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平均不到50年就沦陷一次国都,共计6次,这个朝代为何没早亡?
迪丽瓦拉
2025-09-13 17:02:44
0

前言:

公元755年,歌舞升平的大唐王朝突如其来地爆发了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这场内乱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导致其繁荣的局面骤然瓦解。唐朝不仅失去了昔日的辉煌,还面临了外敌入侵、人口锐减、藩镇割据等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许多文人和士人纷纷唱衰大唐,宣称“安史之乱如永嘉之乱,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他们将此次事件比作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认为唐朝会像西晋一样灭亡。然而,历史的走向却并没有如他们所料,唐朝并没有像西晋那样彻底崩溃,反而挺过了多次类似的危机,并且成为了华夏历史上存在时间第四长的朝代。那么,虽然安史叛军攻破了长安,唐朝为何还能挺立?事实上,在安史之乱后的几十年中,长安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再次陷落,竟然发生了六次之多。通常来说,丧失都城对一个王朝来说往往意味着覆灭,但唐朝为何能屹立不倒?

一、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

1. 民以食为天

唐太宗李世民曾有名言:“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意味着百姓是君主的根基。唐朝的安史之乱之所以未能彻底摧毁王朝的根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叛军未能真正夺走唐朝最重要的制胜法宝——民心。自唐朝建立以来,无论是对内治理,还是对外扩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贞观之治”到“永徽之治”,再到“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唐朝创造了长达百年的盛世局面。这样辉煌的成就,使得百姓对朝廷充满了深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即便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依然先后迎来了“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和“大中之治”,其中“大中之治”距唐朝灭亡不过50年。唐昭宗即使在朝廷几乎灭亡的时刻,也展现了“神气雄俊,有会昌之遗风”的风采,这表明唐朝依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此外,民众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而唐朝历任皇帝在这方面从未放松过管理,尤其注重修建水利工程以保障农业生产。史料显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修建超过160次。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农业受到重创,但唐朝在江南地区大力开展水利建设,这一系列工程的总量超过了六朝时期的总和,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唐朝22位皇帝中,只有少数几位未修建过水利工程,足见唐朝对农业的重视。除了水利,唐朝还积极推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例如引进水车、筒车等给水设备,以及逐步用更高效的曲辕犁取代传统的直辕犁,显著提升了耕作效率。

2. 华夷一家

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原王朝便有了“华夷之辨”,认为自己是文明的中心,而周围的民族则被视为蛮夷。这种观念一方面源于中原地区长期的文化优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然而,尽管中原文明相较于四周的“蛮夷”更为先进,但蛮夷往往因生存压力而具备更强的侵略性,这也使得两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断加剧。随着儒家文化的崛起,华夷之间的差距也愈加明显,如东汉班固在《汉书》中曾将蛮夷形容为“人面兽心”。

然而,唐朝时期,这种“华夷之辨”的观念有所淡化。唐高祖李渊在庆功宴上,看到颉利可汗和岭南的冯智戴表演时,欣然说道:“胡越一家,古未有也”。唐太宗李世民推崇宽容并接受多元文化,他提出“华夷平等”,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这一思想并非他个人的独立见解,而是唐朝历代皇帝普遍贯彻的理念。唐朝不仅在国内容纳了许多民族,还出现了不少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少数民族将领,如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哥舒翰和高仙芝等。

正因为唐朝的包容政策,许多少数民族也愿意支持唐朝,尤其在唐朝遭遇内乱时,他们往往没有趁火打劫,反而为唐朝平乱立下赫赫战功。例如,契丹人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沙陀人李克用则在黄巢之乱时立下赫赫战功。而西晋的八王之乱时期,游牧民族却趁机入侵,最终导致西晋的覆灭。

二、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

1. 藩镇与朝廷的复杂关系

随着唐朝疆域的不断扩展,边疆事务增多,中央朝廷不得不采取“重外轻内”的策略,而“节度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唐玄宗过于自信,频繁扩大节度使的权力,导致了安禄山叛乱的发生。尽管安史之乱后,朝廷通过组建“神策军”进行调整,但藩镇问题依然是唐朝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人认为藩镇与中央朝廷的关系水火不容,然而,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唐朝时期,藩镇类似于西周的诸侯,朝廷则像周天子。藩镇有时会因自身利益反叛中央,但大多数情况下,藩镇会听从朝廷的调度,因为忠诚的藩镇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即使大藩镇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也不敢与中央朝廷公然对抗,害怕被四面夹击。藩镇想要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往往需要朝廷的支持,而朝廷在任命权上始终掌握着绝对主导权,这种“共生”关系确保了藩镇与中央朝廷的长期合作。

