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大家分享的故事,均以二十四史正史作为基础素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从历史故事中提炼适用于今天的观点,给大家处事做参考,这是我们文章的最主要类型。
第二种:有完整故事,生动感人的素材,写成通俗小说,供给大家娱情;
第三种:容易被忽视的历史常识,提供给对历史本身感兴趣的朋友。
今天这一则故事,属于第三种。
我们在看电视剧或者读历史故事,有关平定诸吕之乱时的功臣,被提到最多的是如下三位: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丞相陈平。这三位都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
那么,在刘氏宗族中,谁的功劳最大,或者说起到了关键作用呢?
是刘章。
刘章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齐悼惠王是刘邦的长子(但不是嫡子,非吕后所生),刘邦建立大汉后,封刘肥为齐王。
刘肥死后,儿子刘襄继承齐王爵位。
而刘章,则被征调到长安,作为宫廷宿卫,吕后封他为朱虚侯,并且把侄子吕禄的女儿嫁给他做老婆。
刘章在反对诸吕的过程中,有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他是刘氏宗族的一块硬骨头,一面旗帜,精神领袖。
刘章在做宫廷宿卫时,有一次,吕后曾经让他组织一场酒宴。
刘章就对吕后说,你让我组织可以,但是我要按照军法来行酒令。吕后答应了。
刘章不仅是这场酒宴的组织者,也是陪酒嘉宾。
喝高兴之后,刘章就开始唱歌。他不唱太平盛世,而是唱了一首田园歌曲:深耕播种,除草间苗;如非谷苗,均要除掉——他把刘氏和吕氏,比作生长在一起的庄稼(吕氏)和杂草(刘氏);把吕氏党同伐异,铲除刘氏,比作农民锄草间秧。
他唱的很委婉,吕后虽然能听出什么意思,但是没办法治罪刘章。
后来,有一个吕氏家族的人,喝多了,想提前离场,偷偷溜走。刘章把他捉了回来,以军法(酒宴开始前吕后答应刘章的),按逃兵罪直接给斩首了。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可他,却没给吕家人面子。
这次酒宴后,大臣都敬佩这个不畏吕氏淫威的硬骨头,因此都很敬重他,很多刘氏宗亲都向他靠拢,团结在他周围。这为后来组织力量一举铲除诸吕,奠定了条件。
第二,取得关键情报,为铲除诸吕赢得了准备时间。
因为他是吕禄的女婿,而吕禄吕产是诸吕核心,因此,他非常了解吕氏的一举一动。当吕禄吕产筹谋举兵作乱时,刘章及时把信息传递给他的兄长齐哀王。齐哀王马上组织兵马,并向其他诸侯王发出号召,相约一起举兵清君侧。
第三,平定诸吕之乱,直接立大功。
他和周勃、陈平等一起举事,亲自斩杀了诸吕的核心之一:相国吕产。
汉文帝继位后的第二年,刘章因平叛有功,从朱虚侯晋为城阳王,成为诸侯王之一。
在历史上,他之所以没有被大书特书,是因为他铲除诸吕时,是想拥立他的哥哥齐哀王为帝的。但是,周勃、灌婴等人,认为齐王家族的外戚太强,担心出现第二个“吕氏家族”,因此最终选择了拥护当时的代王刘恒(汉文帝)为帝。
因为这一层原因,刘章在铲除诸吕中的功劳,汉朝的史官并没有大书特书。
很多人把吕后和武后(武则天)放在一起作比较,大家觉得,他们两个有可比性吗?
伴读中国史第二卷《史记》楚汉风云世家篇183:平定诸吕之乱的功臣中,刘氏宗族出力最多的人是谁?内容涉及原著卷目:《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