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曹丕父子目的何在呢?
首先我们来捋一捋这其中复杂的关系,曹操把女儿嫁给汉献帝,这样曹操是汉献帝的岳父,曹丕就是汉献帝的大舅哥;后来,曹丕又娶了汉献帝的两个女儿,这样汉献帝又成了曹丕的岳父,曹操虽然已经去世,也成了汉献帝的亲家,实在是有点复杂。这是玩的什么把戏呢?
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
魏公
,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
邺城
。这历来被视为曹操准备篡逆的第一步,同年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当然,对外的说法是汉献帝聘曹操三个女儿为贵人。三人分别是
曹宪
、曹节、曹华,曹宪的事迹并不很清楚。
伏皇后被杀后,曹操逼迫汉献帝立曹节为皇后。曹丕篡位后,汉献帝被废为
山阳公
,曹节为山阳公夫人。
景元
元年(260年),曹节病逝,仍以汉朝礼仪合葬于献帝的禅陵,谥号献穆皇后。曹华应该是最小的一个妹妹,当时并没有入宫,而是在魏国等待长大后再入宫。
曹操嫁女儿给汉献帝目的很明确,就是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这样自己就成了国丈,正儿八经的外戚。东汉向来有外戚掌权的惯例,所以曹操这个举动很好理解,是为了更名正言顺的控制权力。如果考虑得再深一些,也可以说
曹操这是为了日后的篡位做准备,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之前就是这么干的
。
曹操嫁女儿给汉献帝是为了权力,那曹丕娶汉献帝的女儿是为了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也是为了权力!
公元220年,汉献帝给曹丕的禅位诏书中记载了这件事情“
汉承尧运
,有传圣之义,加顺灵祇,绍天明命,
釐降二女
,以嫔于魏。”古人干什么事情最喜欢找先例,所以就扯到尧舜禹的禅让制时代。当年帝尧准备把位置禅让给舜的时候,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后来又把帝位也让给了大舜。
说的简单一点,曹丕就是在模仿古制、依样画葫芦,让自己的禅位显得更加名正言顺。之前的时候,我是怎么也想不明白曹丕为何非得娶汉献帝的女儿,后来看了看汉献帝下的禅位诏书才明白。扯了半天的尧舜、放勋,最后又突然说把两个女儿嫁给曹丕,其实都是在美化自己的禅位的合理合法性!
曹操嫁女儿给汉献帝好理解,是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更好地控制权力,甚至是为篡位做好准备。曹丕这个不是很熟悉会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一是辈分有些乱,二是已经抢了人家的皇帝宝座了,还得捎带着人家的闺女。但是一想起,帝尧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大舜,后来又把帝位禅让给了他就很容易理解了。
政治人物的一举一动,都不是漫无目的,胡乱作为的。仔细分析其背后,总会有深层次的原因,只要我们细读史料,前后印照,就能发现其中的小秘密,这不失为一种读史的乐趣吧!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