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49年渡江战役前,白崇禧尚有40万大军,为何败得那么快?
迪丽瓦拉
2025-09-13 23:02:57
0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中央军中能征善战的老兵几乎全部损失殆尽,长江以北地区已无大规模战事。然而,蒋介石并未放弃抵抗,他妄图依托坚固的长江防线与解放军抗衡,企图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国军自夸其长江防线固若金汤,东段由汤恩伯集团把守,西段由白崇禧集团控制,两者各自拥有数十万兵力。我党根据敌军布防,决定先让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联合解放京沪杭地区,随后第四野战军对白崇禧集团发动进攻。

战事一开,东南局势迅速变化,短短两天内南京宣告解放,汤恩伯集团的部队纷纷投降或溃逃。中央随后将战略重心转向西段战场。

当时白崇禧集团仍有40万兵力,其核心的桂系部队因未参与三大战役,实力保存完好。毛主席在整体战略中,调遣兵力和火力最强的第四野战军,重点歼灭这股最强敌军。

不过,白崇禧集团在大陆的抵抗时间仅仅维持了数月,1949年内广西和广东的省会相继被解放。

为何被称为“小诸葛”的白崇禧,带领数十万大军却只能坚持这么短时间?难道他真的不会打仗吗?

一、40万兵力的形成过程

有些人或许好奇,蒋介石这种只用“黄浙陆一”的领导者,桂系军队如何能发展到40万之众?事实上,桂系最初是被打压的对象,兵力曾不足10万,但随着形势变化,已不受蒋介石完全掌控。

1946年大整编时,蒋介石只允许桂系保留三个军级编制和少量地方保安部队,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实力因此受到严重削弱。

为稳住桂系,蒋介石将其有限的军力全部调往华东战场,既要清剿敌军,也要平息内乱,结果桂系46军在莱芜战役中全军覆没。

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国民政府心脏地带,蒋介石紧急调动33个整编旅围剿。因缺乏合适统帅,白崇禧获任命掌管桂系部队,借机将其从华东抽调回来,组建张淦第三兵团,保存了桂系核心力量。

1948年4月,李宗仁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白崇禧任国防部长,桂系势力达到巅峰。蒋介石忌惮二人合力,决定拆散,6月任命白崇禧为华中“剿总”总司令,驻守武汉。虽然白崇禧起初不满,后来在黄绍竑劝说及李宗仁支持下,改变态度赴汉口就职。

华中“剿总”下辖多个兵团,淮海战役爆发后部分兵团支援前线,剩余部队多为川军,对桂系制约有限,白崇禧趁机扩展势力。

随着中央军逐步被击败,白崇禧愈加胆大,联合湖南、河南省主席向蒋介石施压,要求其引退,表现出政治家的风范。

此举得益于桂系实力不减及美国支持。1948年底,美国驻华大使和军事顾问认为蒋介石已失民心,建议白宫转而支持李宗仁。

蒋介石内外交困被迫下台,桂系获得短暂胜利。李宗仁上台后大力扶持华中“剿总”,白崇禧麾下兵力持续增加,到渡江战役前夕,拥有多个兵团和绥靖公署,人数约40万,且有美国撑腰,白崇禧自信满满,认为能与解放军一较高下,却只看到兵力规模,忽略了质量。

二、兵力强大却漏洞重重

白崇禧麾下四个兵团和两个绥靖公署,真正忠于他的是张淦第三兵团和桂林绥靖公署。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被撤职后失望情绪严重,兵员多为溃兵和壮丁;十四兵团司令宋希濂虽为蒋介石亲信,却不完全支持白崇禧,部队实力有限,多以自保为主;十九兵团司令张轸为北洋旧部,专注收编地方武装,战斗力不足,对解放军无心作战;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已决定起义,不配合白崇禧。

看似40万兵力,白崇禧实际能调动的约15万左右。

后来,随着第四野战军渡江,张轸兵团起义,宋希濂兵团逃往四川,陈明仁兵团起义,长沙绥靖公署也参与反叛,白崇禧集团迅速分崩离析。兵力不足是其快速败北的关键原因之一,而桂系实际战斗力远未外界想象的强大。

