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手在民间:战国高士鲁仲连,急公好义的斗士,不畏强权义不帝秦
迪丽瓦拉
2025-09-03 06:34:15
0

“重读史记”第一季第二十五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在司马迁塑造的中华人格基因库里,有一类人非常特别。他们有着非凡的能力,却不追求功名利禄。路见不平,他们会挺身而出,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勇敢地跟强权对抗,又每每在功成之后,飘然远去,不图任何回报。

而如果要为这种人格形象寻找一个源头,在我看来,那就是司马迁笔下的鲁仲连,他也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在司马迁笔下,鲁仲连能言善辩,身为布衣却能力挫公侯;他一生不入仕途,却奔走各国,锄强扶弱,屡次帮助遭遇不公正对待的国家走出困境,事成之后,还拒绝一切封赏。鲁仲连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华夏几千年,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正是被鲁仲连的这种人格特质吸引,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赞美鲁仲连的高义。

那么,在司马迁笔下,鲁仲连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我会结合《史记》的第八十三卷,《鲁仲连邹阳列传》给你具体讲讲。

不畏强权

鲁仲连在战国,主要是以口才超群、擅长出谋划策的游士形象闻名于世的。而对于战国时代的大部分游士来说,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自己的才华给贵族建言献策,通过帮助某一个国家扩张版图、聚集财富,来换取自己的高官厚禄。这类人的口才都非常不错,这个不用我们多说。

但在司马迁笔下,鲁仲连和一般的游士,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他“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同样是出身底层的平民学者,鲁仲连却不肯做官,宁可穷困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而事实上,鲁仲连也的确用一生践行着他的信念,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担任官职,而是游走各国,致力于跟强权对抗,并且屡次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之中。

而在鲁仲连一生的斗争事迹中,司马迁着墨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鲁仲连的“痛斥辛垣衍,义不帝秦”。

当时,秦国在打赢秦赵长平之战后,再次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在强秦的猛攻下,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四处奔走求援。魏赵两国唇亡齿寒,见到赵国有难,魏王原本已经派出大军,驰援赵国。但是此时,秦王却发出恐吓讯号,扬言谁敢救赵就先攻击谁。

各国国君,都畏惧秦国的报复,不敢出手。而魏王更是改换策略,一边命令魏军原地驻扎,另一边派特使辛垣衍秘密潜入邯郸,企图说服赵王,大家一起尊秦王为帝,以屈辱换和平。

这个辛垣衍,口才特别好。他来到邯郸城后,便大肆宣传放弃抵抗的策略,同时告诉赵国,魏国也不打算进行军事援助了。当时,身为赵国国相的平原君,一时也乱了方寸。

此时,邯郸被围、援军不至,谁也不敢出面阻拦,是投降还是抵抗,已经到了最后的抉择关头。而在司马迁笔下,鲁仲连就是在此时,潜入了邯郸城内。

这里我提醒你注意,鲁仲连是齐国人,他在齐国和赵国都没有官职,更不是平原君的门客。按道理来说,这件事跟他没有半点关系,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甚至,他如果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去为秦国出谋划策。但是,他却坚定地站在了赵国这一边,一听到邯郸被围,就立刻挺身而出。

单就动机而言,一个不畏强权、急公好义的斗士形象就已经塑造出来了。不过,司马迁并没有就此搁笔,我们接着往下看。

挺身而出

鲁仲连来到邯郸之后,立刻面见平原君,并挺身而出,提议由自己来和辛垣衍进行一场辩论,“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我来帮你驳斥并赶走辛垣衍。

鲁仲连和辛垣衍的这场历史性辩论的内容,最早被收录进《战国策》中,然后司马迁又在《战国策》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这部分内容很长,但在我看来,你只需要把握两个要点就足够了。

第一,鲁仲连的辩论气势很强。辛垣衍主张赵魏两国妥协,尊秦王为秦帝。这个策略,本质上是建立在畏惧强秦的心理基础之上的。大敌当前,辛垣衍的反应是苟且偷生,换取一时的和平。

对此,鲁仲连举出了春秋时代隐士鲍焦的案例,意在点明,这世上是有人愿意为公义而死的,而自己正是这类人。如果真的尊秦为帝,他宁可跳海。

因为在鲁仲连看来,秦国是一个不顾礼节、道义,以战功为荣耀的国家,国君用权术来驱使秦国的士兵、百姓,就像对待仆役一样。因此,如果赵国投降,尊秦王为帝,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赵国的生存问题,相反,整个天下都会被秦国奴役。魏国,也难逃厄运。

“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说到这,其实就已经涉及到了第二点——鲁仲连的辩论技巧很高明。首先,鲁仲连跳过赵国,直接分析这样做对魏国的危害。同时,他在辩论时还使用了激将法。

鲁仲连虽然身为齐国人,却毫不避讳地拿齐湣王举例。说当年,齐滑王曾经跑到鲁国和邹国,作威作福,企图把对方的国君当自己下属看待,却遭到两国君臣的抵制。鲁国和邹国都是小国,尚且会为了自己的尊严和独立,而对抗强大的齐国。魏国是个大国,却干出尊秦王为秦帝这种事情,实在是既不明智,也没有尊严,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的行为。

