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录:诸葛亮为何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三个原因
迪丽瓦拉
2024-11-08 06:07:05
0

原标题:三国风云录:诸葛亮为何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三个原因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着手北伐计划,首次北伐备受看重。然而,有一件争议颇大的事情发生了,即诸葛亮未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计划。长久以来,人们对诸葛亮未采纳魏延的计策感到惋惜。那么为何诸葛亮没有采纳呢?在说原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子午谷奇谋”。

据《三国志》中的《魏延传》记载:魏延每次跟随诸葛亮出征,总想要带着一万兵马,与诸葛亮异路相会于潼关,仿效韩信的策略。但诸葛亮制止了他。魏延常常认为诸葛亮胆小,叹息自己的才能无法充分发挥。这就是“子午谷奇谋”的最初描述。大致意思是魏延率领一万蜀军从子午谷迅速进军长安,一举攻下长安和潼关两城,而诸葛亮的大军则通过斜谷前往长安,最终两军在潼关会师。魏延的计划看似合理,但却被诸葛亮拒绝。那么为何拒绝呢?

首先,这个计划的危险性是无可置疑的。如果保密工作不到位,将会凶多吉少,后来在曹真伐蜀时也得到了验证(会大雨连续三十余日,栈道断绝)。然而,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对军中大小事务都极为留心,因此很难接受魏延的想法。

其次,蜀汉在综合实力上根本无法与曹魏匹敌,这在当时是公认的。当诸葛亮开始北伐时,蜀汉与曹魏的差距已经很难弥合。所以,仅仅依靠“子午谷奇谋”并不能长久获胜。

另外,两人的目标不同。各种资料显示,诸葛亮的首要目标是围绕长安逐渐渗透,最后再攻打长安。而魏延则正好相反,他主张先攻下长安,这导致两人的计划方向不同。这就好比在打仗时,一位指挥官考虑着国家政治,而另一位则只专注于简单的军事事务,而魏延属于后者。

考虑到这三个原因,诸葛亮最终拒绝了魏延的计划也就不足为奇了!最后要评价一下魏延,可以说他可能是蜀汉除了诸葛亮外唯一一个能够指挥大型战役的统帅,军事才能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魏延有点自负,这与他最终悲剧收场有很大关系。如果诸葛亮当初采纳了魏延的策略并攻下长安,那么蜀汉可能会遭受“灭顶之灾”。至于原因,敬请期待下回分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2004年6月29日,邯郸市广平府风正村迎来了一群来自韩国的贵宾,领队是高丽海运株式会社的社长田文俊...
原创 诸... 在三国那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街亭之战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其中,马谡把守街亭的表现,成了众人热...
原创 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西汉武帝的政策极具影响力,他不仅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还通过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了对少数...
原创 野... 在曹雪芹的经典小说《红楼梦》中的第五回,出现了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诗句...
原创 北... 无论身处哪个年代,当天灾降临时,百姓往往是最受伤害的群体。而在北宋时期,当天灾肆虐,导致许多人无力购...
原创 清...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选取一组静止于历史尘埃中的黑白影像,透...
原创 战... 霍雷肖·纳尔逊的灵魂在不同的时代,偶尔会选择一些与他个性相似的人进行附身。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伟大的海...
原创 诸... 当然!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每段的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一些: --- 作...
原创 两... 德国与奥地利是坐落于欧洲中部的两个中等规模的国家。二者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均不算庞大,尤其是奥地利,其总...
原创 牺... 1943年6月21日夜,延安杨家岭的一处窑洞内,微弱的烛光摇曳不定,空气中弥漫着沉寂与紧张的气息。毛...
原创 吴... 春秋末期,吴国与越国之间的争霸最终以越国的胜利、吴国的灭亡告终。许多人将这一结果归咎于吴王夫差,认为...
原创 韩...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许多关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的故事,涵盖了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情况。而今...
原创 寺... 南京的玄奘寺近日被曝出竟然供奉着四名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的长生牌位。作为一名南京市民,看到这个消...
原创 唐... 功臣,这一词指的是为国家或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中,无数的功臣涌现,每个朝代...
原创 千... 历代帝王,无论是风光的治绩,还是宫廷中的隐秘事件,历史的卷帙里都有无数记载。然而,“天子”这一尊号在...
原创 为... 西安历经秦、汉、唐三个重要时期,曾作为我国的都城,而北京则在元、明、清及新中国时期担任这一重要角色。...
原创 项... 新四军的成立之初,陈毅的身份仅限于一支队的司令员。然而,在皖南事变发生之后,叶挺被国民党扣押,中央政...
原创 广...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文语义和大致字数不变的基础上,改写每段内容,增加一些细节描写,让文章更丰富生动。 ...
原创 明... 封建统治时期,作为朝廷的官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既要为皇帝分忧,又要为百姓解困。这是每一位官员...
原创 比...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云南会泽人)在昆明五华山举行誓师大会,向全世界发布通电,要求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