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正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那个年代,但凡能上一所好大学的人才,国家都会分配工作,而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要培养出一个清华学子,可想而知要付出多大的心血。
在北京有一对普通的中年夫妇,他们含辛茹苦地将小女儿抚养长大,而小女儿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考取了清华大学,并顺利通过了研究生考试。
一名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骄傲,对于国家而言,这种人才也是难得可贵的,如果以这种状态保持下去,她应该前途无量。
然而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女孩子却不顾家人阻拦,选择了结婚生子,还跟着丈夫跑到了贫穷落后的非洲生活。
母亲激动到以命来阻拦,还是没有挽回女儿的心意,据说这名女子到了非洲后生下了三个孩子,25年后连她的同学都差点没有认出来,时至今日,她是否后悔过当初的决定呢?
说了这么多,大家估计还不了解,今天咱们文中的主人公名叫王丽红,她是北京人,家中还有一个比她大几岁的哥哥,王丽红的父母在北京都有稳定的工作,一家四口的生活还算是安定。
自出生以后,王丽红就被全家人捧成了掌上明珠,连哥哥也从未和她发生过争执,一直是百依百顺。
在这种幸福的氛围中长大,王丽红的性格也很开朗自信,虽然有点调皮,但王丽红在学习上还是有着出色的天赋,加上她乐于助人又为人坦率,不管是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
王丽红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像其他埋头苦读的同学一样,她一路走来都是顺风顺水,从小学升到市里最好的高中,再到考入清华大学,似乎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见女儿这么有出息,父母自然是对她给予了厚望,王丽红也很争气,考入大学后没有放松,一直在严格要求自己,大学读了几年,她便在准备考研,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清华的研究生名额。
为了锻炼自身能力,王丽红在闲暇时间也会出去兼职赚钱,女儿这么独立上进,父母自然不会阻拦反而很高兴,可他们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段时间的兼职,让女儿与一位黑人小伙产生了交集,从此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当时王丽红兼职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将低价买来的食物,稍微抬高价格后再转手卖出去,按理说一个清华才女,不一定要找这种辛苦的工作,完全可以找一个补课老师一类的兼职,虽然前期补课的学生可能不多,但清华大学的招牌毕竟在那里,不愁没人要。
然而命运却是这般神奇,王丽红没有进入公司工作,她选择了创业,而这与她遇见自己未来的爱人便产生了契机。
那时王丽红从亲戚那借了一辆三轮车,她平时会去商铺老板那进货,经过一番砍价后,她会大量低价购买零食沿街售卖,某一天临近中午,王丽红盘算着到了午饭时间,于是她故意推着车到附近的施工工地。
王丽红很聪明,她算准了工地民工的休息时间,所以当她推着三轮车过来时,不少人都买了她的咸菜和酱类品,改善下伙食。
王丽红正喜滋滋给人结账时,突然注意到了一个不同的面孔,眼见竟出现了一个非洲黑人小伙。
王丽红还纳闷工地怎么有黑人打工时,黑人一句话打破了她的困惑,这人中文说得很好,表现的也很有教养,他从王丽红那买完东西后,便要转身离去,可王丽红却突然说两句话:你中文很好呀,在这生活了很多年吗?
黑人小伙回道:不是的,我刚来中国不久,不过在家乡就学习了中文,所以说得还可以。
王丽红又问他:你一直在这打工吗?
小伙说:我其实是清华的留学生,在这勤工俭学的。
王丽红很惊讶,眼前这个人竟然和她是校友,二人一番聊天下来,互相知道了姓名,还留下了联系方式,王丽红这才知道黑人小伙叫苏玛,他的老家在非洲乌干达。
其实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便加强了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其中与非洲各国的关系更加紧密。
有了这个基础,各国间也时常会交换留学生进入各个大学学习,与王丽红无忧无虑的家庭不同,苏玛所处的家庭环境并不好,为了留学生这个名额,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虽然学业上不需要支付费用,但生活费对于苏玛来说还是很有压力的,为了不添加家里的负担,他一直在找工作,也想通过勤工俭学要养活自己。
苏玛长得人高马大,加上一口流利中文,所以找到了工地的工作,一到暑假,他便来工地做苦力活,赚取生活费。
通过长时间的接触,苏玛和王丽红的感情迅速升温,那个时候王丽红经常来工地卖东西,而苏玛也总会发动工友支持她,每天二人都要热聊一会,一来二去,二人就走到了一起。
与普通的情侣一样,他们也会在公园散步,一起去食堂吃饭和去图书馆看书,不过这样的感情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祝福,有些人会在背后议论纷纷,对此王丽红态度很坚定,她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很快王丽红的家人知道了女儿谈恋爱的事情,当知道她恋爱对象是个非洲小伙时,全家人一致反对了这场恋爱,并要求她从此不要和黑人来往。
王丽红不听,还毅然的决定和苏玛一同回到非洲生活,这个晴天霹雳让她的母亲每天以泪洗脸,父母也一夜白头,他强硬表示,如果女儿不跟苏玛分手,他就亲自送女儿去国外读书,让两个人再也不能相见。
王丽红以绝食来违抗父亲的意志,但父母怎么也不忍心让女儿去那么贫困的地方,所以即便女儿再怎么坚持,他们都没有松口。
王丽红的父亲知道女儿的脾气,所以强行联系了日本的学校,企图令女儿和苏玛断开联系。
被送到日本后,王丽红的心情很绝望,她以为这场刻骨铭心的恋爱要画上句号了,没想到苏玛竟然也跟着来到了日本。
这次王丽红喜极而泣,也更让她坚定了和苏玛走下去的决心,等到了1996年王丽红一毕业,她便毅然的跟随苏玛去了非洲,得知了消息的父母,一下子气的晕厥了过久。
在非洲,苏玛为王丽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来欢迎这个为他奔赴异国他乡的东方姑娘。
在非洲,苏玛地位很高,当地的百姓也很尊敬王丽红,可好景不长,逐渐的,非洲的许多习惯和风俗让王丽红难以接受,双方的文化差异一下子就显现了出来。
非洲盛行一夫多妻制,王丽红不远万里跟随丈夫,自然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丈夫,苏玛也承诺不会再娶,可王丽红心中始终有根刺,担心丈夫会背叛自己。
再者要吐槽的一点是,非洲这个地方不讲究计划生育,很多女人都沦为了生育机器,王丽红作为清华的高才生,自然不甘心在家相夫教子。
诸多的问题让王丽红很难适应,时间久了她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可嫁人了已经不能回头,她只能强迫自己融入当地的生活。
好在苏玛始终待她如一,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在王丽红提出要追求新的生活时,苏玛也在背后全力支持她。
想了很久,王丽红认为非洲人民贫穷的一大部分原因是思想太落后了,要治根就得把教育抓上去,她决定在当地开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当利用到充分的资源后,王丽红在乌干达建立了一所中学。
鲁扬子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教师人才,王丽红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她后来又开办了一所汉语学校,从中国聘请了许多专业老师,教授当地的学生汉语。
王丽红的事业搞得风风火火,在生活上,她始终与丈夫相敬如宾,二人还养育了几个孩子,王丽红通过自身的努力,一直想向父母证明,她当初的决定没有错。
不过在非洲多年的生活和工作,让她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以至于许多老同学在25年后看到她时,差点没有认出来。
有人认为王丽红去乌干达,导致了人才流失,而且对于父母来说,这是很自私的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输出,能让全世界的人民更加了解中国,这也是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方式,各位看官又是如何认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