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廖耀湘的如意算盘:打彰武就能掐住东野七寸,却忽略一点弄巧成拙
迪丽瓦拉
2025-09-16 09:31:50
0

1948年10月12日,在成功占领彰武后,国军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接待了由南京亲自派来、担任总统府参军的罗泽闿。作为蒋中正身边的红人,罗泽闿亲自前来,跟随廖耀湘一同参观了彰武。期间,廖耀湘带着得意的心情向罗泽闿介绍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并特别强调,彰武虽然看似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其战略意义极为重大。一旦掌握了这里,就等于抓住了东北共军的“七寸”要害。

那么,廖耀湘这番话究竟有何依据呢?彰武真的如此关键吗?要了解这一点,还得从几天前的事情说起。

一、自负的廖耀湘

1948年10月1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进行了包围,同时国军为了解救锦州,迅速集结了东、西两大兵团,打算以东西对进的方式夹击东野主力,决战锦州城下。然而,最初担任西进兵团司令的廖耀湘对出兵锦州的命令持强烈反对态度。

在廖耀湘看来,出兵锦州无疑是自投罗网。按照他的判断,一旦部队离开沈阳,必定遭遇东野的分割包围,几乎没有胜算。可问题在于,蒋中正早已下达命令,任何理由都不能推脱,于是廖耀湘开始思考如何最大程度减少风险。

按照老蒋的计划,廖耀湘应该带兵南下,从沈阳沿北宁线迅速赶到锦州。然而,廖耀湘心生一计,决定带着部队先到沈阳西部的新立屯,然后再转北攻彰武。做出这一决定并非毫无原因,首先,他担心如果直接奔赴锦州,不仅可能没能解救锦州,还可能导致沈阳失守,那时责任将落在自己头上,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廖耀湘决定先在彰武等一等,看看锦州那边能否坚持住。

如果锦州能持久,那廖耀湘便可在周围形成包围,协同范汉杰夹击东野,既解救了锦州,又能完成任务。若锦州迅速失守,至少能为自己争取到撤退时间。最终,若局势真不妙,他还能撤回沈阳以保全自身。

为了说服老蒋同意他的计划,廖耀湘还特别指出,彰武是东野重要的后勤补给中心,攻占此地能够切断东野的补给线,削弱其持续作战的能力。这个理由得到了蒋中正的批准,因为老蒋此时已经对整体局势束手无策,唯一的目标就是尽快出兵解救锦州。

10月8日,廖耀湘开始集结西进兵团。西进兵团实力强大,包括新1军、新6军、新3军、49军、71军等多个王牌部队,总兵力达到10万人。为了确保部队执行顺利,廖耀湘特地向全体官兵进行了动员讲话,强调彰武的重要性,并下令务必攻占这一战略重地。

10月11日,西进兵团攻占彰武外围阵地后,廖耀湘的先头部队新3军已抵达彰武城下,随后新1军50师也赶到,双方汇合后,联合展开了空中轰炸,最终在10月12日凌晨成功占领了彰武。

此时,南京方面迅速发布了战报,称“国军进展神速,共军节节败退,占领战略要地彰武,切断共军后方补给”,这让廖耀湘一时间成为了战场上的焦点人物。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彰武到底是不是东野的后勤补给重地呢?如果是,那为何廖耀湘能够如此轻松地占领这里?

二、东总的部署

从某种角度来看,彰武确实是东野的后勤补给重地。廖耀湘在占领彰武后,缴获了大量粮食,并将其通过军用卡车运送到沈阳,极大地满足了西进兵团的补给需求。这证明了彰武在东野的后勤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拿下彰武意味着切断了东野的生命线。

然而,东野为何让廖耀湘轻松占领彰武呢?其实,这正是东野有意为之。在廖耀湘发兵进攻之前,东野的五纵和六纵曾多次在彰武附近与国军发生冲突。10月9日,五纵的15师和13师在彰武以北的叶茂台与新3军展开激战,双方经过反复争夺,最终撤退。而在彰武县城,14师与敌军激战了八个小时,才最终撤退。

