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从马上摔下来,伤势很重,不治身亡,帝王之梦结束,无缘九五之尊。
多尔衮,清朝“六大亲王”之一,率领清兵入关,夺取中原,功不可没。多尔衮不能继承皇位,并非他不想,而是皇太极雄才大略,让多尔衮无机可乘。
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开始对八旗进行调整。皇太极知道,他本人仅掌握正白旗,麾下兵马很少,大汗当得很不舒服。
1227年,成吉思汗病重,奄奄一息,将儿子们叫到跟前。成吉思汗宣布,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以后蒙古大汗的位置,都是窝阔台家族,即便他们还是一块肉。
窝阔台继承汗位,直属兵马也就六千而已。成吉思汗的军队,几乎都交给幼子拖雷,导致蒙古汗国军政不一,为后来的瓦解埋下隐患。
凭实力说话,窝阔台家族并未能坐稳江山。1248年,贵由大汗病逝,拖雷的长子蒙哥夺取汗位,汗位转移到拖雷系手中,窝阔台家族深受打击。
皇太极雄才大略,对元朝的历史非常了解。此时,皇太极处在窝阔台的位置,多尔衮虽说不是拖雷,却也是潜在的挑战者。
努尔哈赤晚年,对八旗做了略微调整。代善手握两红旗,51牛录,一万五千多人;阿敏手握镶蓝旗,33牛录,一万余人;莽古尔泰手握正蓝旗,21牛录,六千多人;皇太极掌握正白旗,18牛录,五千余人。
余下的正黄旗、镶黄旗、镶白旗,努尔哈赤陷入沉思。为了维持平衡,努尔哈赤将两黄旗的45牛录分别授予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每人15牛录。
努尔哈赤本人亲率20牛录,并许诺百年后全部交给多铎打理,让他担任镶黄旗旗主,阿济格担任正黄旗旗主。剩下的镶白旗,旗主是杜度,此时调往代善的镶红旗,旗主位置暂时无人。
努尔哈赤的分配方案,让皇太极非常被动。论麾下兵马,皇太极倒数,难以指挥其他贝勒,君王权力有限,有名无实。
为了避免成为窝阔台第二,皇太极决定“改旗”,对八旗进行调整,力求强化君主权力,让贝勒们臣服。
阿济格,赳赳武夫一枚;多尔衮、多铎年纪尚小,分别是12岁、11岁,还没立下寸功,在军中威望很低。
阿巴亥被处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已经没了联合的可能。这三兄弟的牛录很多,成为皇太极依靠的对象,用“小贝勒”去收拾“大贝勒”。
皇太极继位后,不断调整八旗,以增强君主的权力。首先,皇太极将努尔哈赤生前没有指定的镶白旗旗主,授予儿子豪格,增强家族的力量。
1630年,皇太极以擅自放弃永平、迁安、滦州、遵化等4城为由,召开八旗议事会,囚禁阿敏,镶蓝旗旗主由济尔哈朗担任。济尔哈朗,阿敏的弟弟,也是皇太极的铁杆亲信。
1632年,皇太极以“御前露刃”为由,剥夺莽古尔泰5牛录,授予正蓝旗的其他贝勒。1633年,莽古尔泰暴毙而亡,一说被皇太极毒死。
1635年,皇太极以正蓝旗将士擅自给莽古尔泰做清明为由,不但处死莽古尔泰的家人、亲信总计1500余人,还顺带吞并正蓝旗。
吞并正蓝旗之前,皇太极已经把两白旗、两黄旗“换色”,由自己来率领象征君主权威的黄旗。当然,旗下的兵马,皇太极不能夺过来,否则八旗内部直接开战。
得到正蓝旗,皇太极将其与正黄旗混编,组建新的正黄旗、镶黄旗;又将部分人口授予豪格,编入镶白旗,组建新的正蓝旗。
重新调整后的八旗,还是正白旗、镶白旗强大,毕竟他们牛录众多。皇太极继续想办法,以擅自给弟弟多铎举办婚礼为由,夺了阿济格镶白旗旗主,将其转交给多尔衮。
努尔哈赤时代,多尔衮从未上过战场,更不是旗主。皇太极让他担任镶白旗旗主,多尔衮非常高兴,对兄长阿济格则没啥感情。
多尔衮、多铎长大后,皇太极以对明朝、蒙古作战的“失误”为由,将正白旗与镶白旗混编,重新组合。此后,多尔衮担任正白旗旗主,多铎担任镶白旗旗主。
调整满洲八旗的同时,皇太极又组建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直属与皇帝,其他满洲贝勒不能染指。如此,皇太极的兵力大大增强。
1641年,皇太极以擅自撤兵为由,下令处死多尔衮,后赦免。此时,皇太极已经考虑如何瓦解正白旗,可惜他没有时间了。
1643年,皇太极病逝,两黄旗、正蓝旗,总计117牛录,这是皇家的人马。支持皇室的代善、济尔哈朗,总计96牛录。多尔衮、多铎兄弟,总计98牛录,并没优势。
崇政殿会议,两黄旗要求立“先帝之子”,否则不惜血战一场,八旗内部相互开战。多尔衮没有胜算,放弃称帝的打算,拥戴6岁的福临称帝。
顺治继位,是八旗内部相互妥协的结果,多尔衮难以改变。清军入关之后,即便多尔衮有想法,也改变不了皇太极的布局。
两黄旗不服从多尔衮,跟两白旗也势不两立,正白旗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多尔衮死后不到三个月,正白旗大将苏克萨哈倒戈,转投顺治帝,多尔衮被掘墓。
参考书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