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隋王朝的灭亡,是否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有关呢?
迪丽瓦拉
2025-09-03 02:03:39
0

杨广是不是昏君,是有争议的,把开凿大运河作为杨广是昏君的一大罪状更是千古笑谈。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复杂,不能说隋炀帝轻而易举就完成了大运河的修造,但绝没有到誓死也要修建的地步。隋朝的灭亡不能说与大运河没有一点关系,但关系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史上有两位基建狂魔,一位是始皇帝大规模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意义就不用多说了;另一位是隋炀帝继续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同时,开凿大运河。

也正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对这两位千古一帝的评价,褒贬不一,向来争议很大。

在这里就不说始皇帝的事了,只说一下隋炀帝吧。

豹眼认为,杨广是白壁有瑕,后世出于政治的需要,过度地扩大了他的瑕疵,而有选择性的遗忘其伟大的成就。

公允的态度,应该是瑕不掩瑜,功应该就是功,过就是过。

只有睁开眼睛看历史,才能认清历史的真相。只有还原历史的真相,才能弘扬中国文化,确立起文化自信。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

杨广修建万世工程千里大运河

农耕时代,累世累代都要进行的工程无非就是修筑长城,以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大修水利,以保证农耕生产;大修土木,建造园林宫殿,以供自己娱乐享受。

这三大件,隋炀帝杨广都干得不亦乐乎。

就今天来看,这些工程无疑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大造园林宫殿,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如果隋朝不速亡的话,隋炀帝的评价就大不一样。

据《隋书·炀帝本纪》记载:

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隋炀帝登基次年,就征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凿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水、洛水到达黄河,自板渚引黄河水通于淮河。

同时,派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前往江南采集名贵树木,建造龙舟、凤甗、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

八月,隋炀帝登上龙舟,以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文武百官五品以上坐楼船,九品以上坐黄蔑,舳舻相接二百余里,浩浩荡荡,巡幸江都(江苏扬州)。

从三月下诏开凿大运河、修造龙船,到八月份就巡幸江都,这效率也是杠杠的。

这次坐龙舟巡幸,也让隋炀帝爽得不要不要的,更加让他感知大运河的便利。

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于是,大业四年(608年)正月,隋炀帝又下诏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黄河,北通于涿郡。

这就是史上屡屡被诟病的隋炀帝两次大规模开凿大运河的情况。

从这个过程来看,虽不是轻而易举就完成了,但绝非是到了誓死也要完成的地步。

开凿大运河是在隋炀帝登基初期,无论国力还是民愿,都没有遇到很大的阻力。

就当时来说,大运河的开凿,也不纯粹为了隋炀帝出行玩乐方便,同时具有改善交通条件、灌溉农业的便利。

老百姓并不傻,他们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大运河毕竟不是皇宫深院,百姓不得随便出入。百姓受益颇大,这是事实。

尽管徭役繁重了一些,百姓虽有一些怨声,但并没有因此揭竿而起。

隋朝后期矛盾加剧,造反者频频而起,与大运河没有直接的关系。

大运河是集历朝历代水利工程之大成者,绝非隋炀帝一人之功

隋炀帝之所以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完成了千里大运河的开通,根本一点是他在前朝历代开凿的基础上完成的。

就以五个月完成的通济渠而言,如果没有前人的功绩,仅仅是勘探、规划线路,恐怕也完不成。

隋朝大运河的河道,基本是春秋到南北朝时期,众多王朝已经开凿而留下的渠道。

其中的广通渠(又称富民渠、永通渠),是在汉武帝时期开凿关中运粮槽渠基础上,由太子左庶子宇文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就开始规划,先造大兴宫城,再造皇城,在城西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隋文帝仁寿四年(604年),改称永通渠。

隋文帝利用吴国邗沟故道开凿运河,隋炀帝时期利用山阳渎疏浚挖通了东汉邗沟。山阳渎是晋穆帝时期的地方官吏陈敏在原运河的西边开凿的新运河,也叫山阳水道;

