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谈一谈所谓姜维陆抗之争,身为吴蜀两国国柱,到底谁强谁弱?
迪丽瓦拉
2025-09-03 11:07:46
0

说起陆抗和姜维,前者是吴国名将陆逊之子,后者则是曹魏降将,是丞相诸葛亮最重要的继承人。

然而,许多人总以成败论英雄,姜维作为战败国的将领,加上许多人因为他多年北伐,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至于陆抗,他和晋军将领羊祜一时瑜亮,并且陆抗却作为吴国将领护住了吴国一时,加上陆抗后期却上了武庙。

所以,许多人认为,同样都是末代将领,姜维的能力远远不如陆抗。甚至还引起了所谓姜维陆抗孰强孰弱之争。

有许多人认为姜维不如陆抗,却用了几个所谓的观点来“证明”,甚至借机来踩姜维……

那么编者就来驳一驳,这些荒诞的观点—

观点一:

姜维以吴蜀两国联盟对付一个魏国,

陆抗是以吴国之力对抗魏+蜀的晋朝。

结论

:姜维显然占便宜。

反驳观点一:

且不说吴国这位所谓的盟友,自结盟起就是心怀鬼胎,从未以盟友的身份对待蜀汉,姜维时期的吴国都在忙着内斗,哪有空去帮着蜀汉?

而且这位“盟友”,刘备在世时就不用说了,差点搞得蜀汉亡国。

几十年后,东吴又开始他们的基本技能:“偷袭”

趁蜀汉灭亡后,后脚陆抗就以援救为借口,就向巴东增兵偷袭。

就这样只知道偷鸡摸狗,怎么可能成为蜀汉的助攻?总而言之,他们不去霍霍蜀汉就算谢天谢地了!

没有东吴,实际上还是蜀汉与强大曹魏硬拼,同时姜维还有抽出一部分兵力还要防东边的吴国呢!

观点二:

姜维的国君是昏庸无能但为人厚道的阿斗,姜维虽然经常打败仗,但也只是降职降薪。

陆抗的国君则是昏庸无能+残暴嗜杀的孙皓,如果姜维在他手下任职恐怕早就被处死夷灭三族。

在这方面,仍然是姜维有利,陆抗不利。

反驳观点二:

孙皓再残暴,刘禅再傻再昏庸,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

不能自断臂膀!

且不说孙皓的皇位、东吴的国运;陆抗都是出身于江东第一大族,就算其父陆逊被孙权猜忌,陆家庞大的根基还在,他其中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就是后来西晋时期最出名的大儒之一,就凭这一点就可以得知,东吴亡了,陆家还是兴旺昌盛,并没有受到亡国的打击。

孙皓是残暴,不是傻瓜;他杀再多的人他也明白,

陆抗死了,他孙皓的皇位,东吴的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

至于姜维,一无根基而无靠山,一开始他就是降将出身,从投诚以来就是一步一步戳出来的功名。

然而他真正崛起的是阿斗时代,阿斗从提拔的他那一天起就明白,蜀汉急需一位能够扛起护国大旗的大将。

而且这个大将是

无家族根基,不结党营私,更重要的是他会忠心蜀汉

很显然姜维是外来降将,自然无根基,又有能力,没有威胁,很合适的人选。

阿斗也明白,只要他姜维在位,就能保护蜀汉一天,姜维不过分,阿斗也不会太动他。

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的:孙皓是非常支持陆抗的军事行动,从未干涉。

阿斗虽然没有动过杀心,但他不是十分信任姜维,姜维怎么去的沓中?汉中就是他听信巫师谗言才丢的!

观点三:

姜维的对手是邓艾陈泰等这些不入法眼的小将,邓艾更是把姜维摁到地上摩擦,姜维的无能成就了他们的盛名。

陆抗的对手是名将羊祜,羊祜牛到,晋朝后来灭吴其实是按照他生前订制的计划执行,但陆抗硬是以吴国之弱,强打败过名将羊祜,迫使晋朝不得不延后了统一的步伐。

主观条件,陆抗文韬武略,比粗通文武的姜维强得多,这方面陆抗有压倒性优势。

从对手看陆抗还是胜过姜维。

反驳观点三

:邓艾和羊祜;他们一个是防守,一个是进攻,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好。如果非要较真,可以看一下他们的战斗过程:

邓艾为什么能够趁虚而入,捣毁成都的基业?难道真的是姜维无能吗?

