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创作大赛
根据统计,开国将军中有五位将领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晋升,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那么,这五位开国将军究竟是谁呢?
彭明治是五位升职较快的将领之一,他出生于湖南常宁,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漫长的军旅生涯。彭明治不仅参与了影响深远的南昌起义,还在三河坝战斗中英勇作战,然而他在与敌军的激烈战斗中受重伤,昏迷不醒。幸运的是,他被当地的民众救起,并在恢复意识后继续追寻红军的大部队。然而,红军已早早转移,直到1930年,彭明治才重新找到了红军并加入其中,正式踏上了自己的革命之路。
1949年,彭明治依然在军队改编之前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7旅旅长这一职务。然而,随着东北野战军改编成第四野战军,彭明治在一次改组中脱颖而出,他不仅跳过了师长和军长的职位,直接成为第13兵团的副司令员,这一晋升迅速的过程,让他成为当时升职最快的将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彭明治转向了外交领域,担任了驻波兰大使。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并出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王新亭是一位典型的军政双全的开国将领,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军队高级将领,升迁速度惊人,三年之内便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军级指挥官,可以说是“英雄出少年”。在解放战争前,王新亭主要负责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曾担任红四方面军组织部部长、八路军386旅政治部主任等职务,与陈赓将军并肩作战。
然而,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王新亭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在山西地区的解放战争中,成为徐帅手下的得力干将。在临汾战役和晋中战役中,他指挥的第八纵队充当了主力尖刀,成功摧毁了阎锡山的军事力量,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王新亭继续从事政工工作,先后担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担任济南军区政委、代理司令员等重要职务。
陈锡联可谓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开国将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锡联仅担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是一位副师级的指挥官。然而,抗战期间,他成为了八路军129师的主力团长,带领部队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年仅34岁的陈锡联成为第二野战军的兵团司令员,成为全军最年轻的兵团指挥官。更令人称道的是,陈锡联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人民军队首任炮兵司令员,之后又相继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理以及政治局委员等重要职务。作为一位开国上将,陈锡联的升职速度可谓是最快之一,且在他执掌军队时,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信任,成为伟人晚年的重要依靠。
李德生是另一位升职速度极快的开国少将。在解放战争前,他只是师级别的将领,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晋升速度显著加快。李德生调入北京任职,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又担任了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李德生当选为政治局常委,成为委员会副主席,掌握了重要的权力。这种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重要职位的开国将领并不多见,而李德生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汪东兴也是一位在职务上迅速晋升的开国少将。虽然他在革命战争时期并非战功显赫的军事将领,主要负责我军大本营的警卫工作,但他的工作能力却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在抗战胜利后,他负责地方农业建设,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了上级的任命。汪东兴调入京任职后,成为办公厅主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会议员和常委,同时还担任政治局常委,行政级别达到了正国级,成为少数几位能够跻身这一级别的开国将领之一。
总结: 彭明治、王新亭、陈锡联、李德生、汪东兴等五位将领都是开国时期晋升最快的军官。若论职务最高,李德生和汪东兴无疑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是陈锡联。五位将领不仅各自成就斐然,而且他们的升职轨迹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建设和领导层选拔的特殊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