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灭亡后,大量被遣散的宫女为何没人愿意娶?溥仪道出其中真相
迪丽瓦拉
2025-09-12 07:03:29
0

清朝灭亡之后,大量的宫女被遣散,她们有些在宫墙内生活了十几年,年纪大一些的则是大半辈子,她们是无辜的,也是最渺小的,就连愿望也很渺小。

宫女们的愿望,就是出宫以后,能找个好人家,然后安安稳稳度过下半辈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渺小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即使媒婆走遍了几个村落,根本没人愿意娶这些遣散的宫女,这是为何?曾经被“圈养”在宫里的末代皇帝溥仪,道出了一个可怕的真相。

先来看一个故事,这是在某个野史中记载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是一个宫女,名叫秋月。

宫墙外的第一缕寒风

1912年的北京城,紫禁城的朱红大门“吱呀”一声裂开道缝,三千多个宫女抱着蓝布包袱,像被秋风扫落的槐树叶般飘出宫门。

十八岁的秋月攥着刚领的100块大洋,指甲掐进银元边缘的锯齿里,这钱在宫里只够买二十盒胭脂,可掌事太监说:“够你们乡下人盖三间瓦房!”

秋月蹲在护城河边洗了把脸,河水倒映着她眼角的细纹。进宫那年她才十二岁,给瑾妃梳头时要屏住呼吸,生怕呵出的热气惊了主子。

如今对着河水,她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背比河水还凉,那是常年泡在铜盆里给主子洗脚落下的病根。

秋月回想起在宫里的六年时光,突然有些茫然失措,青春岁月如此无情,夺走了她的一切,包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赶出来,明明按照规矩做的很好,没有犯过一丁点的错误。

到底是为什么?出宫之后又能做什么?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无数问题萦绕在脑海中,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宫外的街头。纷繁复杂的叫卖声、吵闹声,让她有点耳晕目眩。

市井里的流言蜚语

前门大栅栏的茶馆里,说书先生醒木一拍:“要说这宫里出来的姑娘,啧啧!”茶客们伸着脖子等下文,他却端起盖碗呷了口茶,“那都是伺候过皇上的人!”

台下一阵哄笑,蜷缩在角落里的秋月,听得很不是滋味。

这话听着体面,可只有经历过的人知道,这是嘲讽,甚至可以说是对尊严的践踏。

距离家里越来越近,但秋月的心也更加忐忑,她挎着包袱走过时,卖烧饼的王二嫂“啪”地关上窗板,仿佛沾了晦气。

秋月不知道,她前脚刚出宫,后脚街面上就传开了:“宫里那些老姑娘,早被太监摸遍了!”“听说皇上都睡过她们!”连胡同口算命的瞎子都捻着胡子说:“宫里的女人,命格里带煞!”这些流言比紫禁城的宫规还狠,把秋月们钉死在“不洁”的十字架上。

落下了病根

同仁堂的老郎中给秋月把脉时直摇头:“姑娘这脉象,怕是难有子嗣。”秋月愣在竹帘晃动的诊室里,想起那些年在储秀宫值夜的日子。

三更天给隆裕太后端参汤,月事来了也得跪着伺候,青砖地的寒气顺着膝盖往子宫里钻。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说得透彻:“宫女们十个有九个血瘀,都是让凉水和规矩害的!”

太医院的老档记着,光绪年间给宫女开的药方里,十剂有八剂是红花、当归,治的就是经年累月的宫寒。

可这些药方出了宫门,倒成了嫁不出去的病根。

秋月最终在八大胡同落了脚。胭脂胡同的鸨母捏着她下巴打量:“到底是伺候过主子的,这通身气派!”可当秋月解开衣襟露出腰间暗黄的束腰时,鸨母甩着帕子冷笑:“三十老几的黄花闺女?骗鬼呢!”

那些真在宫里破了身的更惨。

太监小德张的相好春喜,被撵出宫后在南城赁了间矮房。每有男人敲门,她就对着铜镜往鬓角贴花黄,镜子里的美人早生了白发,可她还记着自己十六岁被先帝临幸那晚,烛光里乌发如云。

最后的归宿

1924年冯玉祥逼宫那日,秋月正在广化寺给观音上香。

老尼姑敲着木鱼说:“施主这双手,怕是端不起饭碗了。”秋月低头看自己十指,指甲缝里还嵌着给瑾妃剥松子的金粉,关节却已肿成胡萝卜。

她最终在西山脚下搭了间草棚,靠给香客算命度日。

有回遇上个戴眼镜的学生,听她讲完宫里的故事,掏出本子唰唰记:“这叫口述史!”秋月不懂啥叫口述史,只记得那学生给的银元上,印着个光脑袋的孙中山……

这名学生把秋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但大家都听得昏昏欲睡,因为没人会在乎这么一个宫女,她的命运飘向何方,根本没人在意。

