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在统计西汉对匈奴发起进攻的时机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双方一半以上的战争发生在春天,夏天大约占四分之一,而秋天和冬天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另外,史书《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时期,匈奴女子在春天容易流产。为何会有这两个现象的出现?两者有没有联系?
汉朝主要从事农耕生产,而匈奴则是以游牧为生,两者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双方之间的战争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对汉朝来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相较于秋天这个收获且繁忙的季节来说,有了很多空闲时间和精力打仗。
反观匈奴,春天却是他们最衰弱的时候。游牧民族以放养牲畜为生,冬天就是牲畜最大的敌人。虽然在进入冬天之前,匈奴人会寻找山谷或者靠近山边坡的冬场暂时定居下来。可是一旦遇到大雪灾,牲畜便会被冻死、饿死。牲畜死了,匈奴人便没了食物来源。即使牲畜熬过了冬天,等来了春天。但刚过完冬天的它们,由于需要御寒,脂肪早已耗尽,羸弱不堪。春天的牧草也不丰盛,匈奴人不得不小心地不断转移居住地,寻找水草丰盛的地方,让牲畜好好养膘。这给了汉军机会,只要找到他们的居住地,便可以“趁他病,要他命”。
另外,冬天也是匈奴人和草原上的牲畜繁衍后代的季节,大多数匈奴人会选在冬天要孩子。这意味着到来年春天时,匈奴女子和牲畜已经进入了孕期。这时汉军发起进攻,因战乱匈奴人不得不逃命,怀了孕的匈奴女子和牲畜在奔波中流产。
对匈奴来说,最佳作战时机是秋天和初冬。那时候,他们一年的游牧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牲畜和战马已经被草地养得肥肥的,如俗语所说“秋高马肥”。加上秋天降雨稀少,天气干燥,匈奴用得比较多的作战武器弓弩正处在最强劲的时期。可以说,秋天的匈奴是兵强马壮的时候。
另一边的汉朝,却是最繁忙的季节。庄稼需要收割,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完成此事。所以,此时抽不出多余的兵力来作战或者防御匈奴。而匈奴也知道秋天是大举侵犯、进攻汉朝的好机会,故不断侵扰边境,甚至抢走百姓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夺回去过冬,让边境的军民苦不堪言。
在第一次反击匈奴的战争中,名将卫青也吃了不少苦头。朝廷开始思考为何汉军会打不过匈奴军队?后来,有人发现秋天是匈奴人战斗力最强的时候,难怪此时攻打它会如此艰难。根据两朝的特点,汉朝的君臣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春天才是攻打匈奴的好时候。
所以,第二年春季卫青再次率领汉军出征匈奴,结果斩杀了1万多匈奴军,俘获了数十万头牲畜。自此,汉军攻打匈奴大都选择了春季,为汉朝带来了一次次的胜利。最终,让匈奴不敢在侵犯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