江南运河是疏浚吴国所开运河、秦丹徒运河、汉及六朝所开运河;

通济渠是疏浚阳渠故道、汴渠故道(此外还利用了黄河天然河道);

永济渠是疏浚屯氏古渎、曹操等开凿的白沟等渠道(此外还利用了沁水、清水等天然河道)。

隋炀帝利用古人的成就,组织续修了四条首尾衔接的运河,即通济渠、永济渠、江南运河、山阳渎。成为了大运河集大成者,将整个工程连接在一起。

没人去指责隋炀帝是剽窃者,将前人之功据为己有,反而是把这项伟大的工程,看作他千古暴君的一项罪过,这的确是很滑稽的事。

仅这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就足以让他青史留名。

与隋朝其他工程相比,大运河工程并非不靠谱

隋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文帝杨坚驾崩,隋炀帝杨广即位,改明年为大业元年。

当年十一月,隋炀帝就派发男丁数十万挖掘壕堑,从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穿过黄河,到浚仪、襄城,到达上洛,设置关防。

随后就准备在伊洛之间营建东京。

《隋书·炀帝本纪》记载:

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又于皁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在开凿大运河的同时,隋炀帝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营建东京,迁徙豫州辖区的居民以填充东京。

又修造显仁宫,采集海内奇禽异兽、名贵花木之类,装点园林。

迁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到东京。

(三年),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一旬而罢,死者十五六。八月壬午,车驾发榆林。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征发百余万男丁修筑长城,西从榆林,东到紫河段,十天完工,有一半以上的人死亡。

隋炀帝亲自巡幸榆林,之后驾幸五原,出塞巡视长城。

秋七月辛巳,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

到了秋天七月,又征发男丁二十万修筑长城,从榆谷向东的地段。

从隋炀帝修建东都洛阳及长城的工程来看,其繁重程度并不亚于大运河的开凿。

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出现人员伤亡是必然的事,但像修筑长城那样,出现十五六的死亡,应该是个意外。

隋朝走向混乱,直至灭亡的根本起因,绝非是大运河的开凿招致的

七年秋,大水,山东、河南漂没三十余郡,民相卖为奴婢。

于时辽东战士及餽运者填咽于道,昼夜不绝,苦役者始为群盗。

八年春正月辛巳,大军集于涿郡。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号二百万,其餽运者倍之。

大业七年(611年)秋天,发生了洪涝灾害,太行山东及黄河以南被淹没了三十多郡,百姓被迫卖身为奴。

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依然发动了征伐高丽的战争,辽东战士及运送粮草的人塞满道路,昼夜不绝,苦于服役的人开始聚众为盗。

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调集了一百一十三万兵力,号称二百万,征用运输粮草的役人多达一倍,发动了大规模讨伐高丽的战争。

但战事不利,久久没有攻克。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再次征讨高丽,命杨玄感督办粮草。

杨玄感因为其父杨素被隋炀帝处死,担心被牵连,就在李密的策动下谋反了。

尽管杨玄感谋反被很快平定,但天下民变却趁机四处爆发。

唐公李渊趁机起兵,灭掉了隋朝。

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无关系,但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征讨高丽失利招致的结果。

隋炀帝臭名昭著的原因

“弑兄奸母,残害忠良、靡费奢侈、荒淫好色、滥用民力”这是后世对隋炀帝千百年来的评价,这些词语用在隋炀帝身上并不为过,但这不是隋炀帝一生的全部。

从其灭掉陈朝、迁都洛阳,一统南北,开创科举,开通丝绸之路,四处征伐开拓疆土,修筑长城抵御外侵,开通大运河便利交通、农业等一系列作为来看,隋炀帝应该是一块白壁,只不过瑕疵大了一些而已。

把隋炀帝骂得狗屁不是的唐太宗,晚年不一样荒淫无道吗?

