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初,八路军115师获得了情报,日军的辎重车队将携带大量物资通过大宁县。这一消息让115师紧急行动起来,严格执行毛主席和八路军总部关于“主力应转入隰县、午城、大宁地区寻机作战”的指示,准备发动午城战役。
当天下午,343旅的代理旅长李天佑在接到任务后,马上回到旅部进行详细部署。这场战役对八路军来说至关重要,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给敌人致命一击。
李天佑意识到,现在的抗日战线是全民族团结一致的,若能借助国民党军的力量,会使战斗更有把握。343旅辖区内有61军驻守,李天佑认为如果能够协调他们参与合作,将极大增强胜算。
于是,李天佑联系了686团团长杨得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杨得志对此表示支持,并表示自己会派人去送函件,邀请国民党军的陈长捷军长前来共商战事。杨得志认为,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合作的机会,也有助于加强双方的联系。
然而,事情并不像李天佑预期的那样顺利。陈长捷收到邀请函后,极为不屑地将其丢在一旁,宣称自己忙于其他事务,根本没有时间应付八路军的邀请。陈长捷无视这位八路军旅长,态度傲慢,认为以自己的身份和八路军一个旅长根本不在同一层次,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次会面。
李天佑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并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没有做出回应。其实,在派人送函的时候,李天佑和杨得志就曾预料到,双方的职务不对等可能会带来拒绝的风险。毕竟,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很多干部都经历了职务降格。
具体来看,李天佑在红军时期曾担任红一军团第4师师长,而陈长捷当时也只是国民党军第72师的师长,两人的职务是相等的。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陈长捷晋升为军长,而李天佑则因改编成为八路军,职务被降为团长、代理旅长。因此,从这一段时间的职务来看,两人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由于陈长捷傲慢的性格,才产生了不必要的冲突。
尽管如此,李天佑从抗战大局出发,依然决定亲自去见陈长捷,希望能说服他与八路军联合行动。但见面后,陈长捷依旧持消极态度,认为抗日局势十分艰难,不认为八路军有足够的力量与日军抗衡,甚至透露出悲观的情绪。李天佑听后感到无奈,只能冷静地回答:“战场见。”随后离开了。
午城战役随即展开,115师官兵在李天佑的指挥下,士气高昂,打出了八路军的威风。此次战役中,八路军成功歼灭了1200余名日军,摧毁了72辆日军汽车,缴获了9挺机枪、3门山炮等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尤其是在李天佑的指挥下,343旅完成了至关重要的伏击任务,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战役的背后,陈长捷的表现并不如人所期待。问起战役期间陈长捷的去向,答案是:逃跑。带着自己的部队,陈长捷早早地就已远离战场,藏匿在安全的地方。李天佑也对陈长捷的做法嗤之以鼻,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临阵脱逃的胆小鬼。
时间跳转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天佑与陈长捷再次碰面。这时,李天佑已经升任为38军军长,并担任天津战役西线指挥员,而陈长捷则被任命为天津警备司令。此时,陈长捷曾自豪地宣称天津城防如铜墙铁壁,岿然不动,但最终却被李天佑的38军活捉。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天佑立刻亲自前往38军112师,想亲自会见被俘的陈长捷。到达112师部队后,李天佑了解了陈长捷被俘的详细经过,并决定亲自去见他。原本112师计划将陈长捷押送过来,但李天佑坚持自己前去见面。
他来到关押陈长捷的房间时,发现陈长捷情绪低落,满脸沮丧,不敢抬头看他。警卫员大声喊道:“陈长捷,李天佑军长来看你,抬起头来!”听到这个声音后,陈长捷的眼中闪过一丝恐惧,立即抬起了头。然而,在与李天佑对视的瞬间,他又低下了头,不再理会任何人。
李天佑见状,心中的愤怒难以遏制,他高声说道:“陈长捷,你一个败军之将,竟然还如此顽固不化?”说完,他冷笑一声,转身离去。此时,陈长捷低头不语,内心的复杂情绪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