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前的最后80天:崇祯幻想的救国举措,引发一出又一出闹剧
迪丽瓦拉
2024-11-07 21:07:27
0

原标题:大明灭亡前的最后80天:崇祯幻想的救国举措,引发一出又一出闹剧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近代史学家对明朝的一致评价。就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来说,也确实仅有明朝做到了这一点,即便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也在临死前留下了“勿伤我百姓一人”的言语。作为皇帝来说,崇祯的觉悟还是值得肯定的。

可一个国家的运转,并不是皇帝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当整个政治集团无法做到上下一心的时候,王朝早就已经名存实亡。

【崇祯皇帝最后还是没能挽回王朝】

崇祯的确做了许许多多的努力,只可惜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扭转这个时代的大势?

现代人在《明史》中读到有关崇祯的事迹时,总会充满了感慨。可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在崇祯努力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尤其是在大明灭亡前的最后80天,崇祯心存幻想进行的一系列救国举措,最终却引发出一出又一出的闹剧。

【崇祯在大明灭亡前的最后80天仍然在努力救亡】

学士出征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八,李自成对山西发动进攻,仅仅半个月的时间,李自成旗下的大顺军就成功抵达山西平阳。面对势不可当的大顺军团,平阳知府张璘也十分知趣地选择了投降。听到这样的消息,崇祯内心自然是十分不满的,可这个时候的崇祯却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局面——无将可派。

在征讨李自成初期,崇祯曾先后选择了数位名将加入剿匪的军队之中。只可惜每一位将领,最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脱离了一线指挥。

【崇祯曾选择过很多将领率领明军剿匪】

所以当崇祯需要再次安排人员对李自成进行讨伐时,环顾自周,最终只能命令大学士李建泰“代帝出征”。

就李建泰刚刚离开京师的表现来看,勉强算是指挥得当,接连攻克了定兴以及广宗两县。可我们要知道的是,这和李自成正在进攻的山西并没有任何关系。对方一路势如破竹,己方竟然还在自己的实力范围内平叛,两相比较之下,高下立判。

【李建泰作为大学士,在无将可用的情况下被崇祯派出去打仗了】

更重要的是,李建泰越往前前进一步,就越发感受到大顺军势不可当。最终,“代帝亲征”的李建泰竟然灰溜溜地跑到保定城躲了起来。等到北京城都已经被攻破,崇祯都已经自缢身亡以后,李建泰才从保定跑出来向李自成表示投降。

人们常说“将军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将军在外行军打仗,会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听从战场上信息匮乏的君王智慧。可李建泰的“君令有所不受”,实在是太过讽刺。

【明军最后没能守住北京】

奢求式捐款

对外出征的将领最终“偏安一隅”,那么生活在北京城中的达官贵人会不会好一些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在大明王朝即将灭亡的时候,崇祯做过最多的努力就是希望各级官员能够积极踊跃地为国家捐钱,让军队拥有足够的军饷和敌军战斗。

只可惜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个人利益远远高于国家利益,明朝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和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只要自己的财富还在、地位还在,最终认谁做皇帝都没有关系。看到这样的情况,崇祯既愤怒又无可奈何。

【崇祯希望官员可以捐款助力军队,但最后失败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希望老丈人能够多捐一点做一个表率。这样一来,其他官员应该也会多捐一点。抛开数额不谈,一个皇帝做到这个地步,多少有些凄惨。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即便是自己的老丈人,也根本不愿意多捐。整个朝堂上下,所有官员全都在哭穷,崇祯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他至死也没能相通,为什么官员们会认为叛军攻入北京以后,他们能够明哲保身。

【即便是崇祯的老丈人周奎也不愿意拿出自己的财产】

最终结果也确实如崇祯设想的一样,当李自成攻入北京城之后,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没能幸免。在李自成看来,百姓之所以会过得如此凄惨,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官员贪污克扣,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

事实上,除去学士出征以及奢求式捐款之外,崇祯南迁也同样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天子守国门确实值得赞扬,可真正到了这一步,崇祯内心也有一百个不愿意。然而就崇祯自身的性格和身份来说,却根本不愿意主动提及这件事情。只可惜这个时候的大明大臣们,几乎全都在考虑如何在“新朝代”中保全自己,至于崇祯和大明王朝的归宿,早已没有多少人关心。

【李自成的攻势太猛,很多明朝官员已经在思考改朝换代之后何去何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中国近代四大家族指的是民国时期在政治与经济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四个家族,它们分别是蒋介石家族、宋子文...
(粤港澳全运会)十五运会开幕式... 中新社广州11月9日电 (记者 程景伟)9日晚,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源自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句...
原创 金... 南宋能够长期存在并抵抗外敌,主要是由于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南宋没有表现得过于脆...
明代丨唐寅《事茗图》卷高清欣赏 《事茗图》卷 明 唐寅 纸本设色 31.1cm×105.8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引首有文征明题“事...
原创 清...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汉族一直是主流民族,文化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确实存...
原创 诸...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草船借箭”是一个经典且引人入胜的故事。诸葛亮带领草船,冒着曹军的重重威...
原创 夺... 在三国时期的汉末,荆州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关键地区。公元219年,当时担任荆州守将的关羽发起了北伐襄...
原创 吕... 说到吕布,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人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以勇猛无敌的形象深入人心,常常被...
再现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坚守: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撕裂了沈阳的夜空。此后,东北大学被迫流离,转徙北平、西安,成为...
原创 他... 谢富治,这位曾经的开国上将,在生前是荣誉满身、光辉灿烂,但死后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生前和死...
原创 温... 温铁军教授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被扒了两层皮”。这听着像是在诉苦,但其实远不止于此。 上世纪90年...
原创 萧... 1973年,在一次整风大会上,萧克将军作了深刻的检讨,他坦言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 那么,这三...
原创 1... 1895年,李鸿章捧着刚签署的《马关条约》,眼中满是泪水,站在慈禧面前。他为国家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尊严...
原创 诸...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他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有了诸...
校史上的第一次|第一位来“央音... 1949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是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原创 盘... 众所周知,学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但在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创下新低的背景下,学历的作用显得有些无力。...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昭这个字通常出现在那些短命的皇帝的谥号中,尤其是在一些朝代末期的君主身上。例如,汉昭帝...
原创 周...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周公瑾——一位风度翩翩、胸怀...
原创 台... 一场在特殊地点的演讲,引发岛内各方关注。郑丽文选在马场町这一见证过往黑暗历史、承载特殊意义之地发声,...
原创 清...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