隋炀帝的“炀”是恶谥,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给加的。不把杨广骂得体无完肤,如何说明造了其表弟的反是正义的呢?

封建专制时代,李渊一锤定音,也就决定了杨广的命运,后世就遵循了千古荒淫无道暴君的恶名。

这都是些固有的套路,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开凿大运河,留给后世的深刻教训

基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民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过度的基建规模不仅会拖垮经济,甚至会带来社会的混乱,直至改朝换代。

三峡水库、青藏铁路,几乎也是以举国之力建设,但赞誉颇高,不仅当世而且后世都将会受益无穷。

但像荆州关公铜像,占地228亩,重达1200多吨,仅青龙偃月刀就有136吨,这谁能扛得动哦?耗资1.7亿,究竟又有何益?难道不是劳民伤财吗?

这么折腾,作为财神的关公也不庇护了。关公宁愿自己难堪,也要给这些好事者以惩戒。否则,保一方平安的庇护神就没有原则了哈。

就今天而言,必须要有一群人呼吁给这些伟大成就正名,以增强民族自信。同时,也必须有另一群人时刻发出警醒,告诫世人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可贪大求功,以避免过度建设拖垮经济。

决策者只有理性的对待基建,掌控好基建拉动经济的适度作用,才不至于重蹈历史的覆辙。

注:图片及部分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汉武帝手下将领,属大将军卫青功劳最大。 卫青原来是平阳公主的骑奴。因为他的姐姐卫子夫是皇帝的妃子,才...
原创 神... 中国地大物博,在某一个角落或许就藏着一大批宝藏,这句话或许让人听来有些梦幻,但是在历史上,这却并不是...
原创 从... 日本永远值得我们去防范,不论处于何时,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伤害太大,太长久了! 1884年4月4日,生...
2025年4月30日开鲁新闻 我县举行“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五四薪火”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 通辽...
原创 杨... 说起宋朝,真是一个令人纠结的朝代,富庶与软弱并存,繁荣与屈辱同在。大唐的武则天威,宋氏一点儿也没继承...
原创 伟... 历朝历代,凡盛世必修水利,新中国成立后,伟人在百忙中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兴修三峡水利,治理长江的战略构想...
原创 秦... 秦国有一个非常落后的习俗,这个习俗让中原的其他国家都对秦国不齿,也是不愿意来往的原因。当然,既然称之...
原创 民...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不过革命胜利的果实最后却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窃取,从此...
原创 聂... 建军百年,今日倒计时1794天,重磅巨献1801个经典故事之10: 1985年,南昌起义纪念馆派曹致...
原创 中...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在这个方针指引下,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
原创 八... 奇闻趣事,科普杂文,名人轶事,尽在老金说天下!点关注!不迷路! 公元200年,曹操派兵攻打刘备,却被...
潍坊市博物馆:时空褶皱里的文明... 要说哪个地方能把二十万年前的猛犸象骨架和AR眼镜共处一室而不显违和,潍坊市博物馆绝对是个中高手。这座...
原创 晋... 司马家干的这些事都是光天化日之下做的,知道的人很多,没有办法洗白。 一、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及同党三族...
原创 蒋... 1935年,日本当局给南京政府施压,企图推动“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继而...
原创 真... 华佗 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在当时已负盛名。与医圣张仲景、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擅长外科,被后世...
原创 关... 公元220年,东汉末年名将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杀死。关羽之死的原因,我们前几天分析过,本质上是因...
原创 决... 秦国原来只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后来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努...
原创 清...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从努尔哈赤建立金开始,到最后溥仪的下台,268年的统治,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满族小姓...
临终前,刘伯温对儿子说:刘家9... 刘伯温,作为明朝初期的杰出军事谋略家,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多谋善断著称,留下了众多令人称颂的故事。 在他...
原创 吃... (跨越壕沟攻击) 滑县战役后,刘邓率部重又退至濮县、清丰、永乐地区。敌方孙震集团虽遭重创,但打通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