姜维那时已经被逼入沓中,他走了,正是南边军事防守最空虚的时候;司马昭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敢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将兵起三路大军趁虚而入。

而且在此之间,姜维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桥头虚晃诸葛绪,还能头脑清晰来了个“托马斯大回转”,以少胜多打压住了钟会的大军,至于邓艾,完全运气+偷袭,并没有与姜维正面对决。

而陆抗呢,加上步协和他的3万多精兵都奈何不了罗宪防守的5千残兵,而且还是在城中有大量瘟疫爆发时,都没有大军破城。

总结

陆抗之所以在比姜维更劣势的情况下取得成功,姜维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就是陆抗的才能高过姜维太多。所以后人感叹:所谓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者。对姜维的失败则是归咎于他的主观因素,所谓“明断不周,终致陨毙也。

为什么陆抗能力保吴国?

一来靠能力,二来靠家世,三是因为他死得太早

,虽然吴国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能够续命,少不了陆抗的作用,当然陆抗也是不可多得的名将,护卫吴国多年,尤其是西陵之战打得艰苦,赢得也不容易。

但客观来讲,陆抗的种种天生优渥条件,都令姜维自叹不如,而且陆抗如果还活着,未必能够挡不住杜预和王浚的进攻,因为杜预和王俊同样是名将,也同样不是吃素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日本投降之后,约2万名日军与1万妇女一起躲入长白山,随后神秘失踪。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
原创 中... 一件件离奇的尘封往事, 一条条悬疑的历史谜团, 中国历史秘闻轶事,剥丝抽茧,展现真像。 中国历史上最...
原创 解... 解放战争打响后,陈毅和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作战屡获全胜,对此,毛主席评价几大野战军说,论作战能力“山东第...
原创 挟... 曹操,历史上极具争议的角色,他的智慧与野心堪称超凡,与此同时,他的残酷和阴险也令人深感畏惧。曹操的策...
原创 真... 《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
原创 泰... 不丹国王父子两代都是全球最帅国王,其它国王望尘莫及。这年代是看脸的年代,还是长得好看的受欢迎。在中国...
原创 1... 凯夫特的印第安战争在殖民地留下颇为消极的影响,社会发展停滞,民生艰难。1647年,凯夫特被荷兰西印度...
原创 光...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朝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去世。这一事件本身虽不算罕见,但由于皇帝死后...
原创 清...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式外交”让中国护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开始对我国实行免签政...
原创 清...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对中央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权力划分做出了调整...
原创 大... “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此诗来自于吴筠的《舟中夜行》。 历史上有许多忠臣报效王朝的故事,他们为了...
原创 清... 《秋闺》中,明代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通过诗句“小庭如水月明秋,天远窗虚人自愁”,生动地描绘了闺中女子...
原创 岳...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开头的这段诗句,带着一股年轻人的血气与豪情...
原创 欧... 屈辱的和平 1918年11月11日,世界大战停战,战胜国代表聚集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商讨后续事宜。德方...
原创 清...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清初有名的贤后孝庄文皇后因病在慈宁宫去世,令人惊奇的是她死后37年,康熙都没有将...
原创 中...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超级大国的前提条件 启迪 治大国,如烹小鲜 秦始皇没解决好的问题,被汉武帝解决了...
原创 商... 秦人的祖先非子因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当时的秦地只是陇右地区的一个小城。 秦人在和戎族人的斗...
原创 历... 在我国古代,皇帝通常使用庙号和谥号来称呼,唐朝之前,大家习惯用谥号,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宣帝...
原创 “... 提起王昌龄,我们对他的许多诗句都耳熟能详,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黄沙百...
原创 南...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一生正直、光明磊落,但他在1142年却因被宋高祖以毫无依据的谋反罪名斩首,这一事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