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步完善,“中式外交”让中国护照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开始对我国实行免签政策,也就是说持有中国护照就可以出游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那过去的中国护照是怎样的呢?
中国最早的正式护照可以追述到清朝年间,虽然当时清政府国力已经每况日下,可走出国门之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风貌的展现。
国虽弱,但清政府的中国护照上,单凭“27个字”仍显示出了大国风范。
闭关锁国后的衰败
从明朝开始,为了抗击东南沿海时常进犯的倭寇,政府就开始实施海禁措施,关闭了大量港口码头,禁止商民私自同国外进行贸易往来。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进犯的倭寇屡次无功而返,但同样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对国家发展和文化技术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危害。
到了清朝,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洋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清政府开始颁布措施,来制约在华外商的自由活动和资金流动。
当时,也有不少中国人走出国门,清政府在尼布楚条约后,只为出访的中国官员开通了信函,其作用就相当于今天的护照。
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
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而且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18世纪60年代,在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同时,英国等西方世界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清政府没有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还做着天朝旧梦,自以为世界的中心还在中国。仅仅十几年时间,就被西方列强全面超越,英法等国都已经成了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而中国还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
被坚船利炮敲开国门后的护照
19世纪40年代,西方的帝国主义开始在全球划分势力,掠夺资源。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就是一片拥有无数宝藏的土地。西方列强用工业革命获得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壁垒。
晚清时期的多次战争失利,中国被迫恢复了国际贸易。中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流也愈发密集,往来也不只限于中方的官员,更多的商民也加入其中,为了满足需求,清政府开始向有出国意愿的广大民众发放护照。
当时由于技术的落后,照相这种服务还只限于皇家宫廷内的贵族使用。所以清政府最开始的护照没有照片,只能用长达几页的内容对护照持有人进行描述,包括其外貌特征、籍贯年龄、生平履历等。
目前国内博物馆所见馆藏最早的华侨护照——1882年美国华侨黄花饶护照,最早带有照片的护照1892年美国华裔朱彬的护照等,都是后来进行过一些改进后的护照。
开始使用了照片,加入防伪图样,多部门共同制办等。
晚清时出国的民众,多为了去海外淘金发财,他们大部分去了美洲,还有东南亚地区,只有少部分的在当地经商,绝大多数只能做着底层劳工。他们干着当地人不愿意做的苦活、累活,拿着最少的工钱,却依然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很多时候还面临着生命危险。
在他们护照上,写着这样的一些文字,“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给予保护,不要为难阻滞。”这27个字,言简意赅,充分表达出一个国家对其人民的支持,不亚于其他强国。国虽弱,但维护国民的意志是坚定不动摇的。
虽然护照上的言语刚正烈强,让人看着颇有敬畏。但弱国无外交,对于西方列强来说,这只是一张纸,在他们眼里分文不值,依然对中国人百般刁难。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自己的国民在内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压榨,在外得不到利益上保护,虽然有着护照,但空有其表。
只有背后祖国的强大,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讨论过清朝的护照之后,就不得不再提及一下我们中国现在的护照。
以前总听人说,中国的护照含金量太低了,好多想的地方都不去了。可是截至目前,已经有58个国家和一些地区,对中国开放了免签/落地签,这个数字也还在增长中。虽然这样,有些人还是会拿德美日韩护照免签100多个国家,来进行抨击。
也许,现在的中国护照还不能带着你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但是,在危难和战争来临的时候,它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将你带回祖国的怀抱!
外面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平静,很多事情你也许都没有听说过,因为有祖国一直替你遮风挡雨,在外为中国公民保驾护航。2016年新西兰南岛地震,震中的海滨小镇瞬间成为一座“孤城”。来自世界各地1000多名游客被困,其中的中国游客有125名,地震还未结束,随时还有引起海啸的危险。
在得到消息后,驻新西兰的中国领事馆第一时间启动了撤离计划,租下了当地所有可用的直升机,把中国游客全部安全接离。那一天,满天都是中国的救援飞机,手持中国护照的中国游客,在全世界人民羡慕和无奈的眼神下,登上了飞机。
要知道,这仅仅是事发几个小时内的事情。在别国领事馆还在制定方案,或者等待批复的时候,中国已经完成了撤离。
现实中的中国护照,虽然在背面没有写着电影里的那几行字,但含金量远远超过了字句本身。与100多年前清朝的中国护照相比,现在的中国护照无论在法律效力还是国家影响力上都远远超过当年。
小结:
晚清时,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相当硬气,包含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不屈。
当今的中国已非清政府所统治的中国,中国人民也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护照上没有了这“27个字”,但多出来的,是屹立在每个中国公民身后,一个强大到足够保护每个人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