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打仗为啥从不缺粮,诸葛亮北伐却总缺粮?原因究竟是啥
迪丽瓦拉
2025-09-13 20:31:35
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古代,战争中的粮食储备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在那个冷兵器盛行的时代,战斗主要依赖士兵的体力和耐力,战斗力强的士兵自然需要更多的食物;若粮草不足,士兵们将失去战斗力,前线战斗的胜算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古代的粮食争夺战同样激烈,既要确保自己阵营的粮草供应充足,还要设法夺取对方的粮食资源。

粮食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然而为何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常常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而在刘备统治时期,尽管发动了多场战争,却并未听闻刘备遭受过粮食短缺的困扰呢?

蜀国不缺粮,粮食从哪来?

刘备时期

在在公元208年,刘备携手东吴的孙权,于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这才使得他们在荆州得以稳固地立足。

有了土地和臣民,就有了赋税可以收,而且收的很多。

刘备做主的时期,实实施“三丁抽一”和“四六征税”的政策,即每家有三个儿子就必须有一人应征入伍,农民需将收成的40%上缴国家。然而,回顾历史,明朝的税率仅为4%,清朝则高达7%,秦朝也不过是10%。这一事实充分表明,三国时期蜀汉的税收负担确实相当沉重。

库存虽有所积累,然而战事频仍之地,农田难以产出丰饶的作物,荆州粮食供应难以满足持续战事之需,刘备遂振臂一挥,决意挥师进攻益州。

益州之地,堪称佳境,其中成都一域,土壤肥美,物产丰饶;然而,四周群山环绕,地形险峻,既便于防守,又难以攻破。

恰逢时局有变,在公元211年,曹操一方传出了新的动向,声称即将对汉中的张鲁发起攻势。然而,汉地与益州相隔不远,一旦曹操挥师而来,益州恐怕难以坚守。

刘璋,统治着益州之地,在部下的鼓动下,决意与刘备结盟,并邀请刘备提前发兵攻打张鲁。然而,刘备心中早已对益州虎视眈眈,于公元212年与刘璋反目成仇,将成都围困。刘璋无奈投降,益州政权随之易主。原本,益州牧刘璋具备与刘备大军一较高下的实力,但他不愿再目睹百姓在荒野草莽中丧命的惨状。

刘璋对家产看得很重,在川中驻守了二十余载,未曾有过战事。当刘备攻取川地时,损耗极小,几乎无损于川中的物资和钱粮。因此,刘备的军库得以充实,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了。

诸葛亮时期

刘备离世之后,他托付了刘禅于诸葛亮,期望诸葛亮能够辅佐刘禅,重振大汉的宏伟事业。诸葛亮不负所托,全心全意地辅佐,经过两年的努力,使得蜀汉的国力得到了显著恢复。在这段时期内,局势相对稳定,然而南方地区的小规模叛乱却时有发生。为了确保后续北伐行动的顺利进行,诸葛亮亲自领军南征,不仅成功平息了南方的叛乱,还获得了丰富的物资补给。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诸葛亮并未放松,他积极解决各地问题,争取民心,不断积聚力量。

富裕的蜀国,粮食是怎么没的?

夷陵之战:

起初,刘备掌控着荆州和益州,正值国家力量达到顶峰,然而,随后关羽在荆州一役中遭遇了败绩。被俘斩首刘备在遭受了三万士兵的损失以及全部水军战船的损失之后,决定向孙权发起进攻,其目的在于收复荆州,同时也是为了向关羽报仇。

这也开始了刘备的败家之路。

刘备此时总兵力充足,还拥有刘璋屯了二十多年的粮,自然是兵势强大,居高守险,使孙权都不敢轻举妄动。

蜀国与东吴的这场冲突,主要在长江流域进行,得益于水路运输的便利,船只可以顺流而下,大量粮草得以一次性装载。夷陵之战临近永安白帝城,蜀国在这场战役中,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优势。

夷陵之战持续进行,粮草资源逐渐减少。刘备所驻之地为夷陵山地,虽然敌人难以进攻,但不得不动员数十万农民负责后勤补给。如此众多的人口,每日所需粮食量巨大。随着战事拖延,即便蜀汉粮食储备丰富,也终将耗尽。

随着战事进入尾声,陆逊发动了攻势,但吴军始终未能攻克敌阵。于是,他采取策略,意图耗尽蜀汉的粮食储备,进而削弱蜀国的整体实力。陆逊施以一把烈火,将白帝城付之一炬,短短一夜之间,刘璋耗费二十年积累的财富,被刘备几乎一扫而空。

夷陵之战,可以说是蜀汉由盛转向衰弱的转折点。

汉中之战:

在公元217年,一场名为汉中之战的冲突爆发,那时曹操刚刚从张鲁手中夺得汉中地区,而刘备则意图夺取这块地盘。

这场冲突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刘备已下定决心,即便家底所剩无几,也要拼尽全力。最终,曹操未能取得胜利,他选择了主动撤退,将汉中之地拱手相让给刘备。曹操此举,难道真的是出于好心?

