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创业天团功劳排序?这得看用啥尺子量!如果把刘邦打天下比作开公司,张良、韩信、萧何分别是战略顾问、王牌销售、行政大总管,缺一不可,但硬要排个序,我站 张良>萧何>韩信—— 理由如下:
1. 张良:没有他,公司可能连营业执照都办不下来
定位:刘邦的 “大脑外挂”,负责画战略蓝图 + 危机公关。核心功劳:
- 破局入关:当刘邦被秦军堵在南阳时,张良献计 “假装强攻,实则招降”,让刘邦第一个冲进咸阳,抢到 “灭秦首功”(相当于拿下行业顶级资源);
- 鸿门保命:项羽要砍刘邦时,张良靠人脉(项伯)+ 话术(装可怜)硬把 “必死局” 掰成 “求和局”,堪称 “危机公关天花板”;
- 定海神针战略:提出 “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 的铁三角策略,帮刘邦从 “Regional 小老板” 升级为 “全国总教头”。类比:好比创业初期,CEO 啥都不懂,全靠张良递 “商业计划书”+ 拉投资 + 谈合作,没他根本玩不转。
2. 萧何:没有他,公司分分钟断水断电发不出工资
定位:刘邦的 “后勤大管家”,负责搞钱、搞人、搞根据地。核心功劳:
- 抢档案库:刘邦进咸阳时,大家抢金银珠宝,萧何直奔秦朝档案馆,抢走全国地图、人口数据(相当于搞到行业大数据),为后来 “精准征兵收税” 打下基础;
- 稳定大后方:刘邦在前线天天打败仗,萧何蹲汉中搞生产、修粮仓、送新兵,让刘邦 “输得起”(就像公司现金流不断,创始人才能随便试错);
- 慧眼识韩信:如果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早跑路了,后面的 “暗渡陈仓”“十面埋伏” 全成泡影。类比:看似不显山露水,但公司没他就得倒闭 —— 你见过哪个企业没行政部能活过 3 个月?
3. 韩信:没有他,公司扩张速度至少慢 80%
定位:刘邦的 “超级打手”,负责攻城略地、碾压对手。核心功劳:
- 军事奇迹制造机:灭魏、破赵、降燕、伐齐,用 “背水一战”“水攻计” 等骚操作,帮刘邦从 “汉中小公司” 变成 “北方巨头”;
- 垓下定乾坤:最后用 “十面埋伏” 把项羽逼到乌江自刎,直接 “退市” 竞争对手。但短板也明显:
- 依赖平台:离开刘邦的资源(萧何供粮、张良定策),他就是个 “光杆司令”;
- 政治低能:后期跟刘邦讨价还价要 “齐王” 封号,埋下杀身隐患(职场大忌:功高震主还不会装孙子)。类比:像公司里的王牌销售,业绩炸裂但脾气大,没他扩张慢,但公司没了他,顶多发展慢点,不至于垮掉。
终极结论:为啥张良排第一?
刘邦自己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仨人分工就像“战略 - 内政 - 军事” 铁三角,但 战略决定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后勤再稳、武力再强也是白搭。张良的每一条计谋,都是在给刘邦 “开天眼”“改剧本”,这种 “从 0 到 1” 的顶层设计,才是最稀缺的价值。(当然啦,真要创业,建议全要!毕竟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都懂 “我全都要” 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