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曾国藩全集》,感触很深的一点是:曾国藩仕途一帆风顺,36岁就官居二品,此后兼任五部侍郎,按照一般想法,这样的人没人敢欺负,如果受到羞辱,定会勃然大怒,以牙还牙,绝不吃亏;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曾国藩一生受到过多次羞辱,但从不冒然还手,“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总是默默受辱,奋发图强,用成绩和事实来逐步改变人们对他的不良印象。
传统文化中,忍耐是一种美德,圣人劝谏忍辱精辟言论非常多,曾国藩作为著名的理学大师,必从中受益匪浅,今天摘抄部分,以飨读者:
《易》云:“君子以惩忿窒欲。”
《易经》说:君子自己抑制愤怒和情欲。
周公诫周王曰:小人怨汝罟汝,则皇自敬德。
又曰:不啻不敢含怒。
又曰:宽绰其心。
周公告诫周成王:坏人忌恨你,骂你,你自己应当加强修养,不要理睬他们。
又说:不只是不敢发怒。
又说:要放宽你的心胸。
成王告君陈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须有忍性,事情才能办成;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
《左传》: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要在心里酌度行事的机宜,江河和沼泽容纳着污垢,山河湖泊中隐藏着毒物。美玉含有瑕疵,国君忍受坏人,是自然的道理。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国国君袒露着肩膀牵着羊来迎接楚国的军队。楚庄王说:郑国的国君能忍受别人的侮辱,也一定能对郑国的老百姓讲信用。
《左传》:一惭不忍,而终身惭乎?
《左传》:不愿忍受一次羞辱,而使自己惭愧一辈子吗?
《论语》: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说,小的事情不能忍让,就会破坏大的计划。
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
孔子说:一时气愤之下,忘记了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而做出了错事,这不是糊涂吗?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
孔子说:君子处事谨慎,从不与人斗争。
曾子犯而不校。
曾子纵然被人欺侮,也不计较这件事。
诫子路曰:齿刚则折,舌柔则存。柔必胜刚,弱必胜强。好斗必伤,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为上。
孔子告诫子路的话,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说,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样,能有利于万物而不斗争。
荀子曰: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说,伤害别人的言语,比用矛戟刺入人体还要厉害。
蔺相如:两虎共斗,执不俱生。
蔺相如说,两只老虎相斗,肯定不能都保存自己的性命。
韩信好带长剑,市中有一少年辱之,曰:「君带长剑,能杀人乎?若能杀人,可杀我也;若不能杀人,从我胯下过。」韩信遂屈身,从胯下过。汉高祖任为大将军,信召市中少年,语之曰:「汝昔年欺我,今日可欺我乎?」少年乞命,信免其罪,与其一校官也。
韩信喜欢身佩长剑,在集市上,一位少年侮辱韩信,说:「你身佩长剑,但你敢杀人吗?如果你能杀人,可以把我杀了;如果你不能杀我,那么,就请你从我的两腿之间钻过去。」韩信于是弯着身体,从那位少年的两腿之间钻过。后来,汉高祖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将曾经侮辱过自己的那个少年召到跟前,对他说:「你过去曾经欺负我,现在还可以欺负我吗?」那位少年求韩信饶命,韩信赦免了他的罪过,给他封了一个小官。
娄师德深沉有度量,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曰:「吾辅位宰相,汝复为州牧。荣宠过盛,人所嫉也,将何求以自免?」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其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娄师德性格稳重,很有度量。他的弟弟任代州刺史,即将上任,娄师德对他说:「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妒嫉的,你打算怎样避免这些妒嫉呢?」娄师德的弟弟跪在地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的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决不让你担忧。」娄师德面色严峻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将唾沫擦去,正违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只会加重他对你的愤怒。应该不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这样笑着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