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像中国一样,也是一个由众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除去占据主导地位的京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5%),还有着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有三支少数民族使用的是汉语方言。细心的人或许会想到,越南的华人群体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一席之地,的确,越南华人群体有大约8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1%。而今天我们讨论的焦点,却不是这群熟悉的越南华人,而是另外两个讲汉语的民族——山由族与艾族。
山由族的起源与变迁
山由族,现居越南北部的太原、永福、北江、广宁、宣光等省,人口约为18.3万。虽然这一族群在人口中并不算庞大,但它在越南五十四个民族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由族的历史,至今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学术解释。然而,有学者通过考察山由族流传下来的族谱与民间传说,认为山由族的祖先很可能是明末清初时,从中国广东和广西一带陆续迁入越南的。最早的迁入者可能来自广东的惠州、博罗、归善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山由族尽管长期讲着中国方言、书写汉字,但这个族群常常自称“山瑶”。而且由于早期山由族与其他华族群体的交流不多,常常被视为不同的群体。特别是在法国殖民时期,法国当局为了防范华人联合对抗殖民统治,将山由族与瑶族的其他支系混为一谈,把他们归入瑶族。但实际上,山由族在语言、文化、风俗等方面与瑶族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强行的分类,始终未能改变山由族固守自身文化的特点。
直到越南独立后,政府才重新审视这一族群的身份。1970年代,越南政府确认山由族并非瑶族支系,正式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此后,山由族开始逐渐被越南社会所认同。
在今天的越南,山由族的身份依然清晰。他们的语言与广西的钦廉方言相似,书写依旧使用汉字。山由族内的姓氏传统,如李、陈、张等,显现出浓厚的华族文化特色。尽管在越南社会中,他们被视为与华族不同的民族,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山由族与汉族的差异并不显著,甚至可以视为汉族的一个分支。
艾族的历史演变
除了山由族,越南还有一个更加罕见的族群——艾族。艾族如今在越南的总人口仅为1600人左右,且近年来该族人口急剧下降,成为越南最为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
艾族的形成,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公元1840年代末至18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和土客冲突波及到广东、广西一带,导致大规模的客家人迁徙。一部分客家人通过海路迁至当时属清朝管辖的越南北部。1880年代中法战争结束后,这些移民的后代成为了法属越南的臣民,进入了越南历史的另一篇章。
法国在占领越南后,为了削弱华人团结,曾将这些迁入的华人划分为“华农”群体,并将其与南方的华人区分开来。尽管如此,这些移民仍然保持着较强的客家文化和语言特色。
在越南的传统认同体系中,艾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相比,长期被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艾族的数量大幅下降,尤其是在1970年代,由于大批艾族人迁往中国或越南南方,他们的族群逐渐缩小。直到1999年,艾族在越南的人口已经降到不足五千人。更令艾族人口剧减的是,许多人改族为华族、山由族或岱族,令这一族群几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即便如此,仍有一部分艾族人坚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语言,虽然他们的数字已然微小,但在文化的传承上依然未曾完全消失。
总结与祝福
从山由族到艾族,这两支群体的历史与命运,既是越南多民族社会的缩影,也折射出中国与越南历史交织的复杂关系。它们曾在各自的土地上扎根生长,也在岁月的长河中与周围的世界不断融合与变迁。尽管有着悠久的华族血脉和文化底蕴,但它们在越南的土地上,始终以独特的身份存在。
然而,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总是在告诉我们:无论人们的根源如何,身份如何定义,最重要的是彼此的理解与接纳。今天的越南社会,正如它悠久的历史一样,包容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化与族群。在这样的文化多样性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勇敢前行。
愿所有的民族与文化都能和谐相处,共同开创一个充满理解与合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