这些动作显然表明,东野并非不敌,而是有意让出彰武,诱使廖耀湘继续北进,而不是赶往锦州增援。东野的战略意图很明确,既然廖耀湘选择进攻彰武,那就让他在这里多待几天,拖延其北上的计划,从而为锦州战役赢得宝贵的时间。

三、廖耀湘的失误

廖耀湘所犯的一个重大失误,便是忽视了东野在锦州前线的补给问题。锦州战役的战况愈发紧张,前线的物资消耗极大。如果补给线一旦断裂,东野的前线必然陷入困境。廖耀湘认为,占据彰武可以切断东野的补给线,从而迫使东野放弃锦州。然而,东野并没有坐以待毙。

为了弥补这一点,东野不仅迅速动员了当地群众,还开辟了两条全新的补给线,确保锦州前线的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位。第一条通道从甘旗卡经过库伦旗到达阜新,第二条则是从通辽经余粮堡等地直通北票,长达数百公里。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艰难的环境中,数以万计的地方群众主动加入修路队伍,不分昼夜地帮助修筑运输路线,最终保证了补给线的畅通。这一切是廖耀湘和国军所未曾预料到的,尽管他们在战术上精心设计,但最终却因为忽视了人民的力量,导致战略失误,未能实现他们的预期目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八... 1937年的陕北黄土高原上,宋时轮站在简陋的窑洞前,手中紧握着刚送来的任命书。纸张在凉风中发出哗啦哗...
原创 燕... 公元前227年,一个寒冷刺骨的夜晚,风声呼啸,燕国王宫内的气氛凝重。太子丹站在皇宫的高台上,凝视着那...
反叛的修正:保守派试图掩盖过去... “停止监视我们”/图片来源:Raimond Spekking, 维基共享资源历史学家、教育家、学生和...
原创 武... 科举,大家常常会联想到的是寒窗苦读、后花园中的落难公子中状元,或者范进中举的典型故事,这些情节虽然贴...
当明朝成了流量密码,喜羊羊都被... 在前段时间的《让子弹飞》映后交流时,姜文曾说自己在中戏的艺术概论课上学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作品离开作...
原创 昔... 名将功成后同框的照片并不少见,但若是在他们功成之前,且是多位初中级军官同时合影,那样的画面就极为罕见...
原创 上... 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央于8月26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讨论毛主席赴重庆进行谈判的问题。毛主席在会...
原创 美...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先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确保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
原创 1...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实现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敌的局面。到达陕北的红军部队被统一编组为八路...
原创 李...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每段都保持原意,增加细节,字数差不多地改写一遍。 --- 一、李隆基急眼了 公...
原创 李... 好的,我会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李... 历史对许多大臣的评价各不相同,有的人因“汗马功劳”受到赞扬,有的则因“贪赃枉法”而遭批判。但有一位历...
2025(乙巳)年公祭中华人文... 央广网天水6月21日消息(记者李红军)6月21日,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甘肃...
原创 郭... 1943年,彭启超来到延安,拜见了他的伯父彭德怀。没想到一见面,彭德怀的第一句话就让他愣住了:“如果...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铁血儒将...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在这段烽火岁月中,有一位文武双全,骁勇善战的将...
同在非洲,为什么摩洛哥人不是黑... 一提到非洲,就联想起贫穷、落后、艾滋病和黑人,其实那是由于知识的贫乏。 就像60年代的时候,我们只知...
原创 明...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段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文字量也尽量保持接近原文。 --- ...
原创 仁... “仁寿宫之变”看似是一场隋炀帝杨广为了迅速上位而在宫廷内发动的权力斗争。然而,这场变动背后,其实隐藏...
原创 毛... 毛主席是一位睿智、博学的伟人,他不仅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还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待人。然而,...
为什么关羽打个樊城,降个于禁,... 赤壁之战后,刘备、曹操、孙权三方集团更加复杂化,不能完全以关羽单方面攻打樊城来看待这件事,而是要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