藩镇的独立性并非完全负面,它们为朝廷抵御外部威胁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河北藩镇常常帮助朝廷抵御契丹等外敌,而西南、西北的藩镇则协助防范吐蕃和回纥等势力。藩镇内部通常存在复杂的矛盾,如节度使与麾下将士之间、节度使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常常影响藩镇的稳定性,但也为朝廷提供了利用其矛盾调节权力的机会。

2. 藩镇内部的矛盾

藩镇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其内部的矛盾更加激烈,这使得中央朝廷能够在必要时通过调节藩镇之间的力量,维护整体的稳定。例如,在安史之乱期间,虽然中央禁军并非主要的平乱力量,但各藩镇却通过彼此之间的配合帮助朝廷平定了叛乱。藩镇内部的矛盾使得许多节度使不得不依赖朝廷的支持来维持自己的权力,甚至与地方的大地主形成合作关系。

结语

唐朝在经过多次都城沦陷后,依然能够挺过许多困难,最终坚持到最后。最关键的原因是唐朝从建立之初便开始高度重视民心的建设,而藩镇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御的作用。尽管藩镇削弱了中央的统治力,但它们的存在也在某种程度上替朝廷挡下了外部的威胁和内部的纷争。通过这种“共生”关系,唐朝最终得以坚持到黄巢之乱爆发后,民心丧失、藩镇体系破裂,才真正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参考文献:

《旧唐书》

《唐会要》

《资治通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败... 请您在阅读本文前,先点击“关注”按钮,这不仅能帮助您方便参与讨论与分享,也能带来更独特的参与感。衷心...
原创 6... 1963年9月,中国大陆的一个访日代表团发生了一起不大不小的事件。代表团成员之一,周鸿庆,作为办事员...
原创 国... 1938年3月初,八路军115师获得了情报,日军的辎重车队将携带大量物资通过大宁县。这一消息让115...
原创 陈... 1949年5月,解放军展开了对上海的总攻。27军军长聂凤智此时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陈毅多次打来电话...
原创 张... 张飞,无论是在历史记载中,还是在《三国演义》里,都是以勇猛无敌的形象示人。尽管他仅带着20骑兵,却大...
原创 蒋... 当然,我会根据您的要求改写这篇文章,调整文字,但保持原文的核心意思和语气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原创 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宋时轮将军年事渐高,身体逐渐衰弱,他的儿女们纷纷劝说他戒酒。然而,宋时轮并未能...
李秀成供词为何到1962年才敢... 历史的真相,有很多时候跟史书记载的不一样,甚至可能颠覆我们的认知,李秀成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史...
原创 福...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鲜为人知的皇室人物——福全。他是顺治皇帝的次子,康熙皇帝的二哥。按照当时的...
三国乱世里,他是当之无愧的绝顶... 建安年间的许昌城,暮色笼罩着丞相府的飞檐。贾诩独坐书房,手中的竹简泛着陈旧的光泽,案头的茶盏早已凉透...
家族传承的记忆:一枚中华民国河... 在江苏南通的温婉水乡,周先生,一位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老周”的平凡人,手中紧握着一枚不同寻常的传家宝...
“纸上历史”变身“触手可及文明... 央视网消息:2025年6月14日是我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提高...
原创 东... 改写后的文章: 曾经弥漫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战争硝烟早已烟消云散,那些为国捐躯的英勇战士们中,部分已化作...
原创 晚...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几乎是与我们时代最近的一个朝代。因此,时至今日,许多影视作品都...
原创 赵... 《——·前言·——》 赵云,蜀汉的著名将领,一生驰骋沙场,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原创 二... 1945年夏季,日本政府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全民战斗”动员令,誓言调动全国每一位公民的力量,无论年...
原创 王... 好的,我将根据你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有的语义,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内容更加生动。以下是改写...
原创 狼... 引言 “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同志们!乡亲们!永别啦!” 1941年9月26日,狼...
原创 日... 这段文章我帮你改写了一遍,保持了原文的意思,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述,整体字数也变化不大: --- ...
重庆修复绝技斩获全国优秀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科技+匠心“唤醒”千年文物,重庆修复绝技斩获全国优秀 让沉睡的石刻重绽雄浑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