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聚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早在元朝时期,他就在政坛上任职,担任枢密院同知,负责镇守武安州。在元至正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52年9月,元朝丞相脱脱率领军队对盘踞徐州的红巾军发起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红巾军的首领芝麻李被俘并处决,其余的红巾军指挥官彭大等人则匆忙逃往濠州,红巾军的势力遭遇了重创。
《明史·列传十九》中记载:“脱脱败芝李于徐州,彭大等奔濠。聚抚戢流亡,缮城保境,寇不敢犯。”成功攻下徐州后,元朝廷将这个地区的管理权划归陆聚。陆聚积极采取措施,安抚流离失所的难民,修缮城市堡垒,让徐州的百姓短暂地享受到宁静,避免了红巾军和其他流寇的侵扰。
不久之后,朱元璋在江淮地区逐渐崭露头角,心生攻打陆聚所守之地徐州与宿州的念头。然而,由于这两地是朱元璋的祖先的故乡,他也就犹豫不决,不忍心派兵进行征讨。直到至正二十六年四月,陆聚得知徐达已经攻下淮安,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背叛元朝,投靠朱元璋。这个决定让朱元璋倍感欣喜,立刻封陆聚为江淮行省参政。随之,元朝元帅王保保派遣其部将李二率军继续在徐州驻守。
一年之后,陆聚听闻局势好转,迅速派遣手下的指挥傅友德也率一支军队前往作战。傅友德展现了超凡的军事才能,成功俘获了敌军,生擒李二。根据史书记载,陆聚所统帅的士兵都是来自淮北的精锐,战斗力甚至超越了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骑兵。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特意派使者前往徐州,奖励陆聚大量财物,以示感谢他多年来为徐州的付出。随后,陆聚多次接受徐达大将军的命令,出征打击周边的盗贼,任劳任怨,每次都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在洪武三年,朱元璋进行封爵时,他因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河南侯,享受九百石的俸禄。随后的岁月中,随着太子局势的平稳,陆聚的主要职责转向了日常的边境防备和军务管理。
时间飞逝,十年之后,胡惟庸案突然爆发,陆聚、唐胜宗、费聚、陆仲亨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此案。由于胡惟庸的阴谋尚未全部揭露,他们得以暂时逃过严厉的惩罚。又过了十年,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案件的发生让局势进一步恶化。作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李善长竟也被视为胡党的成员而被处死,其余涉案者更是身陷险境。因此,陆聚、唐胜宗、费聚、陆仲亨等人经朝廷调查后,被认定为胡惟庸的同党,最终遭到处死并被剥夺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