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情感层面细细考量,还是从法律条文严谨审视,刘备都绝不能将刘封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对于蜀汉这一方天地而言,真正的帝王之位,注定只能由一人稳坐,那便是刘阿斗。
其一,刘封不过是刘备的养子,且他后续的种种行径,多次显露出与朝廷立场相悖的端倪。
我们需明白,在古老的社会架构里,皇帝们对血缘关系极为看重。这或许正是帝王被尊称为龙、真龙天子的缘由所在。他们自诩拥有“真龙天子”的尊贵血统,至于这血统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外人既无从确切知晓,也不敢贸然探寻。然而,从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来看,倘若刘备真的执意册立刘封为帝,那么不仅刘阿斗会竭力反对,满朝的文武大臣也定会一致抗议。理由浅显易懂,刘封并非刘备的亲生骨肉,仅仅是他收养的义子罢了。即便刘备膝下无子,但若他有一两个亲戚,且这些亲戚育有子嗣,那么很可能会将他们的后代推举出来继承王位,刘封根本就不会被纳入皇帝候选人的行列。
在关羽兵败撤退的悲壮时刻,我们能够清晰地察觉到:刘封的行为明显缺乏大局观念。这种不顾全大局的举动背后所隐藏的深意,或许并不为众人所轻易察觉,其他人也不敢肆意揣度,但显而易见的是,刘封在某种程度上已然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权力。这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因为一旦刘备的义子拥有了过多的自主权力,待刘备驾鹤西去之后,蜀汉的命运究竟将由谁来掌控,便成了一个难以预料的谜团。
其二,诸葛亮对此事的独到见解。
事实上,当关羽在麦城遭遇惨败之时,刘备的心中便已反复思量是否应该处决刘封。然而,绝大多数的臣子都不支持刘备对刘封痛下杀手,刘备自身也倾向于从轻发落。就在这时,诸葛亮在一旁轻声言语,仅仅一句简短的话语,却如同一颗尖锐的铁钉,深深地钉进了刘备的内心深处,让他猛然意识到:刘封必死无疑。诸葛亮提到,倘若不杀掉刘封,待刘阿斗即位之后,又有谁能够对他进行有效的约束呢?
刘备听闻此言,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升起,瞬间清醒地认识到,刘封这位养子实际上已然成为了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这种威胁,不仅针对他的亲生儿子刘阿斗,更关乎蜀汉的千秋基业。因此,在这种情形之下,刘封的死已然成为了无法避免的结局。当刘备将刘封视为威胁,并将其视作蜀汉的头号敌人时,这也就意味着刘封绝无可能继承蜀汉的统治大权。归根结底,所有的缘由都源于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刘封并非刘备的亲生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