显然并非如此,汉中地区地势平坦,人口众多,土地适宜耕作,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各方争相争夺。然而,如此广阔的疆域,一旦无人居住,岂不就变成了荒芜之地。

曹操先后两次将汉中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全部迁移,使得刘备仅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城池。由于人去楼空,广阔的土地荒芜,刘备若欲进攻曹操,不得不穿越这片无人地带。此外,刘备还需前往魏国周边,并运送粮草补给,这一过程同样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现在的刘备可没有这么多粮食能让他挥霍了。

随着战事的发展,诸葛亮将工作重心从后勤调整至主战场,然而粮食短缺的困境却让诸葛亮倍感棘手,在多次关键时刻,均因粮食供应不足而遗憾地撤军。

粮食尚可重新耕种,即便刘备离世后蜀国得以休养生息,暂时安定了一段时间,但那期间仍不断有战事发生,为何他们却能显得“不缺”呢?

公元221年,刘备与东吴的孙权展开了一场激战,但最终战败。病重之际,他于白帝城召唤了诸葛亮,并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他。诸葛亮毅然承担起这一重任,然而,后来的蜀汉几乎陷入绝境!这亦是诸葛亮北伐时粮食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元223年诸葛亮开始北伐,他都经历了什么:

屯田的失败

屯田就是让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囤积资源,收取军饷,税粮。

诸葛亮耗时两年,起初储备了部分物资,随后发起北伐,自然征召了众多蜀地青年,城中仅剩老弱妇孺,人口稀少,年轻力壮者皆奔赴战场,导致秋收时粮食产量大幅减少。汉中本是一块肥沃的农业宝地,却因无人耕种而荒废,谁料曹操当年设下的“陷阱”,不仅使刘备夺取汉中成为泡影,亦让北伐的诸葛亮陷入困境。

粮路的艰辛

北伐征程漫长,山道蜿蜒曲折,极大地妨碍了粮食草料的运输效率。尽管刘备身边有诸葛亮这位杰出的后勤助手,但诸葛亮却并未具备这样的条件。

蜀军兵力同样不足,诸葛亮统率的八万大军中,约有三万负责运送粮草,这使得真正能参与战斗的士兵仅剩五万。从成都至汉中的路途遥远,超过千里,其中第一段路就是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著称的崎岖蜀道,长达近八百里。再加上汉中地区的无人区,一次往返至少需要四十天的时间,耗费巨大。

最初,诸葛亮委派李严担任后勤职务,专门负责粮食和草料的运输任务。他对李严极为信任,否则不会赋予他如此重要的职责。

李严在处理事务上显得力不从心,运送粮草的蜀道本身就崎岖难行,再加上恰逢雨天,这无疑会对前线造成不利影响。按理说,他只需如实上报情况即可,然而李严却选择向诸葛亮谎报军情,导致诸葛亮下令撤军,从而迫使蜀军北伐被迫中止。事后,为了推卸责任,李严甚至在刘禅面前编造谎言,企图诬陷诸葛亮,甚至还想杀害督运领以替自己承担罪责。直至诸葛亮拿出确凿证据揭露了他的罪行,李严才不得不承认。

这次选人不当,虽然让自己错失了北伐的良机,然而却也成功为蜀国清除了一个祸害。

为了确保粮食的运输,诸葛亮不惜创造了一种古代的高科技——“木牛流马”,此举使得运输过程变得更为便捷,然而,这一举措依旧未能彻底解决关键的粮食供应难题。

蜀国的内乱

刘备兵败,国家陷入不安定,诸葛亮辅佐的君主,即“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性格软弱,缺乏能力,未能对诸葛亮的北伐事业提供助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阻碍,在诸葛亮进行北伐的时期,刘禅轻信了宦官的谗言,沉湎于酒色之中,沦为一名傀儡般的皇帝。这样的君主,又怎能赢得民心?最终,朝廷中的大臣们纷纷产生了退避三舍的念头。

刘禅执掌蜀汉江山,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对国师诸葛亮的北伐策略摇摆不定。他缺乏父亲刘备那般远大的抱负和奋发向前的精神。对于北伐他始终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诸葛孔明与姜维昔日均因听闻东吴来犯而不得不撤军,在北伐之际,刘禅对其尚存疑虑,于是分别召见诸葛亮与姜维,就北伐之事进行商讨,最终才有了“既然如此,那就为我尝试一番”的决断。

在战争肆虐的岁月里,蜀地的民众生活同样困苦,那“四六分税、每三户抽一丁”的苛政使得民怨沸腾,苦不堪言,有的家庭甚至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相较之下,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的民众生活则相对宽裕得多。

内部缺乏团结,叛乱频发,同时外部强敌环伺,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祁山,然而蜀汉国库却日渐空虚。

面对粮食与兵力的双重消耗,诸葛亮被迫加速行军,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然而,由于粮草供应不足,蜀国士兵们饱受饥饿之苦,缺乏战斗力。在北伐的道路上,诸葛亮未能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结果陷入了困境,陷入了不断恶化的循环之中!

