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灭亡,仍欠外国7.3亿两白银,这笔烂账,毛主席是如何解决的
迪丽瓦拉
2025-09-02 10:03:18
0

一说起晚清,中国人想到的就是“屈辱的近代史”,这段时间特朗普又重新挑起“关税战”,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外网发布了当年毛主席的讲话视频。

“时间要打多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这段讲话在任何时候,都能给予我们无限力量。

遥想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清朝留下的7.3亿两白银烂账,毛主席的解决办法也相当霸气!

清朝的烂账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那些封建王朝都毁在一些无能又贪婪的统治者手中,他们没有治国的韬略和手段,却又对权力带来的虚荣心极度贪恋。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同样如此,在大厦将倾之际还想着皇家尊严,慈禧太后就是耻辱柱上的最大的蛀虫,在灭亡之后还欠着外国资本7.3亿两白银烂账。

然而就她一个人能让国祚200多年的大清灭亡吗?大清是慈禧一个人败光的吗?

实则不然,我们可以从一些其他的事情来了解。

在清朝早期时,清朝的国库就不太充盈,皇室的费用就占用了一大块,光是负责皇帝饮食起居的内务府就设置了50多个机构,包含3000多人,来为皇帝和他的家人服务。

官员的俸禄每月最高180两,最低30两,官员人数还不少,每年要支出的工资就不少。

还有另外一项支出也很费钱,那就是军费。在道光年间,八旗和绿营的人数达到89万,在古代算是很多了。

不打仗时驻防费用就超过2000万两白银,遇到战争那就要花得更多,这样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康熙驾崩时,国库的银两只有2700万两了。

除了军费之外,还有水利工程的修缮也是项大开支,因为我国国土广袤,河流众多,农民又指着这些河流灌溉庄稼,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挖淤泥、修缮。

当时清廷设置了北河、东河和南河三个河道总督,每年花在这上面的白银就高达400万两。

当然,开支太多,那就多收税,反正苦的都是不能反抗的老百姓,皇室和官员照样还是享受。

而且那些官员之间心照不宣地都会捞一些油水,实际用在正事上的有多少就无从知晓了。

只是百姓还不知道,这还不是最苦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爆发后,税收更重了,生活更苦了。

为什么,因为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众多不平等条约,被打了还要赔款,赔人家医疗费、损失费。

《南京条约》赔款3500多万两白银、《北京条约》赔款至少2700万两、《马关条约》赔款2亿5970万两、《辛丑条约》赔款9亿2238万两。

本来就没钱的清政府能怎么还呢?没关系,这些列强为他们想好了后路——和列强借钱还赔款,当然是要付利息的。

先借钱,再还钱,利息利滚利,永远都还不完。

此外,受到了这样的屈辱,清政府也想着增强自己的实力去反抗,于是提高了军费,买军舰、建海军,保家卫国。

然而这些看起来挺燃的,实际上执行起来就很难看了。

1875年,清政府开始筹建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和福建海军。

没钱就先从粤海、潮州、闽海等口岸中收税,得到了200多万两白银。之后又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6个省份的厘金中提取200万两,总共400万两作为军费。

到1885年,三大海军基本成型了,然而作为海军事务衙门大臣的奕譞刚上任就抱怨:“说是400万两,实际上都没有300万两。”

不够的只能再伸手向户部要,户部也没钱,因此海军只能保持个基本成形的样子,军舰慢慢也不买了,到后来甚至说3年内不要再买军械。

慈禧要钱去修颐和园,国库里根本就没钱,奕譞就将从南方筹集来的260万两白银存在外国银行,将利息个海防捐输的前拿去修颐和园。

修建颐和园用了800万两,有700多万都是出自海军部门,于是就有了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去修颐和园的说法。

大部分的钱都拿去装点虚荣心,等到日本打过来的时候,清廷只能匆忙应付,稚嫩的海军空有抵抗的意志,没有抵抗的实力,在海上全军覆灭。

清廷还想再投入,可是钱已经没了,此时外国资本就趁虚而入,英国汇丰银行就在此时“雪中送炭”,给清廷借款1000万两白银,年息7%。

次年清廷再次向汇丰银行借款300万英镑,年息6%。

毛主席是如何解决的?

