流放发配的目的地一般是比较落后的,将犯人流放在这些地方还有益于促进当地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了,此战华野出动了二十七万兵力,一举歼灭了敌军三万余人,这支被围歼的敌...
原创 当... 考古是一项非常专业和细致的工作,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每一位参与考古工作的人需要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因...
原创 影... 导读:北匈奴西迁之后中国北方草原势力出现了真空,鲜卑占领了草原。部分不愿西迁的匈奴部族也号称鲜卑,融...
原创 武...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悠悠数千年的岁月当中,姓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传承,...
原创 世... 三峡大坝鸟瞰图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生活当中,与洪水作斗争的案例数不胜数,洪灾带来的破坏让长江中下游...
原创 近... 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名门望族,这些名门望族都是从最底层的老百姓一点一滴的打拼到上层。名门望族通常...
原创 刘... 古往今来,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很多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不仅有着非凡的智慧,还有着知晓预测未...
原创 真... 关于三国时期猛将实力的排名,一向很有争议。第一的位子,有人说是吕布,有人说是赵云,有人又说关羽。毕竟...
原创 慕... 一天和侄子聊天,侄子说:姑姑,我不愿意姓王了,我问:那你想姓什么?他说我愿意姓慕容。这个姓霸气、英气...
原创 督... 全文共1619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明朝很多皇帝的事迹,可谓是耐人寻味。比如出身贫寒做过乞丐当过和尚...
原创 曹... 标题:曹操曾做过一个重要的决定,现在的中国人都得感谢他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因其卓越的智慧和远...
原创 张... 张定边,是元末明初大军阀陈友谅的拜把子兄弟,也是陈友谅手下战无不胜的战神,和另外一个兄弟张必先,成为...
《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阿拉贡... 《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路易·阿拉贡著 徐真华 麦梅娟 陈学吟 译 深圳出版社 路易·阿拉贡(1897...
原创 江... 民国不仅多才子,也多渣男,但是凭他们抛旧妻娶新妻也不能将他们定义为“渣”,毕竟他们的包办婚姻,大多还...
原创 怼... 前言:明朝时期,真可谓是“官场如战场”。在那个党争相当严重的时代,一个人若想在朝廷中安安稳稳的做官,...
原创 难... 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年五十四岁。蜀汉结束了十一年的诸葛亮时代,进入刘禅时代。 刘禅...
原创 马...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这是我国2000多年前,著名法家...
原创 率... 明朝在崇祯皇帝死后,还有数十万兵马掌握在江北四镇和左良玉手中,还占据着江南、浙江、福建、湖广、两广、...
原创 诸... 前言 相比于史书,在此基础上所诞生的《三国演义》更能引起无数读者的兴趣。要说《三国演义》中最令人喜欢...
原创 “... 在网络交流和一些日常语境里,我们偶尔会看到或听到“棒子”这一称呼与朝鲜(韩国)相关联。然而,这一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