蜀汉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来自曹魏,两国在国土广阔度、兵力规模以及粮食储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距。诸葛亮主张蜀国应逐步壮大,耐心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发起攻击,这样岂不是更为妥当?

糟糕,若两国均选择停战并致力于发展,那么在后期阶段,魏国的实力无疑将彻底超越蜀国。诸葛亮明白自己无法战胜,但此刻必须把握时机,拖住曹魏的后腿。刘备的离世使得蜀国人心惶惶,蜀汉之地固然易守难攻,但长期的休养生息可能导致兵力松懈。

诸葛亮选择发起北伐,其目的之一便是将国内矛盾转向外部,实现团结一致抗敌。同时,诸葛亮亦清楚蜀国目前缺乏杰出人才,因此在北伐过程中,他多次展示军事实力,意图以此威慑曹魏。

诸葛亮终究未能达成振兴汉室的宏愿,于公元234年的最后一次北伐中,他本人亦不幸在五丈原的前线病逝。

诸葛亮在世期间,刘禅对其依赖颇深。诸葛亮离世后,刘禅失去了可信赖的良师益友。然而,蜀国仍需治理,刘禅便继续执行诸葛亮生前所制定的策略。在初期,蜀国上下团结一心,百姓生活相对安定,国家也在逐步恢复与成长。然而,刘禅在后期却重用宦官,导致蜀汉国力持续30年才终告瓦解,最终以刘禅开城投降的方式宣告结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研创基地落户... 6月10日,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授予位于市区滨河南东路的山西汉光温酒文化有限公司为副会长单位,并挂牌山...
原创 胡... 传闻中,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的妻子不仅容貌绝美,而且身材极其曼妙迷人。她曾深深吸引过戴笠,让这位神秘的特...
原创 第... 1920年6月,陈独秀在上海渔阳里集结了李汉俊、施存统、俞秀松与陈公培,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早期...
原创 红... 作为商人,霍英东首先是一位中国人! 在香港的商界大佬中,霍英东的出身无疑是最为卑微的,但正是这样一...
祈愿、战斗与劳作:中世纪社会阶... 2025年6月11日 骑士授勋(来自 1352 年由那不勒斯的路易一世创立的结绳骑士团的法规中的微...
原创 1...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中央军中能征善战的老兵几乎全部损失殆尽,长江以北地区已无大规模战事。然而,蒋介...
原创 你... 要聊三国里最有排面的武将,关羽关二爷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红脸蛋、长胡子、拎着大刀的形象,简直刻进...
原创 让... 三国历史中的许多故事都充满了波澜壮阔的英雄事迹,但有时候也不乏让人忍俊不禁的荒唐情节。曹操,这位汉末...
为什么有人说:如果没有满清入关... 葛剑雄葛老曾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攻读研究生,后来还长期担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对历史与地...
原创 唐... 《——·前言·——》 唐朝征服高句丽,这场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军事胜利之一,背后隐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复...
原创 最... 历史开讲 1936年,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带来了转折点。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国共两党的重大变...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 央广网长沙6月12日消息(记者 黄珂岚)6月12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三国乱世里,他是曹操一生的意难... 汴水河畔的战火还未熄灭,陈宫就已看清了曹操眼中的锋芒。那是中平六年的深秋,洛阳城的灰烬尚未冷却,当他...
原创 邓... 1965年冬末的一天,时任四川副省长的开国上将邓华找到西南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提出希望能...
原创 保... 邓小平的健康长寿曾多次成为全球媒体热议的话题,许多国内外的报刊杂志也就此发表了大量文章。一家报社曾经...
原创 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文化知识界尤其受到重创,许多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遭遇了巨大...
原创 郭... 在郭沫若的一生中,争议和批评几乎从未远离他。即便在他去世之后,这些声音依旧未曾消散。事实上,邓小平同...
原创 诸...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命运似乎陷入了深深的黑暗中,...
原创 他... 在湖南省西北边缘、武陵山区的核心地带,坐落着一个名叫龙山县的小县城,这是一个充满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的...
魂归秘境:欧洲冒险家的首次突袭... 公元1529年,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他的小分队到秘鲁寻觅黄金。三年前,他们的一次试探性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