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您可以通过点击关注成为铁粉,这样您就能在每天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免费获取党史热点、领导人往事等相关内容。
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休息间隙,毛主席面带微笑,向一位特殊的将军走去。
这位将军看到毛主席朝自己走来,激动得站起身,挺直了胸膛。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举起了自己的左手,向毛主席敬了一个庄严的礼。
毛主席微笑着伸出右手,轻轻握住他的左手,亲切地说道:“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没必要这样敬礼,从今往后,免掉这一礼吧!”
贺炳炎不解地问道:“您是不是不让我继续当兵了?”
毛主席更加紧握他的手,温和地回答:“怎么可能不要你呢?中国历史上能有几个独臂将军?等革命胜利后,仍然需要你用这一只手来建设新中国!”
听到这些话,贺炳炎的脸上立刻展现出欣慰与喜悦。
贺炳炎出生在湖北的一个贫困家庭,年少时生活艰难。9岁时,父母将他送到武当山,跟随道士学习剑法,原本想借此让他强身健体,顺便有所成就。然而,贺炳炎并不热衷于剑法,觉得这项技能过于单一,便转而改学刀法。
他性格温厚、善良,从未用自己的武技去欺凌弱小,而是经常为弱者打抱不平,帮助他们。他的正义之举,使得当地的富家子弟都对他敬畏三分。
贺炳炎的从军生涯,深受其父的影响。1928年,14岁的他已经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时,贺炳炎的父亲决定加入红军,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士兵,但这深深激起了贺炳炎心中的热血。
第二年,红军再次回到家乡,贺炳炎毅然决定参军,并主动提出要担任马倌。虽然大家都认为他年纪太小、个子不高,劝他赶紧回去,但他坚定不移,死死站在招兵处,毫不退缩。
招兵处的一个人认识他,很快消息传到了他父亲耳中。父亲愤怒地走过来,但看到贺炳炎紧紧抱住一棵大树,决然不松手的模样,他的怒气也渐渐消散。
就在此时,红军军长贺龙走了过来,他摸了摸贺炳炎的头,笑着说:“你这么小,瘦得像只猴子,志气倒是很大。好吧,那你就去宣传队提浆糊桶吧!”
贺炳炎听后欢喜得像是中了彩票,立刻松开树干,跳着跑开了。
就这样,贺炳炎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随着红军东征西战。在战斗中,他表现得极为勇敢,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因此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从一名普通战士,迅速晋升为班长、排长,甚至是骑兵连长兼政治指导员。
1935年,年仅22岁的贺炳炎已经成为了红五师的师长,成了贺龙手下的得力干将。就在这时,红二、六军团开始了艰难的长征。
在一次突破国民党封锁线的战斗中,红四师遭遇了猛烈的敌军进攻,伤亡惨重,红军陷入困境。贺龙指挥贺炳炎的红五师增援,并从敌人左翼发起反击。
在战斗中,贺炳炎亲自端起机枪冲在最前线,虽然敌人被击退,但他却不幸被炮弹击中,伤势危急。
昏迷中,他听到贺龙与卫生部长贺彪的对话。贺彪报告说,贺炳炎的右臂几乎被炸断,只剩下皮连着,眼下唯一能保命的办法是截肢。
贺龙听后震惊不已,再三询问是否没有其他方法。
“恐怕只能截肢了,再不手术,贺师长的命也保不住了。”贺彪如实回答。
听到这些,贺炳炎挣扎着醒来,他虚弱地请求:“不,不能截肢。”
话未说完,他再次陷入昏迷。
贺龙见状,决定做出截肢的决定,并对贺彪说:“一定要保住贺炳炎的性命,所有的要求我都答应。”
贺彪唯一的要求是能够保证手术及时进行。
为此,贺龙下令推迟了部队的转移,立即安排了手术。
当时的医疗条件极为简陋,没有手术锯和麻醉剂,贺彪只好找来一把木工锯来代替手术锯,麻醉药则用烟土来替代。
面对这简陋的条件,贺炳炎毅然拒绝了烟土,他坚持表示:“我能忍,不用麻醉。”
于是,医生们开始了手术,锯声不断回响。两小时后,贺炳炎的右臂终于被截除,整个手术才算完成。
伤愈后,贺炳炎已经能用左手生活,并且刻苦训练,虽然十分吃力,但依然充满了决心。
贺龙来看他时,发现他在艰难地用左手做些训练,忍不住走上前抱住他。贺炳炎眼含泪水问道:“老总,我还能再上战场吗?”
贺龙安慰他:“当然可以,你还有左手,照样能骑马、打仗!”
贺炳炎的右臂碎骨被贺龙一直珍藏,在长征途中,他多次取出这些骨头,激励战士们:“看,这就是贺炳炎右臂的骨头,我们共产党人,超越了关公一千倍。”
在随后的长期革命战争中,贺炳炎共受伤11次,身上有16处伤疤,每一道伤疤都见证了他为革命所付出的牺牲和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的健康逐渐恶化。为了照顾他,成都军区为他拨款盖房。然而,贺炳炎却没有为自己盖房,而是将这笔款项用来建了一座军官宿舍,而自己依然住在破旧的房子里。
他的四个孩子都在成都军区的八一小学就读,但贺炳炎从未用汽车接送他们。
有一次,新来的警卫员看到孩子们都在小学上学,于是自作主张派车去接孩子。贺炳炎得知后,严厉地批评道:“以后不许用车接我的孩子,自己坐公交、三轮车都行,车是为工作用的,孩子们不能享受这种特权!”
贺炳炎将军一生爱民如子,廉洁自律,他的子女们也继承了这种精神。
长大后的大儿子贺雷也加入了军队,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青春,退役后,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回报社会;二儿子贺陵则成为了武警学校副院长,晋升为大校军衔;三儿子贺京则选择了平凡的生活,默默无闻;大女儿贺雷珍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二女儿贺北则在某干休所担任干部;最小的女儿贺燕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医。
2013年,贺炳炎迎来了自己诞生100周年的纪念,他的六个子女以及亲人一行13人,回到故乡扫墓,并拜谒了贺炳炎父亲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