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秦代著名方士,相传也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甚高。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
据《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徐福带童男童女来日本修好,贡上三坟五典而寻求仙药,然而不得仙药,只能定居下来。
徐福把7个儿子改为日本姓氏,然后把他们分别派往7个地方。从此,徐福的子孙遍及日本各地,逐渐繁衍起来。徐福则自称秦之徐福。
在日本徐福的传说中,日本人认为徐福带来了童男童女、百工、谷种、农具、药物及生产技术和医术,对日本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司药神”。
总的来说,徐福到日本后就与当地日本人通婚,融入到了日本社会中,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文化促进了当地文化和技术的发展。
可见,徐福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是日本人的先祖或者把文明带给野蛮未开化的日本人。
我们来分享一下《钢铁、枪炮与病菌》这本书中作者从考古的角度向我们描述的日本人的发展进化史。
日本的起源理论
目前史学界关于日本的起源有四种相互冲突的理论:
1.公元前2万年以前,远古冰河时期人类占领了日本,并演化成日本人
2.日本人是公元4世纪穿越朝鲜征服日本的中亚游牧骑手的后代
3.日本人是公元前400年左右,带着稻米技术从朝鲜过来的移民后代
4.前三种理论的民族在融合中产生了现代日本民族。
其中,第三个理论对于日本人来说绝难接受。因为在日本人看来,是他们征服了朝鲜,而不是相反。
日本文化的独特起源
1.从地理上看,日本和英国是相似的,都是大列岛,都是欧亚大陆分离。日本距亚洲大陆最近点(韩国)110英里,距俄罗斯180英里,距中国460英里。英国距离对岸的法国22英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英国在历史上与欧陆有着更多牵绊,而日本与亚洲大陆少瓜葛的原因。
2.环境气候,日本是世界是最湿润的温带国家,日本的降雨集中在作物生长的夏季,使得日本成为温带地区农作物产量最高的国家。
3.生物学上,日本从南到北四个岛屿: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19世纪末日本大规模移民北海道之前,那里(加上北方的本州)一直居住着阿努伊人,日本人则占据着其他三个岛屿。
4.语言上,日语与世界上的其他语言没有密切关系。
5.古代雕塑,留存下来的最早的日本先人的象形物,是1500年前树立在古墓之外,被称为“埴轮”的雕像。其外形与现代日本人和朝鲜人别无二致。1869年日本吞并北海道后,日本的学校老师开始对阿努伊文化和语言展开斩草除根的行动。
6.历史上,公元前108年和公元前313年之间,中国在北朝鲜占领了一块定居地,并与日本互换使节,由此产生的中国史料,将各种民族称之为“东夷”,而日本被冠名为“倭”。公元712年和720年日本开始出现大量的编年史,虽然旨在联系更久远的历史,但大多捏造。不过这些编年史也说明了日本曾受到大量来自朝鲜本身以及中国经由朝鲜的影响。
石器与陶器
大约30000年前,日本人就成为首批将石器边角打磨锋利的人类。在英国的考古学中,**打磨边角的器具被认为是区分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的重大文化进步**。
大约13000年前,由于冰川在世界各地快速消融,日本的环境发生了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巨变。海平面的上升把日本从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变成了大型列岛。
冰川期的终结伴随着日本历史上两项决定性变革的第一项:陶器的发明。
陶器的发明,让人类获得了更多以前无法利用的食物来源,最终引发了一场人口大爆炸。
全世界已知最早的陶器是在12700年以前由日本制造的。
一般来说,陶器是定居社会的专享。
绳纹时代
距今12700年的最古老陶器–绳纹陶器(在陶土湿软时用绳子在上面滚动或碾压来进行装饰)来自日本最南端的九州岛,此后陶艺向北传播。
食物的暴增是带来定居生活和陶器激增的原因。
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当绳纹时代接近尾声时,出现了几种东亚的主要谷物:如稻米、大麦、稷和蜀黍。
绳纹人和现代涉猎采集者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没有集约化农业,也没有家畜,没有食具,没有文字,不会编织,其相对统一的外形表明酋长和平民的社会分化还未形成。陶器风格的地区性差别意味着迈向中央集权和政治统一的进展还未发生。
弥生时代
公元前400年,当绳纹式的生活方式走向尽头时,亚洲大陆的人类社会是何状况?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中国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公元前7500年左右开始,中国已经开始发展以北粟南稻为基础的集约型农业,并饲养猪、鸡和水牛。到公元前400年,中国掌握文字至少已经900年,学会金属工具已有1500年,并刚刚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铸铁术。
这些发明流传到了朝鲜,朝鲜在公元前2200年开始稻米种植,并在公元前1000年掌握了冶金术。
中国自身和绳纹日本并无直接接触,而是朝鲜担任日本对外贸易的桥梁。
前面提到,
日本历史上两项决定性变革的第一项:陶器的发明,另外一项发生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来自南朝鲜的新型生活方式(以及人口?)的到来引发了第二次人口爆炸。
新的生活方式最早出现在日本最西南端的九州岛北海岸,隔着对马海峡便是南朝鲜。
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被命名为“弥生”。
弥生陶器与绳纹陶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弥生陶器与同时代的朝鲜南部陶器非常近似。
稻米是弥生时代最重要的农作物。稻米最早由中国南方传到北方,然后传到朝鲜,最后到达日本。
弥生时代的某些房屋是朝鲜风格的,有些是绳纹风格的。
弥生铁器最早从朝鲜引进。
古坟时代
公元前100年之后,出现明显时精英阶层的墓穴,说明这个时期的日本已经出现阶级分化。从公元300年开始,出现遍布全日本的统一样式的土坟堆,暗示了指挥庞大劳动力的强有力统治者的存在,以及政治统一的进程。
最终,随着日本第一部半神话半真实事件改写的编年史在公元712年完成,日本进入了历史的光明之中。
日本文化在弥生时代的700年间所经历的变化远比绳纹时代的10000年要剧烈得多。公元前400年显然发生了宏大的事件,那会是什么呢?现代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绳纹人,还是弥生人,还是二者的融合?日本人口在弥生时代激增了70倍之多,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革?有三种不同的假说:
-绳纹时代的涉猎采集者在逐步进化中成为了现代日本人
-弥生时代的变迁代表了来自朝鲜的大量移民输入,且这些移民还带来了朝鲜农业技术、文化和基因
-最后一种理论接受朝鲜移民的证据,但是否认其巨大规模
其中,第二种果真如此的话,那么现代日本人便是朝鲜移民的后代。第二种和第三种显然比第一种有更高的可信度。
农业的传播主要得益于农民生育的速度高于猎人,且发展出了更具潜力的科技,然后杀死猎人或将其赶出适合农业的土地。公元前400年的朝鲜农民胜出绳纹猎人的优势可谓巨大,因为当时朝鲜人已经拥有了铁器以及高度发达的集约型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