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隆基抱起一位9岁男孩说:这是霍去病的遗孤,我收他为义子
迪丽瓦拉
2025-09-16 11:33:37
0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每段都保持原意,增加细节,字数差不多地改写一遍。

---

一、李隆基急眼了

公元714年,也就是大唐开元二年,李隆基突然收到了边疆传来的紧急军情报告:吐蕃军队突破防线,人数多达十余万,接连攻破了大唐数座城池,兵锋直逼中原核心地带。

李隆基听闻此事,怒火中烧。回想当年玄武门之变刚结束,李世民刚刚登基,突厥就趁机闹事,迫得李世民不得不亲自单骑出使谈判,最终促成了“渭水之盟”。如今我才刚刚稳固皇位,吐蕃却又趁机来犯,难道他们以为大唐依旧是昔日那个初创时期的弱国?

李隆基急于亲自御驾亲征,但朝中大臣纷纷劝阻。毕竟他的皇位来得有些蹊跷,还未完全稳固,现在若亲自出征离开京城,一旦玄武门事变重演,或有他人趁机篡位,朝局将更加混乱。李隆基只得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稳住大局。

于是他决定派遣名将薛仁贵之子薛讷挂帅,前去率军教训吐蕃一番。

薛讷心中虽有不满,刚刚在北方契丹战场上厮杀了个遍,现在又要调往西南对付吐蕃,颇觉疲惫。但听说皇上亲自有御驾亲征之意,立刻明白此次战事紧迫,毫无退缩之意。抱怨归抱怨,还是得马上出征。

让人疑惑的是,开元年间的大唐为何还要四处与周边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

这都得怪那位“唯一女皇”武则天。她虽然夺得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头衔,但在位期间,契丹、突厥、吐蕃等敌军轮番进攻,大唐版图大幅缩减。开元初期,李隆基必须拿起刀枪,一步步把失去的疆土收复回来,重塑大唐的荣耀。

就这样,奠定开元盛世基础的一场关键战役正式打响。薛讷命甘肃驻军王海宾充当诱敌敢死队,吸引吐蕃主力深入包围圈内,然后其余将领合围,务必一举击溃敌军。失败意味着李隆基不会轻饶,而他们在战死前还得担心被砍头。

王海宾身份显赫,出自太原王氏,这也是李隆基皇后娘家,算是“半个皇亲”,且他对甘肃地形十分熟悉,是此役最佳人选。

王海宾英勇作战,虽被吐蕃大军重重包围,但依旧气势如虹。按原计划其他将领应及时出击协助包围,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众将嫉妒他的战功,故意按兵不动。王海宾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等到敌军消耗殆尽后,其他将领才慌忙发起攻击,最终大获全胜。战后据记载,大唐军斩首一万七千余人,缴获马匹七万五千匹,牛羊十四万头,战果辉煌。

薛讷虽痛惜王海宾,却也只能愤慨地写下他的战功,上奏皇帝以表彰其英名。

---

二、霍去病的遗孤

李隆基得知这场大胜,欣喜若狂,急忙下诏追封王海宾为左金吾大将军以示褒奖。庆功宴上,李隆基亲自命人将阵亡将军的遗孤接来慰问。

一个年仅九岁的男孩哽咽着来到众人面前,哭得衣襟血痕斑斑,他就是王训。李隆基凝视着这个孩子,仿佛看见了当年年幼的自己:那时母亲被祖母武则天残忍杀害,他也是如此痛哭。

只有经历过相似的痛苦,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悲伤与无助。

李隆基快步走上前,将王训一把抱起,声音哽咽地说:“这是霍去病的遗孤,我收他为义子,赐名‘忠嗣’。”从此,王训改名为王忠嗣,被李隆基亲自养在宫中。(据《新唐书》记载:王忠嗣因父亲早逝,年幼时就被赐名,成长于宫廷多年。)

童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李亨(后唐肃宗)也常与王忠嗣一同玩耍。李亨学文治,王忠嗣则学武艺,李隆基显然是把他当做霍去病的继承者来培养。

王忠嗣长大后被派往代州镇守,主要防范契丹。然而,这让李亨十分焦虑。王忠嗣率军频频出击契丹人,打得契丹人苦不堪言,令其郁闷至极。

契丹游牧民族在城外艰难谋生,而王忠嗣却在城内外横冲直撞,逼得契丹人“无路可走”,这无疑惹恼了不少人。

因为王忠嗣是皇上义子,所有关于他的动向都必须让李隆基知道。潜台词是,谁也不能随意管他,皇上自己管。李隆基不以为意,但李亨却越发担心,因为他与王忠嗣感情深厚,且自己的亲戚还嫁给了王忠嗣。

李亨遂向李隆基请求,让王忠嗣回京。王忠嗣回来后时常神情恍惚,或哭或沉默,愤愤不平父仇未雪,难以释怀。

李隆基只得再次派他去河西前线,交代河西节度使萧嵩一定要照顾他,允其学习军务,但务必别让他走上“吐蕃的路”,把敌人逼得无路可走。

萧嵩见状苦笑:“皇上这是给我派了个小祖宗啊。”但还是照顾得妥妥帖帖。

李隆基和李亨虽为帝王,内心对王忠嗣却真挚如兄弟,感情深厚。但对王忠嗣来说,他的心里只有复仇与荣耀,怎能长期被温室般保护?

