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迷们对《三国演义》一定不陌生,尤其是罗贯中笔下的那些经典场面。在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曹操与王允策划刺杀董卓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当时,曹操悄悄接近董卓,打算用七星宝刀一举刺杀他,却因为董卓在镜子的反光下察觉到曹操的动作,险些暴露。曹操灵机一动,迅速改口称自己带有宝刀一柄,愿意献上作为恩礼。董卓看到这把刀十分精良,便没有怀疑,放任曹操离开,结果曹操成功逃脱了这一场危机。
这个“献刀”的情节广为流传,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一大亮点,但其实这段故事并非真实历史,而是罗贯中为了增加戏剧性而虚构的情节。事实上,曹操并没有献刀这一行为,然而刺杀董卓的事件却确有其事。那么,究竟是谁成功刺杀了董卓呢?
公元189年,东汉中平六年,董卓应袁绍与何进的邀请,带领军队进入洛阳,声称要铲除宦官。然而,趁着朝廷混乱的机会,董卓逐渐掌控了朝政,最终成为东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史称“董卓之乱”。在这段黑暗时期,董卓废除了汉少帝刘辩,扶持了汉献帝刘协,同时大肆镇压反对他的人,实施严酷的政治打压。董卓还纵容士兵在洛阳城中为所欲为,百姓生灵涂炭,民怨沸腾。尽管如此,由于东汉刚经历了黄巾起义,国家元气大伤,再加上董卓手握强大军队,百姓与官员一时之间竟无法反抗。
然而,朝中始终有一些英雄豪杰在暗中筹划刺杀董卓。根据《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真正敢于行动的刺客名叫伍孚。伍孚字德瑜,出身于汝南吴房,性格刚毅、忠诚,力大无穷。因为他是一个极具正义感且武艺超群的人,无法忍受董卓的暴行。伍孚的臂力非凡,这使得他具备了刺杀董卓的条件。
于是,伍孚装扮成朝服,带着利刃独自前去见董卓。当董卓背对着他时,伍孚猛地抽出匕首刺向董卓。然而,由于董卓身形庞大且身手不差,伍孚未能一击致命。随后,董卓的侍卫赶到,将伍孚当场擒获,并立即处决他。愤怒至极的董卓下令屠灭伍孚的全家,无论是年老的母亲还是年幼的孩子,都未能幸免。然而,伍孚的壮烈事迹未曾被遗忘,后人甚至写诗赞扬他:“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然而,命运往往是捉弄人。逃过了这次刺杀的董卓,最终死于自己最信任的部下吕布之手。公元192年4月23日凌晨,董卓与吕布一同前往皇宫,却在北夜门遭遇了李肃等人的伏击。董卓虽然穿着朝服,身下还穿着盔甲,试图保护自己,但突如其来的袭击让他毫无防备。董卓惊呼:“吾儿奉先何在?”此时,吕布迅速策马冲到董卓身前,拿出一份圣旨,宣告道:“奉旨,诛杀董贼。”接着,吕布一戟刺穿了董卓的胸膛,结束了这个暴君的生命。
董卓的死,似乎是恶有恶报,罪恶终得偿还。死后的董卓不仅尸体被鞭打,还经历了点天灯、雷击等一系列天灾和人为的折磨,直至他的家族也被满门抄斩。从这点来看,董卓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恶行终会迎来报应。
各位读者怎么看待这段历史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