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笔记本外表看似普通,毫不起眼,泛黄的页面和朴素的封面给人一种久远的历史感。然而,当它被打开,里面的内容却令人震惊——这本看似平凡的笔记本,居然拥有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位伟人亲笔签名。
那么,这本笔记本的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能获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双重签名?让我们回到70年前,探寻这一切的答案。
这位幸运的主人叫沈树根。沈树根,1927年出生,是一位老革命。他在15岁时便加入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随着部队北上,历经中原、华东和华中的战斗,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在1948年,他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经验丰富、英勇善战的排级指挥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我国派遣了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那时,沈树根担任20军60师179团三营八连三排的排长,随部队入朝作战。入朝后,所有人都清楚,与“联合国军”作战必然会付出巨大的牺牲,然而,他们没想到,战斗的伤亡远超预期。沈树根所在的排,在黄草岭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除了他,其他战士几乎全部牺牲。
到了1951年6月22日,沈树根所在的三排接到新的任务,要求他们攻占并固守鹫峰一天。鹫峰是朝鲜中线华川山阳里一带的制高点,敌人反扑的必经之路,极具战略意义。尽管这里山峦重叠,难以防守,但仍被用作阻击敌人的阵地。为了确保这次任务的成功,部队部署了大量兵力,沈树根带领的三排负责守卫位于主峰前的922.4高地。
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沈树根带领全排快速进军,虽然泥泞的道路让他们寸步难行,但他们依然三小时内抢占了山顶,并迅速开始修筑工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敌人。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沈树根依然保持冷静,他认为敌人会因天气而产生松懈,决定利用这一点,准备迎接可能的偷袭。
果然,夜幕降临时,敌人开始悄悄接近。沈树根敏锐地察觉到敌人的动向,带领三名战士悄然绕到敌人后方,准备进行前后夹击。他知道,敌人此时的偷袭更侧重于突然打击,因此,他采取了疑兵战术,让敌人误以为高地上有重兵把守。敌人果然陷入了混乱,慌乱撤退,沈树根趁机指挥战士们发动反攻。
接下来的一天,敌人果然再次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然而沈树根的三排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坚守阵地,不断消耗敌人的战力,成功打退了13次敌人的攻击。直到上级命令他们撤退,沈树根才组织战士们顺利突围,期间还击退了近200名敌人。这场战斗,沈树根带领的33名战士,凭借着卓越的指挥和无畏的战斗精神,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强攻,最终完成了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沈树根一人就击毙了100多名敌人。此役后,他荣立个人特等功,三排也荣立集体特等功。之后,沈树根还被授予了“鹫峰阻击英雄”和“一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金日成也亲自为他颁发了“三级国旗勋章”。
1951年国庆节,沈树根作为志愿军英雄代表回国观礼。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他受到了特别的礼遇,坐在会场的前排。此时,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在现场。沈树根激动不已,在会间鼓起勇气走到毛主席面前,敬了个军礼,恭敬地请毛主席为他签名。当时,毛主席正与周总理交谈,听见声音后,微笑着转身看向沈树根,并亲切地称他为“志愿军英雄”。周总理看到这种情况,也笑着递给毛主席一支笔,毛主席毫不推辞,签下了“毛泽东”三个字。毛主席签完后,便把笔记本递给了周总理,风趣地说道:“你也给我们的志愿军英雄签个名吧。”
周总理也毫不犹豫,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沈树根看到两位伟人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签名,激动得几乎无法言语。他迅速给两位领导再次敬了个军礼,满怀感激和喜悦地离开了。自那时起,这本笔记本便成为了他珍贵的纪念物。
1993年,沈树根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年,将这本笔记本捐献给了绍兴市上虞区档案馆,永远保留这段历史。
沈树根于1979年转业至中国人民银行上虞支行,开始了他平凡的银行工作。尽管拥有辉煌的战功,他却始终谦虚低调,从未向同事提及自己的英雄事迹,反而以兢兢业业的态度投入工作。1983年12月,他在上虞支行行长岗位上光荣离休,但他并没有选择回到老家,而是把自己扎根在了上虞。
离休后的沈树根投身于公益事业,他积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筹集资金,并捐款帮助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的学生。他还成为了上虞关工委的荣誉主任和革命传统教育讲师团团长,长期不辞辛劳地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革命历史和传统教育。通过他多年的努力,超过5万人受益于他的讲座。
2010年12月28日,沈树根在上虞安然去世,享年83岁。沈树根的英勇事迹,直到他去世后依然被铭记。在朝鲜平壤军事博物馆内,沈树根的铜像依旧屹立,象征着他不朽的功绩和英勇的精神。正如那副挽联所写:“沈树根将永远与日月同辉。”
这篇文章献给那些为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