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最看不起哪种人?曾痛斥: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直不起腰
迪丽瓦拉
2025-09-16 11:05:04
0

毛主席是一位睿智、博学的伟人,他不仅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贡献,还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待人。然而,有一类人,他始终心生蔑视,那就是奴才般的人。

1956年,在撰写《论十大关系》时,毛主席在文中写道:“做人不要做贾桂,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他对那些屈从于他人的奴性行为的鄙视。在后来,毛主席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演讲《论十大关系》时,提到这一段话,也引起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贾桂是京剧《法门寺》中的一个丑角,他的身份是一个太监。用“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来形容他,似乎再合适不过。毛主席借用这一角色的特点,实际上是在深刻揭示某些人屈服于权威、不敢挺直腰杆的悲哀。他用这样生动且有力的比喻来抨击那些没有独立思考、只会盲目奉承他人的人。

京剧《法门寺》改编自明朝初年的一段真实历史,剧中的情节大多有其历史依据,而贾桂这一角色则是戏剧创作的虚构。在清朝和民国时期,京剧成为了人民日常娱乐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民国动荡的年代,人民往往在戏剧中寻得一丝慰藉。毛主席出生在这个年代,当然也深受京剧的影响,尤其是《法门寺》。即使在延安艰苦的岁月里,毛主席也曾趁空闲之时观看过四次《法门寺》,堪称这出剧的忠实粉丝。

但与许多人只是看热闹不同,毛主席在观戏时,总能从中感悟到深刻的道理。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实现国内和平,毛主席毅然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蒋介石作为东道主,在谈判间隙邀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厉家班”京剧团演出,意在缓解大家的紧张气氛,然而蒋介石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得而知。

在演出前,蒋介石让与会的各方选戏,他自己点了《穆桂英挂帅》,毛主席则选了《法门寺》,而民主派则选择了《将相和》。从这些选择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重庆谈判气氛的紧张。蒋介石表面和气,实际上却是心怀“挂帅出征”的决心;民主人士选择了《将相和》,希望两党能够和平共处;而毛主席点《法门寺》则隐藏着更深的含义。

毛主席和蒋介石的代表坐在最前排,而国民党的一些高层则坐在他们身后。演出开始之前,这些高官们故作低声交谈,实际上是在谈论美国援助的情况,声音非常大,明显是要让毛主席听见,借此展示他们手中的武器有多么强大,企图给共产党一个威胁。然而,毛主席岂是容易被吓倒的人,他只是在欣赏台上的精彩演出。

当演出进展到《法门寺》时,贾桂这位小太监被要求坐下,但他毫不犹豫地说道:“甭坐了,奴才我站惯了。”毛主席指着贾桂对身边的人说道:“你看看这个贾桂,戒不掉的奴性,别人让他做下都不敢做,没半点主见!”毛主席言辞犀利,声音不小,国民党高官们当然听到了,纷纷意识到毛主席这是在回应他们之前的低语,实际上是在批评他们是“贾桂”,是那些盲目顺从、唯命是从的奴才。即使蒋介石也为之一愣,脸色微变。

毛主席将贾桂作为批评的对象不仅仅是偶尔的例子。1949年,中央政府从香山迁至北平后,毛主席带领政协同志们在北平长安大戏院观看了《法门寺》的演出。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对大家说:“贾桂这个奴才,真是奴才中的典型。他听命于刘瑾,刘瑾虽然是大太监,还有自己的算盘,而贾桂只知道点头哈腰,听从命令,毫无主见,哪里有一点骨气!”与会的人纷纷表示赞同,毛主席的分析非常到位。他指出,太监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往往缺乏独立的思维,最终变得软弱、没主见、没有骨气。

毛主席进一步强调:“我们现在身边有很多‘贾桂’,在长期的苦难中,他们逐渐丧失了作为人的自尊和独立。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情况出现!自尊和骨气是做人最基本的底线,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者,我们更不能受这种奴性影响,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能有丝毫的奴才气!”由此,毛主席三番两次用贾桂这一形象,批判了那些没有骨气、没有独立思想、盲目顺从的人。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到贾桂,显然不是单指国民党,而是有更深的含义。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放眼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刚刚成立,和苏联的关系亲密无比,苏联无疑是我们最强大的盟友和朋友。在这个百废待兴的时期,苏联的帮助对中国的重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毛主席意识到,依赖他国的帮助并非长久之计。

毛主席曾在给第二机械工业部的批示中提到:“我们要尊敬苏联的同志们,但绝不能盲目从众,不能做贾桂!”这里的“贾桂”显然指的是盲目依赖苏联的态度。毛主席意识到,虽然中苏关系目前友好,但如果中国过度依赖苏联,将会丧失自主发展的能力,这无疑是一种奴性。

随着时间推移,毛主席的预见性得到了验证。到了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渐发生裂痕,最终演变为敌对。毛主席早期的警觉和指示,正好为中国后来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国际环境充满敌意时,中国必须依靠自己,不能过于依赖任何外国。正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自力更生,甚至在六十年代,在国际压力巨大的情况下,通过自主研发“两弹一星”,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今天,虽然中国已经不再存在宫刑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但依然有不少人在精神上甘愿做“贾桂”,屈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失去了主见和骨气。毛主席所提倡的自尊、自主、独立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华夏民族拥有自己的精神面貌,今天那些盲目崇拜西方、贬低自己的人,应当深刻反思。正是新中国将我们从奴役的深渊中拯救了出来,没有中国的支持,他们又怎能在如今安逸的环境中生活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毛主席一生只出国两次,目的地都是苏联。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之前,毛主席曾三次主动提出要访问美国,但都...
原创 隋...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选择的太子是长子杨勇。然而,杨坚最终废除了杨勇,改立了次子杨广。那为什么杨...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经典故事,其中的英雄们各显神通,既有智慧的较量,也有力气的拼搏,非常热...
原创 华... 曹操被普遍认为是乱世中的英雄人物,他不仅能在治国安邦上有所作为,而且在乱世之中也展现出非凡的政治和军...
胡建东:瑞金货币史上具有别样意...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当年的“赤色首都”瑞金,以国家名义发行过钞票。此前二年,为对抗即将来临...
原创 八... 上世纪80年代末,一名解放军军官在前往法国参加航空展的途中,决定放弃回国,选择滞留海外。这位军官名叫...
原创 古... 在谈到中国古代历史时,万户侯这一荣誉往往频繁出现,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被封为万户侯的人物。例如,西汉...
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年会在重庆召... 中新网重庆11月22日电 (记者 钟旖)中国新闻史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22日在重庆启幕。 围绕“信...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