言谈中,一个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不惜以死相抗的斗士形象,被活灵活现地塑造出来。而也正是通过这一番辩论,鲁仲连不仅在气势上压倒了辛垣衍,更是在理性上说服了辛垣衍。鲁仲连本人,也被辛垣衍称赞为“天下之士”。秦国也在听说了这件事之后,退兵五十里。

恰在此时,魏国的信陵君成功偷到虎符,调兵前来救援赵国,秦军的这一场军事行动被彻底打乱。信陵君、侯赢、鲁仲连,三人合力解决了邯郸之围,暂时阻止了秦国的侵略计划。

不图回报

对于鲁仲连这个人物,需要我们把握住的第三点,也是让这个急公好义的斗士人格完整的一点,是他从来不图回报。

在《鲁仲连邹阳列传》中,司马迁主要记载了跟鲁仲连相关的两件事。

一件就是我刚刚给你详细分析过的,鲁仲连“痛斥辛垣衍,义不帝秦”,另一件事则是鲁仲连用一封书信,逼退敌军,帮助齐国国君成功复国的事迹。

有意思的是,在帮助赵国解决了难题之后,平原君赵胜先是提出要给鲁仲连贵族地位,鲁仲连不肯要,然后平原君又以千金相赠,鲁仲连还是不要。到最后,鲁仲连为了躲避平原君,甩下一句,“天下人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他们见义勇为,又不图回报。如果我收了你的钱,这跟做买卖有什么区别?我做不到。”然后飘然远去,终生不见平原君。

而当鲁仲连帮助齐国成功复国之后,鲁仲连又因为齐王“欲爵之”,也就是要给他封爵位,不但不接受,反而逃隐于海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与其接受了财富和权力,而让自己丧失独立自由的立场。不如保持贫贱的身份,不受世俗的束缚,让自己的志向做到极致。

在这两件事中,鲁仲连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他为了正义挺身而出,不畏生死,更不图回报,反而视平原君和齐国国君馈赠的财富、权势如枷锁,不惜为了躲避赏赐而远逃海上。

到这里,一个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事成之后不图回报的战国斗士鲁仲连,我就给你说的差不多了。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那样,鲁仲连的这种人格形象,对整个华夏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视鲁仲连为偶像,写过十来首诗赞美鲁仲连。

总结

好,现在我来总结一下本讲的内容。

今天这一讲,我给你介绍了司马迁笔下另一个经典的中华人格原型,一个急公好义的斗士——鲁仲连。他一生崇尚自由,宁可穷困也不愿意入仕任职。但是当他得知有国家需要帮助,他却能够挺身而出,不畏强权,锄强扶弱,不图任何回报。他的精神感染了后世无数中国仁人志士,而这个独特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司马迁的《史记》。

最后再给你留一道思考题:你觉得,在中国知识分子之中,还有哪些人跟鲁仲连有相似之处?请你在评论区跟大家分享,并说出你的理由。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看到一篇文章,《孙权一生偏居江东,皆因用错了三个人,否则统一天下的就是他》。 这篇文章认为的,孙权用...
原创 浅... 浅谈军阀冯玉祥,驱逐清宣统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的倒戈,导...
原创 三... 三国中有两人能击败吕布,一位是赵云师傅,另一位可称为万人敌 导语:吕布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不论是电影...
原创 1... 1991年8月22日,阿赫罗梅耶夫写下了一封没有收信人的遗书,道尽了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信中他说,...
原创 秦... 南宋绍兴十一年腊月廿九,抗金名将岳飞被杀,罪名“莫须有”。千百年来,每当提到岳飞被杀,人们总会对秦桧...
原创 位...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一带时,曾国藩恰好在湖南丁母忧,在湖南巡抚的请求下曾国藩担任团...
原创 宋... 引言 宋代庆节相关礼仪都有哪些,用学术理论来解释,应该怎么理解?——首先要说明,宴飨是古代祭祀、庆贺...
原创 原... 在中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每逢有乱世总会出英雄,每逢有乱世也会出猛将。 说起猛将在大家脑海中可能会...
原创 秦... 从古至今,有关春秋时期邦交的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政治联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春秋时候,战火纷飞,诸侯迭...
原创 原... 引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如今,我国正积极推动着“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构建...
原创 关... 秦能灭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综合国力强冠诸侯列国。 变法之后...
以青春之名,续写时代华章 百年前,“五四运动”的烽火点燃了民族觉醒的曙光,一群青年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呐喊,撕开了旧时代...
原创 最... 有底气,说话做事才会硬气,这个道理用在千古才女李清照身上正合适。与一般的才女相比,李清照是颇有胆量的...
原创 越...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当初越王勾践忍耐屈辱,最终向仇国报仇成功,这一故事激励了很多人。...
原创 1... 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将士们都欣喜不已,有些人激动的满脸红光,有些人兴奋感动的落泪,但有些人却表...
原创 从... 泰国国王拉玛十世有五任妻妾,个个美貌如花,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五任妻妾,哪个更...
原创 西... 第一,蒋介石认为张学良对国家有贡献,杨虎城则没有。 蒋介石认为张杨的罪行一样严重,但张学良好歹宣布过...
原创 历... 之前和大家聊了聊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方法,有的朋友就私信和我讨论,老子是真的活了一百六十岁吗?这现...
原创 清...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原创 三... 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历史为何选择了曹操而不是刘备? 接着前面的文章我们分别比较了三国中的文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