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软怕硬”这词儿,咱平时说得可不少,它就像空气一样,到处都是,常见得让人都快没感觉了。但你可别小瞧这四个字,它把人性里那些不太光彩的地方,刻画得那叫一个准。你以为这词儿只活在历史故事里?才不是呢,它就在咱们身边真真切切地发生着,有时候藏得深,有时候又明目张胆地跳出来。
就说最近安徽合肥发生的这档子事儿,把这“欺软怕硬”演绎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有个年轻女孩,想在城里靠摆摊挣点钱,这其中的难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她老老实实地,通过微信给一个私人账户转了300块钱,听说这是“摊位费”。她心里想着,交了钱,这划好的摊位就能让她安安心心摆摊,赚点辛苦钱了。
摆摊的地方在合肥瑶海区某时代广场的夜市。女孩拉着摆摊的东西,满心欢喜地来到这儿,准备大干一场。可一到地方,她直接傻眼了:她付了钱的那个摊位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四个大垃圾桶。
这算怎么回事儿啊?做生意都讲究个开张大吉,这摊位前堵着垃圾桶,多不吉利啊,顾客还咋进来?
女孩打算把垃圾桶挪开。就在这时候,一个戴眼镜的男的出现了。
后来才知道,这人是当地某社居委的工作人员。他不但不让女孩挪垃圾桶,还一口咬定女孩没交钱,说这地方不能摆摊。
女孩都懵了,钱明明交了,转账记录还在手机里存着呢。她就跟工作人员理论起来。
可这工作人员,态度那叫一个蛮横,感觉他就是这一片的“老大”,他说不行,那就是不行。
《左传》里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工作人员显然没把老祖宗的话当回事儿,他仗着的,好像不是道理,而是某种看不见的“势力”。
女孩也是个有主意的人,见讲道理讲不通,就拿出手机开始录像。
这一录像,可不得了,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
这工作人员不但没收敛,反而像被激怒的斗牛,一下子来了劲。
他一个电话,呼啦啦叫来了十多个人。这些人一下子把女孩小小的摊位围得严严实实,不让女孩做生意。有顾客想过来,他们还推搡着垃圾桶去阻拦。
你看看这阵仗,十几个大男人,围着一个小姑娘。这哪是管理啊,分明就是仗着人多欺负人。
古时候,要是地方上的小官这么干,早被老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了。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管理者自己行为都不端正,还怎么要求别人守规矩?
女孩把视频发到了网上。互联网这东西,记性好,力量也大。视频一下子就传开了,那工作人员蛮横的样子,围堵的场面,让好多网友心里都不好受。
事情还没完呢。当天晚上,白天还威风八面的工作人员,骑着电瓶车又来了。
这次,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再是白天的凶巴巴,反而有点“套近乎”的意思,让女孩把视频删了。
他还说了一句让人寻思的话:“哥会给你安排好的。”这话听着,咋这么耳熟呢?
三分安抚,七分威胁,软硬兼施,这都是老一套了。
前面欺负小姑娘,后面怕舆论。女孩一个人的时候,他可强硬了;女孩把视频发到网上,有网友撑腰了,他就害怕了。
这不正是“欺软怕硬”的真实写照嘛。
很快,这事儿在网上就炸锅了。网友们都气坏了,纷纷跑到合肥文旅的官方账号评论区,要求给个说法。
地方形象,有时候就因为这么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
官方很快就回应了。先是当地社区说公安已经介入了。接着,4月28日,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发通报,确认了那男的是社居委工作人员,承认他“言行不当、处置不妥”。
处理结果是:把他停职了,还成立调查组进一步处理。
停职。在很多网友看来,这就像给了个“带薪休假”的安慰奖。
“停职”就能让网友消气吗?就能弥补给女孩造成的惊吓和损失吗?就能挽回那份被践踏的公平感吗?
网友们可不买账。评论区里,全是质疑的声音。
大家关心的,不只是这一个工作人员怎么处理。更想知道:
那300块钱,到底给谁了?那个“私人账户”背后有啥猫腻?这种收费合规吗?
他凭啥一个电话就叫来十多个人围堵?那些人都是啥身份?这背后有没有更复杂的利益关系或者权力滥用?
就一个“停职”,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尚书》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心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了,国家才能安宁。民心最见不得欺负弱小,见不得权力乱来。
这次事件里,女孩的坚持和勇敢,值得点赞。她用手机记录下真相,也守住了自己的尊严。
而那工作人员的行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基层权力运行里可能存在的问题。
权力是公家的,不能变成个人耍威风、谋私利的工具。
“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里都有数。
处理结果公不公正,后续调查深不深入,大家都在等着看。
希望这不仅仅是一阵风,刮过去就没了。毕竟,城市的温度,不光看高楼大厦,更要看每个普通人能不能感受到公平和善意。
这件事,说到底,是在拷问权力的边界和责任。只有对权力有敬畏之心,对老百姓有悲悯之情,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意就像水,可不能轻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