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6年,司马炎在历史的洪流中建立了西晋王朝。然而,西晋政权存在仅五十一年,其中只有短短十年是和平繁荣的时期。其余四十年间,朝政腐败、战乱不断,国家四分五裂,人民疾苦,文明几乎遭到毁灭,人口锐减。
当初,司马一族在篡夺曹魏政权时,手段极为狠辣。背信弃义、野心勃勃的行为令人痛心。即便是司马懿的后代,晋明帝司马绍,在听说父祖们的行径后,也不禁掩面痛哭,深感羞愧。
如今,司马家族终于因其恶行付出了惨重代价。曾经的中原大地,如今已经陷入了连年混战的泥潭,尸横遍野,社会动荡,宛如修罗地狱。而司马家族,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彻底灭族的皇室,最终被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为世人唾弃的对象。
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三人或许从未想过,他们一生拼搏所建立的西晋基业,将在一夜之间崩塌,短暂的权力之心竟最终以自家家族的灭绝为代价。
那么,司马家族建立西晋后究竟做了哪些事,最终导致中原陷入黑暗,并让自己的家族走向灭绝?司马家族被灭时的惨烈场面又是怎样的?
这一切的根源,得从魏明帝曹叡托孤给司马懿说起。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在洛阳去世。根据遗诏,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掌控朝政。初时,司马懿担任侍中,负责军政大权。但不久后,曹爽凭借宗室身份逐渐排挤司马懿,将其升任为虚职太傅。司马懿虽然不满,却忍气吞声,继续隐忍。
曹爽独揽大权后,专横跋扈,派兵远征吴蜀,结果大败而归。更为严重的是,曹爽大肆侵占良田,滥建宫殿,民怨四起,朝臣纷纷呼吁司马懿出面主持公道。
司马懿已经在魏国掌握军政大权三十多年,手下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士族大臣云集在其麾下,儿子司马师更是拥有三千死士,随时可以发动兵变,稳坐高位。公元249年,曹爽带着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魏明帝,司马懿趁机上表太后,要求废除曹爽,派儿子司马师率兵控制洛阳。
当曹爽得知洛阳被围后,迅速扣押了曹芳并准备反攻。然而在危急时刻,谋士桓范建议将曹芳挟持至许昌,并征集全国兵力勤王。然而曹爽却犹豫不决,未能采取行动。
就在曹爽面临抉择之际,司马懿以洛水为誓,承诺若曹爽交出皇帝,便能保全性命。曹爽最终信以为真,决定投降。然而,司马懿却背信弃义,将曹爽以谋逆罪处死,杀戮曹爽及其三族,手段残忍,堪称历史上最为狠辣的篡权事件。
此举被历史记载为“高平陵之变”,司马家族的篡位之路也由此开启。
此后,司马懿开始控制魏国的政治和军事,他的太傅府几乎成了魏国的政治中心,显示出强烈的取而代之之势。司马懿没有篡位,而是在最后阶段发动王凌之乱,平定了其政敌,为家族后继者铺平了道路。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享年73岁。临终前,他要求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辅佐皇帝,理政朝政,确保家族的政权稳固。司马懿虽被后世视为奸雄,但其一生的苦衷,或许并不为人所知。
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继续掌控朝政。司马师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智慧,逐渐将朝政和军事大权稳固在手。然而,司马师的专权,引发了曹芳和大臣们的不满,最终曹芳企图发动政变,想要夺回权力。但司马师以铁腕手段剿除政变势力,并更进一步废除曹芳和其亲信,建立起自己对魏国的绝对控制。
然而,公元254年,司马师因病死于许昌,享年48岁。司马昭继任卫将军,继续镇守魏国并逐渐扩展自己的权力。司马昭通过长时间的政治手腕,稳固了家族在魏国的统治地位,并将所有反对势力扫除,逐渐成为实际的掌权者。
随着司马昭权力的扩展,魏国的政局逐渐陷入一手掌控的局面。虽然名义上还保留着曹魏的皇帝,但实际的权力早已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最终,司马昭在公元265年继位,改国号为晋,开始了西晋的统治。
司马炎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西晋在短短的时间内迎来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史称“太康之治”。然而,西晋的内部政治矛盾和外部的民族压力最终导致了王朝的崩塌。
25年后,西晋因“八王之乱”而迅速陷入内乱,最终走向灭亡。司马家族最终为其野心和专制付出了代价,而历史将他们永远铭刻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