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世贤:两次击败努尔哈赤,身中十四箭而亡
迪丽瓦拉
2024-11-08 04:36:02
0

原标题:贺世贤:两次击败努尔哈赤,身中十四箭而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地点沈阳,贺世贤两次击败皇太极,斩获千余级。接着,贺世贤在灰山、抚山堡击败努尔哈赤,斩首数百级,辽东军事大振。

贺世贤,陕西榆林人,明末名将,骁勇善战,屡次击败努尔哈赤、皇太极,令八旗兵闻风丧胆。

1615年,李成梁病逝,建州卫都指挥使努尔哈赤无所顾忌,起兵造反,辽东局势混乱。

1618年,八旗进攻清河,劫掠民众,贺世贤率兵增援,斩首百余级,授予副总兵。

1619年,萨尔浒之战,刘綎遭遇埋伏,贺世贤建议李如柏增援,夹击八旗。李如柏畏惧,擅自撤兵,明军惨败。

努尔哈赤乘胜追击,进攻铁岭劫掠。贺世贤率兵救援,八旗主力早已撤退。贺世贤与八旗断后部队遭遇,斩获一百多级。

清河之战,铁岭之战,贺世贤表现抢眼,深受朝廷赏识,担任总兵官。

这两次战斗,贺世贤虽说没有与八旗主力对轮,但他表现出高超的战斗技巧,令八旗闻风丧胆。

1620年,沈阳之战,贺世贤迎来高光时刻,八旗主力在城下对盔弃甲,努尔哈赤无计可施,狼狈不堪。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意识到辽东局势的严重性,便派熊廷弼督师,对付努尔哈赤,试图收复辽东。

熊廷弼,湖北江夏人,足智多谋,对兵法颇有研究。如果明朝信得过熊廷弼,也就清朝怎么事了。

熊廷弼是个明白人,明朝边防松弛,士兵战斗力,短期内难以跟八旗在野外决战。想要保住辽东,必须靠谋略。

“南顾北窥,坐困转蹇”,这是熊廷弼对努尔哈赤所采取的对策,比较务实,也是击败八旗的法宝。

八旗骁勇善战,战斗素养高,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八旗人数不多,土地有限,又缺乏足够的粮草,持久战、消耗战会吃亏。

熊廷弼到辽东后,做了多手准备。加固城池,训练精兵,打造战车、火器,开展屯田;上奏朝廷,在山东组建水师,攻打努尔哈赤的侧后;联合塞外蒙古、朝鲜。

三面封锁,据守不出,又不断袭扰后金的基地,一步步蚕食后金。待时机成熟,士兵训练完毕,大举进剿,擒拿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打仗是一把好手,治理政务就很一般,他对辽东“汉人”奉行屠戮政策,各地反抗激烈。

八旗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贵族力量强大,对大汗构成挑战。明军固守,堡寨相连,彼此增援,让努尔哈赤非常头疼。