倒是曾经的皇帝溥仪,为她们发声。

溥仪道出真相

溥仪后来在回忆录里,提到这个问题,说被遣散的宫女之所以没人愿意娶,有三点原因,前两点上文说过了。

头一条就是"身子早被掏空了",这些宫女打小进宫当牛做马,天不亮就得跪着擦地,寒冬腊月用冷水洗尿盆,膝盖肿得跟馒头似的,子宫受寒导致终身不孕都是家常便饭,更别提那些被太监当出气筒踹出来的内伤。

第二条是老百姓总觉得"宫里出来的不干净",哪怕宫女连皇帝面都没见过,坊间照样传她们是"御用马桶",有老光棍娶回家发现媳妇睡觉还保持着值夜的跪姿,第二天就嚷嚷着要退婚。

最要命的是第三条"活成了人精",这些在深宫熬了十几年的姑娘,看人脸色比看天色还准,张口闭口都是规矩体统,普通人家吃个饭,她能把咸菜摆出八珍玉食的阵仗,逼得婆婆摔筷子骂"伺候过主子的祖宗咱供不起"。

当年小朝廷散伙时,四百多个宫女被轰出神武门,有家人接的还能勉强糊口,没亲没故的只能流落八大胡同重操旧业,可连窑子老鸨都嫌她们年纪大不懂风月,最后不是冻死街头就是吞大烟自尽。

就像溥仪说的,这些女子"身上带着紫禁城的霉味",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她们用青春换来的宫廷生存术,出了宫墙反倒成了催命符,连改嫁坟头枯草的机会都没有。

你说可怜不可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李治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甚至可以说他非常睿智。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或者身体不行,或者有其...
原创 突... 当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戚嘉林在两岸交流研讨活动中说出"日本自取灭亡"六个字时,这位常年研究日据时期历史...
海昏侯墓出土谜样金饼,上面画满... 在西汉海昏侯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金饼。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金饼上刻有一些奇怪的符号,起初没有...
原创 胤... 自古帝王之家最为冷酷,平时表面上父慈子孝,但一旦涉及到传位或权力斗争时,都会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王朝必...
原创 宰... 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来说,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许多人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科举考试才能...
上海历史博物馆巡礼之十:郑央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巡礼之十 郑央分享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上海市历史...
原创 皮... 1977年,华国锋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但他在军队中的资历相对较浅。当时,军内影响力最大的人物是老帅...
为何日本的新军事路径值得全球审... 有人担忧高市早苗首相领导下的日本正在逐渐背离战后和平主义身份,并走向曾摧毁该地区的军国主义,这种担忧...
原创 沈... 监狱中的沈醉,在众多战犯中,思想改造的进展可算是相对较为突出的。他自己曾经说过,在那11年的改造过程...
上博展出宋元明清铜器精品 北宋政和四年铜牛鼎(河北博物院藏)。 王 初摄(人民图片) 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
东北是清朝带来的?明朝早有奴儿... 清朝对于我国地盘有贡献,但有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如 “东北嫁妆论”说清朝从东北入关时“带来了”东北,...
宫殿的背后:李凯教授带你探索消... 11月23日上午,通辽市图书馆的"通图讲堂"迎来了特别的嘉宾——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
原创 关... 前言: 你有没有想过,当国家利益与个人感情发生冲突时,作为一国之君该如何抉择?当亲情与大义发生冲突时...
原创 琉... 岁月安好!感谢关注~ 那一年春天,冲绳尚未易名,琉球尚是中华五百年的海上藩屏。1879年4月,...
原创 这... 张学良将军的一生,宛如一面历史的镜子,映射出那个动荡时代的沉重与英雄气概。照片中的他,那双深邃的眼睛...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李昪仁心不击吴越,李璟嗣位笃爱同胞 刘弘度后来谥为殇帝。所有宫内侍从,都杀得一个不留,诸...
原创 孔... 最近,我不太想让孩子看到《孔融让梨》的故事。 有一天,我家那个熊孩子在捣乱时翻开了教科书,突然看到《...
原创 中... 写作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的作者们而言。他们不仅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原创 抗... 1937年11月7日,八路军115师的副师长聂荣臻,带领着115师独立团、特务团、骑兵营等3000多...
原创 救... 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与奉献,而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领导作用的无疑是毛主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