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城中,有一座因清朝国舅得名的山,这是怎么回事?
老话说“娘亲舅大”,但是康熙和雍正对自己的舅舅却是冷眼相看,甚至不惜以他们的性命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朝的佟国维、隆科多父子就成了他们政治权谋的牺牲品。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佟国维家族显赫
我们先来说佟国维家族的情况。
(佟国维画像)
佟国维是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他爷爷佟养真(佟养正)投靠努尔哈赤,因为城破不屈被明朝杀死。他爹佟图赖南征北战,战功不少。佟国维的哥哥佟国纲跟随康熙征战噶尔丹,在著名的乌兰布统大战中战死。皇帝亲自带着众皇子和文武百官去祭奠,还破格为他撰写碑文。
除了三代人有战功外,他家还和皇室结亲。佟国维的姐姐就是康熙的生母。他的两个女儿又都入了宫,当了康熙的老婆,其中一人还是雍正皇帝的养母。从这个关系来说,佟国维是康熙的小舅子,也是他的岳父。佟国维的隆科多,是雍正口中的“舅舅”。
佟国维本人也很争气,他是康熙朝的领侍卫内大臣,位高权重。康熙少年时遇三藩之乱,他坚决支持皇帝削藩,亲自带兵逮捕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在危难之际,佟国维以自己的方式,保住了江山社稷。
因为姻亲关系又得到几代皇帝的青睐,所以佟佳氏声名赫赫,一度有“佟半朝”的美誉。
当年康熙喜欢去避暑山庄出差、办公,作为近臣的佟国维干脆在承德城买地盖房,建了宅邸,附近的沟和山就被叫做佟府沟和佟山。
今天的承德市区还有一个佟山公园,这个“佟”说的就是佟国维。
(佟山公园)
因为立储事件被康熙痛批一顿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在讲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康熙皇帝一度因为太子胤礽发病把他幽禁。一时间,皇帝要换太子的事儿传得沸沸扬扬。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候,已经退休在家的佟国维察觉到事情不对,就出面请康熙“速赐睿断”,意思是,谁当太子,您赶快给个准话儿。
皇帝就坡下驴,问朝中大臣对于谁当太子这个事儿是怎么看的。大家纷纷把票“投”给了坊间呼声很高的八皇子胤禩。皇帝知道后,心里很不高兴。
不久后,胤礽病愈,依然是太子。皇帝叫来佟国维,准备拿他开刀。
(《康熙王朝》佟国维剧照)
《清史稿》中记录了两人的对话。皇帝说,原来皇太子精神不正常,我不得不下令暂时把他圈禁。后来身体痊愈,自然要放他出来。他早早让我“速赐睿断”是什么意思?大臣们知道你陈奏,都保举八皇子当太子。你这是搅乱朝局,干预立储。
老态龙钟的佟国维听到后当然冷汗直流,免不了磕头请罪。
两人的这番对话发生在康熙四十八年。十年后,佟国维去世。让人意外的是,皇帝没有给他定谥号。这就等于告诉世人,最高统治者对他的政治生涯是持否定态度的。
这件事儿,让佟国维输的体无完肤。他自诩为“国舅”,心里想着爱新觉罗家族的事儿,也是自己分内的事儿,劝皇帝早做决定也无可厚非。
但他的失误在于没有了臣子和皇帝的距离感。
皇帝和他是亲戚,但也是君臣,他的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会放大,会被夸张解读,影响到政治风向,甚至会干预谁是下一任皇帝着泪根本问题。
对于这次立储风波,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也给出了编剧自己的解释。
《康熙王朝》中有着不同的解释
按照电视剧中的说法,康熙和佟国维吃家宴,以打哑谜的方式达成默契。那就是佟国维投石问路,放出风去,说皇帝要选新太子,借此看朝臣对于立储的态度。看一看哪位皇帝的党羽最多。
然后皇帝名义上斥责佟国维,再暗地里许诺他可以重用隆科多。这等于是给佟国维家族的少壮派提前安排职务。这等于是让佟国维家族的政治势力完成和平交接。
(《康熙王朝》佟国维剧照)
而事实也确实如电视剧所说,隆科多在雍正皇帝继位前被康熙安排为顾命大臣,在保护雍正顺利登上皇位时立下大功。
后来隆科多确实受到了重用,被皇帝下旨戴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雍正更是直接叫他舅舅,而不是直呼其名。
雍正继位之后,考虑到家族面子问题,也念在佟国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的份儿上,宣布给他定谥为“端纯”,赠太傅官衔。皇帝亲自写了“仁孝勤恪”四个字,表示表彰。
但是,隆科多这人多少有点骄傲自满,身边的人手脚不干净,让人抓住了把柄。雍正五年(1727年),皇帝以结党营私、私藏玉牒(皇室族谱)的罪名把他逮捕圈禁,公布了隆科多的41条罪状。第二年六月,隆科多在囚禁期间病死。
一块倒霉的还有隆科多的孩子。长子岳兴阿被免职,二儿子玉柱被发配黑龙江受苦。
隆科多还有个七叔叫庆复,他在乾隆朝做到了川陕总督,被皇帝召入内阁,触及到了权力核心。但在1749年9月,因为贻误战机的罪名,庆复被皇帝赐死。
家族悲剧证实了清朝的冷漠政治
佟国维家族衰落后,官方也有意淡化他们的影响。比如说前文提到的佟府沟在道光朝成书的《承德府志》中被称为同府沟。
后来佟府、佟山一带建起了酒仙庙。根据承德本地学者的考证,乾隆晚年,著名的英国马嘎尔尼代表团访问,给他们安排在承德的下榻地就在酒仙庙一带。
给一个外国使团安排到一个失势大臣的旧宅住宿,这也说明当年的官儿和皇帝压根就不觉得他们是尊贵的客人。封建王朝的闭目塞听也可见一斑。
老话说“伴君如伴虎”,哪怕你是皇帝的亲戚也一样不例外。或许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看来,臣子只是身边的工具人,一旦危害到了政治利益,那就要即时放弃,哪怕他和自己有亲缘关系也不能饶。这么做,也是杀鸡儆猴,这是告诉那些犯法的臣子,千万不能抱侥幸心理。
而对佟国维、隆科多的重用和弃用,也展现了皇帝炉火纯青的帝王术,反正帝王作为终极大BOSS,掌握最终解释权,说你有罪就是有罪,说你有功就是有功。
对此,我想人性的冷漠凉薄和帝王的无情刻薄,这恐怕也是最真实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