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靖难之役,建文帝去哪里了?
迪丽瓦拉
2025-09-02 01:06:38
0

关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下落,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说他在南京城破时,就化妆为僧侣逃离,不知所踪。而之后朱棣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访建文帝的下落。叔叔坐了江山,侄子了却红尘,成了得道的高僧,甚至最后机缘巧合下相见,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样的结局,似乎又太过于圆满,以致于毫无可信度。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争议,其实根源在于《明史》的含糊其辞。《明史》记录了两个事件,一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二是“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朱棣率军攻陷南京城时,宫城之中有人放火,同时建文帝就消失了。之后朱棣在火堆之中找到几具烧焦的残骸,便认定建文帝已经自尽而亡。

?建文帝的存在对于继位名不正言不顺的朱棣来说,是心腹之患,但是朱棣为何如此武断地认定建文帝真的已经葬身火海?包括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还特意提及“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在各类记载靖难之役的史书中,都没有建文帝自尽的确切证据。朱棣凭借几具残骸和烧成灰烬的衣服来判断,确实难以服众,起码《明史》就不信。

《明史》在建文帝本纪后,还特意补充了两句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

《明史》总编张廷玉是清代名臣,他最后为建文帝结局加上的这两种可能,自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自明初之后,建文帝逃亡民间的传闻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对于朱棣来说,他需要一个死去的建文帝,他才有登基之名。所以朱棣对外宣称建文帝自尽,并不意味着他真的确信建文帝已经葬身火海,而是他必须这么说,才能给天下一个交代。前君不死而后君继位,“奉天靖难”的谎就圆不上,朱棣也就永远摆脱不了乱臣贼子的罪名。

但《明史》说建文帝化妆僧侣从地道出逃,这种说法其实也难说权威。朱棣的燕军将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又有李景隆、朱橞这样的开门请降之辈。一个如此显眼的皇帝和尚,又怎能骗过几十万人的眼睛,逃出南京?

就算真的从地道逃离南京,身边最多只有几个亲信太监、侍卫的建文帝,并没有可用证明自己和尚身份的度牒,毕竟“僧道给度牒”的明文规定是他爷爷朱元璋亲自颁布的。一个无名无姓,没有身份的和尚,又怎能千里逃亡,跑到西南、巴蜀做和尚。身份可疑的建文帝,怕是都出不了南京郊外。

那如果说自尽和出家为僧都不可信,建文帝的真实结局又是如何呢?知道这一点的,恐怕也只有朱棣和建文帝他们自己了。朱棣不想见到一个活着的建文帝,所以南京城破的那一刻,

建文帝就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幽禁的下场都不会存在

。所以怎么死,如果建文帝自己不能决定,那么朱棣一定会帮他决定,只是最后朱棣不敢将真实的历史说出来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创下这四大记录的皇帝就是武则天,她十四岁入后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
原创 大... 抗战时,一个“大汉奸”搂着日本美女,赚日本人的钱,却用8个字,帮助我军杀死2万多日本鬼子。 今天要讲...
高清 | 坦斋周博临金文《作册... 作册大方鼎 时代:西周康王时期。因铭文提到“铸武王成王异鼎”,故此器应铸造于康王时期。 出土:192...
原创 大... 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大明帝国创始人朱元璋驾崩,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新皇上任的第一把火...
原创 唐... 你是不是听到过这样的言论:假如我生在唐朝就好了,这样就会被皇上选中了。 那么唐朝真的是以胖为美吗? ...
蒙古对待金国皇室和宋朝皇室的态... 南宋那会儿,有个忠臣心里憋屈,直接跳江了,还背着皇帝一起跳海,反观金国那位末代皇帝,却是被乱军给干掉...
原创 从... 由于受到现代影视剧的影响,提起清朝军队,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破破烂烂的军装和油乎乎的大辫子,还有一触...
原创 老... 这组老照片由德国海军军官FriedrichCarlPeetz拍摄,地点是山海关。1900年,他在侵华...
黑美出版经典连环画故事《封神演... 今天继续分享老连堂《封神演义》之临潼关,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吴琼编文,孙福林绘画。 这临潼关是《封...
原创 从...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今河南省上蔡县),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辅助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原创 马...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震惊世界,在世界考古界掀起了一股马王堆研究热潮,马王堆考古发掘给中国以至世界都...
原创 朱... 元朝,这个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历史中最具争议之一。自它崛起之日起,便引发了无...
原创 刘... 三国时期的各方混战造就了一段传奇历史,不论是各方人物智斗还是直来直去的实力交锋,三国时期的枭雄们都在...
袁绍统一河北:历史上最强诸侯的...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东汉末年的纷争与割席断交无疑是一个极为精彩的篇章。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袁绍的崛...
原创 马... 1949年5月,西安,第一野战军司令部。 彭德怀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他刚刚接到来自咸阳的捷报。 ...
原创 阿... 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起一帐药香。病榻上的诸葛亮突然屏退左右,颤抖着抓住心腹李福的衣袖:"告...
原创 继... "韩国人又要申遗了",这句话最近在网上频频看到,我们的筷子、端午节、泡菜等等很多领域,韩国人都坚称是...
原创 唐... 盛唐气象,歌舞升平,谁能想到,曾经如此辉煌的王朝,最终的落幕竟如此凄凉?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风雨飘摇后...
原创 消... 消失于历史中的4件文物,件件都是无价之宝,何时才能重现世间?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百年来的战乱...
原创 两... #文化大拜年# #春节大联欢# 什么?民国时期曾经两次要废除春节!是的,听我给你道来。 第一次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