熊廷弼的“蚕食政策”,以堡垒推进,不断压缩后金的生存空间,努尔哈赤决定反击,强攻城池,沈阳之战爆发。

1620年,努尔哈赤出动七万兵马攻城,“黄盖映日,旌旗映空”直逼沈阳,气势汹汹。

辽东明军18万,分布于各个要塞,沈阳城内兵马五六万,数量上少于八旗。但是,熊廷弼整顿后的明军,战斗力增强,又有贺世贤协助,实力也不容小觑。

贺世贤率兵出城,在20里外列阵,与八旗进行战斗。明军占据两侧高山,部署众多战车、火器,士气高扬。

皇太极率先进攻,明军固守阵地,以战车护卫步兵,火器、弓弩齐射,八旗无法靠近,死伤数百人,被迫后撤15里扎营。

另一路明军在小夹山、榆条寨列阵,也是凭借火器、战车反击八旗。火器的威力,让八旗苦不堪言,无法靠近明军阵地。

八旗进攻受挫,粮草补给跟不上,明军又经常夜袭,蒙古各部又犯边。后金腹背受敌,只好扔下众多攻城器械,狼狈撤退。

明军获胜后,熊廷弼加快俢筑寨堡的力度。贺世贤则联手蒙古、义军,经常袭击后金,焚毁他们的粮食、抓捕民众,削弱八旗的战斗潜力。

熊廷弼、贺世贤此举,努尔哈赤吃不消,为了打破困局,努尔哈赤再次出击,直奔沈阳而来。

战车护卫、火器、弓弩射击,辅助步兵、骑兵,明军在城东、城北,同时迎战八旗。

皇太极指挥正白旗、镶白旗、镶红旗、镶黄旗,攻打城东。阿敏指挥其余四旗,朝着城北杀来,双方再次大战。

八旗突破不了火器防线,明军又拒绝“浪战”,保持在火炮的射程内作战。皇太极、阿敏很勇猛,他们身先士卒,也难以靠近阵地。

大战十几天后,八旗吃不消,伤亡一千余人,努尔哈赤取胜无望,让皇太极、阿敏撤军,另想良策。

沈阳之战受挫,让本就缺乏粮食的后金雪上加霜。为此,努尔哈赤决定避开沈阳,劫掠灰山堡、榆条寨,试图获取粮食。

贺世贤早有防备,以火器还击,又提前将附近民众、物资搬运。努尔哈赤战败,八旗死伤数百人,狼狈不堪。

熊廷弼的谋略,贺世贤的勇猛善战,明军以堡垒、火器为依托,坚持“防守反击”作战,不给八旗决战的机会,通过消耗战拖垮努尔哈赤。

八旗进攻失败,内部矛盾逐渐尖锐,贝勒们为了争夺储君之位,明争暗斗。代善提前与阿巴亥“约会”,努尔哈赤大怒,废了代善。

熊廷弼的计划有成效,八旗陷入困境,努尔哈赤无计可施。可惜,明朝内部矛盾尖锐,熊廷弼为人刚烈,被同僚弹劾,罢免职务。

熊廷弼被撤职后,袁应泰担任经略,督师辽东。袁应泰是文人,治理民政可以,对军事则一窍不通。

袁应泰到沈阳后,抛弃了熊廷弼的策略,采取主攻作战,坑死了广大将士。再则,袁应泰治军不严,赏罚不明,军心涣散。

1621年,努尔哈赤再次攻打沈阳,贺世贤在城外挖掘壕沟、构筑堡垒。努尔哈赤让少量骑兵袭扰,掠阵而过,被明军射死数人。

明军火炮还击,八旗还是无法靠近城池,部分骑兵杀到跟前,又被战车阻挡。明军火器兵,长矛手协同,在阵前将八旗兵斩杀。

明军小有斩获,袁应泰信心满满,便让贺世贤主动出击,深入追击八旗。贺世贤认为不可以,却拗不过袁应泰。

贺世贤追击,远离明军火炮射程,没有得到有效掩护。此时,八旗兵乘势杀出,明军遭遇埋伏,双方短兵相接。

贺世贤很勇猛,且战且退,并亲手斩杀十几人,杀出包围圈,但身中十四箭,鲜血染红战袍。

回到沈阳城下,城内士兵叛变,拉起吊桥,贺世贤无法进城。史载:“倏精骑四合,世贤战且却,抵西门,身被十四矢。城中闻世贤败,各鸟兽窜,而降丁复叛,断城外吊桥。”

贺世贤无法进城,便转身与八旗兵厮杀。他手持铁鞭,杀入敌阵,再次斩杀数人。

八旗兵不敢靠近,便放箭射击,贺世贤又中了几箭,坠落马下,阵亡沙场。

参考书目:《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志...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韩军第1师的师长白善烨曾因一场胜利而准备带领部队进军鸭绿江。然而,在前进的途中,他...
原创 他... 在中国抗日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一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铁道游击队。作为中国抵抗力量的...
原创 毛...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在许多毛主席的经典照片中,我们常能...
原创 他...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次举行大规模授衔仪式。在这次历史性授衔中,当时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
原创 欧... 在俄罗斯地图的西南角,有个叫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地方。 要是你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准得揉揉眼睛,满大街跑...
原创 苏... 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赤壁赋》更是被广泛收录进语文课本,成为古文经...
原创 1... 当然可以!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我保持了原文的整体字数和语义,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让文章更丰富生动...
原创 清... 在清朝乾隆年间,张英与张廷玉父子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这对父子都曾担任过朝廷宰相职务,他们为官清廉、...
日本高中校服的历史变迁 制服的起源 明治时代初期,日本并没有“学校”这一概念,也没有校规校责这些学校指导。在当时,作为学习的...
原创 北... 作者:曾昭安 在北宋的历史上,有一场饭局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无情地摧毁了多位青年才俊的前程,成...
原创 刘... 要问唐朝初年最大的“反叛者”,无疑是河北的刘黑闼。自从他起兵反抗以来,已经斩杀了唐朝官员多达十二人,...
原创 为...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与您共同讨论与分享,又能为您带来一种不一样的...
原创 塞... 中国有一句古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一个政治组织取得了政权,如何治理国家,实在是是一个大学问...
原创 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将来能够持续获得类似的内容推送,便于您的分享与讨论。您的支持...
原创 朱...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本应继承大明皇位,但命运却不眷顾他,英年早逝。于是,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
原创 没... 孩子的不敬之举:对历史的遗忘与警醒 在现代都市的繁忙日常中,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市民们为...
原创 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而武则天更是这个时代的传奇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
原创 王... 在西汉末年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王莽这个名字如同一颗划过夜空的彗星,耀眼却又充满争议。他以一种近乎传...
原创 清... 1949年7月,代理总统李宗仁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手头政务堆积如山,根本无暇喘息。此时,人民解放军如同...
原创 日... 在日本横滨,有一座独特的神社名为“中正神社”,它供奉的是蒋介石,中华民国的前领袖。而在这座神社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