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531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文/小枫
插画师/丁香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在范阳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的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直到这时,唐玄宗才反应过来,原来安禄山准备造反的消息并非谣言,他是真的想要了自己的老命。
军情十万火急,然而此时朝中能领兵御敌的将领实在是不够。情急之下,唐玄宗急忙把远在老家的郭子仪给叫了回来。
此时郭子仪在干些什么呢,自然不是赋闲在家享清福了。就在一年之前,郭子仪的母亲不幸病逝,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因此他必须离职回家为母守孝。在此之前,郭子仪凭借过人的才能,已经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乃是正三品大员,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但是此时郭子仪已经57岁高龄了,等到他守孝结束,恐怕也不会再有被皇帝重用的机会了。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让郭子仪再次回到权力中心,得以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
“夺情启用"之后,郭子仪被朝廷加封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率领朔方军向东征讨安禄山叛军。很快郭子仪便接连收复山西各处失地,斩杀叛将周万顷,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勤王之师。
之后郭子仪投靠了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被其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之位)。手掌大权的郭子仪没有辜负唐肃宗的期望。
郭子仪联合回纥首领共同发兵出击,成功击破史思明数万军队,俘虏上千人,获得的牛羊更是不可胜数。最终平定了河曲一带。
安禄山被其儿子安庆绪所杀之后,局势已经倒向了唐王朝一边。在郭子仪的带领之下,唐军很快收复长安,随后继续东征攻打洛阳。在遭遇短暂失利后,郭子仪还是大败敌军,攻克了洛阳。自此,除却河北之外的广大疆域皆被收复。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郭子仪被加封为司徒。在其入朝受封之时,唐肃宗甚至亲自迎接,赞许其为“再造大唐江山”。
本以为安史之乱结束后自己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然而几年之后吐蕃又再次入侵,新上任的唐代宗立马派郭子仪率军迎敌。尽管年近七十,但郭子仪依旧不负众望,大败吐蕃,又一次拯救大唐于危难之中。
凭借极为出色的军事才能,他一生纵横沙场,屡立奇功。在大唐江山摇摇欲坠之时挺身而出,平息安史之乱,收复了大量的失地。
之后郭子仪又数次抵御外敌入侵,镇压藩镇割据,为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其权力和威望盛极一时,可以说是功高震主。然而他却得以安享晚年,不似韩信、袁崇焕那般落得悲剧的下场。
手握大唐兵权,权极朝野的郭子仪自然是会遭到皇帝的猜忌与同僚们的嫉妒。在平叛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就因为军功卓著而受到唐肃宗的猜疑,心腹太监鱼朝恩也趁机尽进谗言。
于是郭子仪多次被贬黜,不过因为战事紧急又一再被启用。唐肃宗死后,唐代宗听信宦官谗言,暗忌宿将功高难制。于是罢免郭子仪一切兵权要务,派他去监督肃宗的陵墓工程。
如此反复被贬黜,一般人恐怕早就受不了这番羞辱了。然而郭子仪心胸宽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在唐肃宗时,他与宦官鱼朝恩就势同水火。鱼朝恩才疏学浅却好大喜功,对掌握兵权的郭子仪十分嫉妒,不断在皇帝耳边泼他的脏水。郭子仪对鱼朝恩所为十分不齿,但却不加以理会。
后来变本加厉的鱼朝恩竟然趁郭子仪出征之时掘了他家的祖坟,唐代宗和大臣们听闻此时无不震惊,他们担心郭子仪盛怒之下可能会起兵造反。然而郭子仪回朝听闻此事之后,对着唐代宗痛哭流涕以表忏悔。
他觉得自己在战时没有阻止士兵对他人祖坟的破坏,而现在上天降罪于他。
郭子仪一生光明磊落,正直谦和,从不因为自己的卓越功绩而骄傲自负。他深谙为官之道,对君王毕恭毕敬,有召必至,从不有怠慢之心。对同僚礼遇之至,极尽宽和。因此史学家评价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即使是跟他作对的人也都十分佩服他。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将领,是中唐时期的重要功臣。他将唐王朝从安史之乱的泥沼中拉了出来,阻止其落入国家分裂的命运。延续了唐朝的统治,为之后的中兴之治打下了基础,有当之无愧的再造大唐之功。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