---

三、七百唐军砸场子

王忠嗣到河西后,天天嚷着要出征讨伐,但节度使萧嵩屡次拒绝,连一兵一卒都不让他带。三年过去了,战绩寥寥。

公元733年,萧嵩屡建战功,被召回长安出任宰相。临行前,王忠嗣恳请:“将军,您回京皇上肯定会问我这些年战绩。我如今空有名号,丢了面子,也让您难做。不如给我点兵马,哪怕小打小闹一场,也好交差。”

萧嵩思虑再三,给了他七百骑兵,心想“七百人最多扰扰吐蕃,绝不会搞大事。”

没想到王忠嗣听说吐蕃赞普将举办盛大阅兵,竟带着这七百骑兵直接冲进吐蕃军营,砸场子去了。

吐蕃赞普闻讯怒不可遏:“这点人马竟敢来闹场子,给我狠狠教训他们,一人不留!”

战斗异常激烈,七百唐军如魔鬼降临,尤其王忠嗣身先士卒,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吐蕃数万大军竟难以击溃这小股劲旅,甚至有吐蕃赞普的贴身护卫阵亡。赞普惊慌,命令后撤寻求更安全之地指挥。

这一撤令帅旗一同后退,令吐蕃军误以为大唐援军来袭,军心动摇,陷入混乱。

王忠嗣见状,也误以为援军已至,士气大振,发起猛攻。吐蕃军彻底溃败,七百唐骑如虎入羊群,大肆屠杀。

此役后,唐军斩杀吐蕃数千精锐,缴获无数牲畜和辎重。王忠嗣修筑京观,祭拜父亲后神色自若地回报战果。

萧嵩感叹如梦初醒:“昔日李靖、李绩、苏定方率兵几百、几千直击敌军,玩追击千里游戏,今日我也见识到了。”

李隆基更是喜不自禁,登勤政楼向群臣宣扬王忠嗣战功,展示缴获战利品。

大唐霍去病新一代名将王忠嗣横空出世,接连打击吐蕃、契丹、突厥,重振大唐威风,扫清武则天时期的耻辱。

公元745年,王忠嗣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权势远超后来的安禄山“三镇节度使”。然而,这正是大唐风云突变的开端……

---

四、王忠嗣不死,安禄山不反

公元746年,李隆基对儿子李亨起了猜忌,开始打压其势力。韦坚、皇甫惟明相继被贬,还逼李亨休妻韦氏。王忠嗣因与李亨关系密切,也逐渐被李隆基怀疑。

次年,王忠嗣被李隆基下令逮捕入狱,罪名是石堡城之战中拒绝援救董延光,导致惨败吐蕃。

此外,权相李林甫贿赂其部将,诬陷王忠嗣企图扶持李亨篡位,不忠于皇帝。

李隆基大怒,召来王忠嗣旧部哥舒翰接任节度使。哥舒翰泪流满面,誓言舍弃一切保全王忠嗣性命。

李隆基感慨哥舒翰忠诚,却对王忠嗣更添猜忌,将其贬为汉阳太守。

两年后,王忠嗣神秘暴亡,年仅四十五岁。

《新唐书》评价道:“王忠嗣才华卓绝,战必胜攻必克,安禄山之乱萌芽,实出于此人之局。奈何不免谗言,最终死于非命。古往今来,忠贤多于国家计谋熟练,却难保自身平安者,何其多也。”

这话的潜台词很明显:若王忠嗣不死,安禄山绝无反叛之日……

---

这样改写,你看有没有符合你的要求?要不要我帮你润色成更正式点或更口语化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
原创 华... 曹操被普遍认为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能在治国安邦上有所作为,而且在乱世之中也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和军...
胡建东:瑞金货币史上具有别样意...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当年的“赤色首都”瑞金,以国家名义发行过钞票。此前二年,为对抗即将来临...
原创 八...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名解放军军官在前往法国参加航空展的途中,决定放弃回国,选择滞留海外。这位军官名叫...
原创 古... 在谈到中国古代历史时,万户侯这一荣誉往往频繁出现,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被封为万户侯的人物。例如,西汉...
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 中新网重庆11月22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22日在重庆启幕。 围绕“信...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