三、桂系真实战斗力

桂系军队曾以勇猛善战闻名,尤其是第七军,素有“钢七军”美誉,自北伐以来表现优异,多次在战场上击败我军。

如土地革命时期的湘江血战、解放战争早期的泗县战役、1947年挺进大别山,我军均遭受重大伤亡,外界因此认为桂军战斗力极强。

但这些胜利多发生在我军尚未成熟阶段。到第四野战军南下时,形势已大不相同。

以青树坪战役为例,第四野战军146师因轻敌被白崇禧伏击,遭遇败绩后退为预备队,难以再上前线。

不过,146师并非第四野战军中最精锐部队,起初为胶东地方部队,升为野战部队时间较晚,整体战斗力较低。

白崇禧为消灭146师,调集包括第七军在内的全部兵力,并以飞机和重炮配合,兵力火力远超146师,然而146师仍成功突围。

正如《亮剑》楚云飞所言,青树坪战役是国军大溃败中的小插曲,白崇禧虽出动精锐,却未能击败解放军任何一个师,战争难以为继。

随后,第四野战军135师误入白崇禧腹地,同样在多方包围下,白崇禧未能歼灭该师,135师顽强阻击,牵制第七军,等待主力部队合力消灭桂系主力。

桂系军队曾经强大,但到1949年已大势已去,衡宝战役后白崇禧部队遭受重创,保卫广西的计划也告失败。

综上所述,白崇禧虽然能打,但其40万兵力分散松散,且面对实力更强的第四野战军,最终在数月内迅速溃败。再强的个人,也抵挡不了历史潮流的洪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90至00年代的年轻人,可能对李敖这个人物并不太熟悉,或许偶尔在浏览视频时,看到过他激烈辩论的片段。...
原创 元...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辽阔、武力强盛,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元朝从忽必...
原创 关... 关羽“绝北道”之战究竟是什么?为何这一战役具有深远意义,却常被忽略? 关羽,这位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英...
原创 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诗字字珠玑,深刻地描绘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也勾画出无数英雄的...
原创 萨... 20世纪末,冷战的落幕标志着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逐渐确立...
原创 元... 大哉乾元 一、我们如何定义元?强悍壮阔,实用至上 元朝在我们心中是一个充满强悍气息的王朝,这是对它最...
原创 克... 克留奇科夫与苏联解体的背景 克留奇科夫,作为苏联的一位坚定保守派领导人,在苏联解体的危机面前作出了...
原创 9... 1991年8月,苏联的轰然倒塌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一时间,许多人难以理解: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就...
原创 光...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都在辛勤创作,只是为了谋生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能够多些理解。为了让大家免费阅读全文,...
原创 冒...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冒顿为什么放弃灭掉汉朝?...
原创 元... 元朝行省制度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外族统治的朝代。其独特的行省制度...
原创 美...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屡遭挑战。无论是关于高铁合约的单方面撕毁,还是在外交上的反复摩擦,似...
原创 以... 在清朝,如果皇帝接到紧急的军报或公文,他会下令通过军机处采用六百里加急的方式迅速将文件送至各省。所谓...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的传出,使得日本军国主...
原创 八... 当年,八国联军如同一股强劲的洪流,毫不费力地推进至北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威胁,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匆...
原创 倘... 能否扭转局势?我们只能回顾历史一次,并对当时各方的决策进行反思和评价。 主要原因:错在金国,而非南宋...
明明嬴虔才是长公子,为何秦献公... 在波谲云诡的战国舞台上,各国兴衰往往系于关键抉择。秦献公临终之际,为何舍弃掌握军权的长公子嬴虔,反而...
原创 元... 引言: 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奠基以来,便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的土壤,成为各个朝代政治运作的核心之一。宋、...
原创 李... 最近,网上突然兴起了一股热潮:电子宠物。别误会,这里的“电子宠物”可不是QQ企鹅那种虚拟角色,而是指...
原创 假... 夷陵之战,是刘备在荆州失守后的关键一搏,是他对国运的一次重大赌注。遗憾的是,刘备未能赢得这场战役,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