这些债务利滚利,每年偿还高昂的欠款却只是利息,本金还一直没触及,为了偿还债务,清政府将国内部分铁路的修筑权抵押给外国资本,又借钱去还债。

按照这样的模式,清政府欠下的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国家资源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正式将债台高筑、腐朽不堪的清政府推翻,然而留下的债务也让新政府继承了。

为了能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孙中山和袁世凯都接受了继续还债的要求。

以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北洋政府发表声明: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袁世凯复辟下台,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依旧是为获得列强的援助而继承了那些债务,从1902年到1938年支付给西方列强的赔款达到5.76亿白银。

1939年,全民抗战已经步入正轨,国民政府才敢硬气停止支付部分赔款,尤其是给日本的赔款。

1943年,为获得中国对抗日战争的支持,美国、英国等国家签订新协议,废除清政府所签署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部分赔款也被废除,还放弃了治外法权。

即便是这样,到新中国成立时清政府留下的外债都还有7.5亿两白银没还,大家都在看共产党这个新政权会如何应对。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新中国刚成立,国家就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外债。中国历届反动政府为维护其反动统治,损害国家主权所借的外债,中国政府和人民概不承认,也不承担偿还义务。

毛主席更是提出“打扫干净再请客”的说法,说:见了新房子,就要从内到外打扫干净,有了秩序才能请客人进来。

面对新中国的这番言论,西方资本也无话可说,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他们的债主是清政府,要钱就找清政府要去。

而西方列强之所以不敢吭声,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共产党不求他们的援助,不依靠他们的力量,不做他们的附庸,所以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直到现在,中国也始终坚持与其他国家以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在交往。

专心发展自己,只有自己实力强大才能不看别人脸色,说话才有分量。

个人如此,国家更是如此。

参考信息:

海外网:美议员要求中国偿还清政府债券,是无知还是无耻?

澎湃新闻:《帝国经济风暴》:晚清的财政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秦先后灭掉 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但却未能统一全国,而单单留下孱弱的卫国。 有人说卫国是名臣...
原创 一... 上一期讲到,春秋迈进战国,原本与秦争执不断地晋国三分。然而,晋国的变更不仅没有给秦国带来东征的机会,...
原创 渑... 春秋七国争雄的历史深入人心,其中渑池之会是秦赵两国重要的外交事件。公元前279年,秦昭王约赵惠文王在...
原创 民... 现在很多人都仇富,特别是那些不学无术,不好好做人,天天显摆的富二代,更是让人讨厌。 因为这些人的存在...
原创 “... 西周时期,国家实时封建制度,因此很多国家的功臣以及皇室宗亲都被分封给了些许的封地。这些人可以在自己的...
原创 禁... 提起日本人,我们一般对他们的称呼都是 “小日本”、“日本鬼子” 。 不过去年开始,有人发现一些社交平...
原创 4... 曹丕虽然是曹魏的建立者,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这哥们是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和条件的。即使他没有英...
原创 夷... 大家好,这里是史书上说了啥,今天和大家分享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初年蜀吴双方的一次战役。公元21...
胜利村:银幕课堂悟真谛 革命精... 胜利村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近日,胜利村党支部组织开展“银幕课堂悟真谛 革命精神永传承...
原创 “... 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唐代著名外戚贵族,因"素面朝天"的典故和奢靡生活成为盛唐由盛转衰的象征性人...
原创 合... 苏秦(?-公元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luò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
原创 爱... 从古至今,华侨华人漂洋过海,移居异国的事情屡见不鲜。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觉得华侨们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商...
原创 刘... 自古风云变幻,世事如棋,局势分合,常使人感叹。人们常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
原创 问...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在攻打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陆浑之戎)时,来到了洛河,洛河即洛水,陈兵在周朝的边境...
原创 印... 想要征服一个地区,想要消化一个地区,最先需要毁灭的是其文化,这基本上是世界共识,几乎所有的大国都知道...
原创 你... 每个中国人印象里都有这么一家新华书店,它可能坐落在不同的位置,店内也有不同的布局和书籍,但相同的是招...
原创 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清朝赵翼《论诗五首·其二》中的两句,表达了诗人提倡在诗词创作...
原创 清... 大清道光年间,出了一位在华洋人公认的世界首富,谁有如此能耐?他又是做什么的呢?他后来结局如何? 一个...
原创 三... 三国时期的华夏大地,豪杰纷起,群英涌现,一部《三国演义》更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近日,有网友提问:如果给...
原创 李... 李世民在男女之事上很随便,他敢娶仇人妻子、至亲弟媳、前朝皇后,但就是不敢纳嫂子郑观音,不是他不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