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教授金兰都:一趟中国之行,击碎了我对于中国的盲目优越感
迪丽瓦拉
2025-09-16 13:33:32
0

在公元1443年,韩国的世宗大王创立了训民正音,并在三年后正式公布了这一朝鲜文字的创制成果。那时,朝鲜半岛的大多数平民并没有接触过文字,也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系统。甚至连上层社会的统治者所学的也只是汉字,之后他们才在汉字的基础上,结合本土特色,创造了专门为上层阶级服务的“吏读文”。

训民正音的出现,开启了普通百姓认知普及的道路。虽然这一文字系统早在15世纪中期就已发布,但直到近代的20世纪,表音字母才被广泛应用。即使如此,韩国的统治阶级仍旧偏爱使用汉字,直到1948年,韩国废除了汉字,才彻底告别了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历史舞台。

语言与文字是一个民族最直接的身份象征,任何提到“方块字”的人,几乎都会立即联想到中国。尽管韩国和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自近代以来,双方的关系逐渐变得复杂微妙,尤其是韩国民众的心态,常常流露出一种盲目的优越感。这种心态在韩国学者金兰都的中国之行中,得到了明显体现。

2015年,韩国的KBS1电视台推出了一档名为《明见万里》的节目。在该节目中,金兰都教授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为韩国观众讲述中国的现状,并对韩国的发展进行反思。节目中提到的中国发展现状,涉及到许多前瞻性的议题:比如当时“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高铁网络的扩展,以及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崛起;其中,关于共享经济、人口问题的分析,至今看来仍显示出金兰都教授的远见。尤其是网购和移动支付已经在中国普及,而共享单车更是成为了许多人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此外,他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担忧,也与如今韩国的困境高度契合。

金兰都教授原本担心韩国是否会步入日本的后尘,但如今看来,他的担忧已成为现实。2015年,韩国的死亡人数首次超过出生人数,标志着人口负增长的开始,生育率持续下降,至2022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降至0.78,成为全球最低。与此同时,韩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年轻人对生育的意愿几乎降到冰点,这与几十年前的日本情况如出一辙。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韩国民众的幸福感逐年下降。

然而,在金兰都教授提出这些问题时,他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理解与反思。反而,节目播出后,遭遇了韩国国内的广泛嘲讽。大多数韩国人对中国的发展现状依然不认同,依旧抱持着陈旧的观念,认为中国还处于初步工业化阶段,依旧落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韩国民众当时的心态如此排斥中国呢?

国民心态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朝鲜半岛,自古以来一直处于大国夹缝中,成为中国和日本等大国的附庸。虽然这种国家身份并不意味着对其的贬低,但一个小国生存的艺术往往是依赖妥协与朝贡制度。在古代,朝鲜曾多次朝贡中国,且多次成为中国王朝的朝贡国,依附于大国的庇护之下,这一历史状况使得朝鲜半岛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较为薄弱。

随着近代历史的演变,尤其是中国与外部列强的冲突,朝鲜半岛的国际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二战后,随着美军驻扎韩国,韩国成为了美国的前沿阵地,得到了大量物资援助和军事支持。美国对韩国的支持,使得韩国经济和国民体系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然而,尽管韩国在美国的扶持下取得了显著进步,韩国的军队数量仍然受到美国严格控制,甚至连本国的警备部队都无法超过三万人。这一方面展示了美国对韩国的控制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韩国的独立性在当时依旧非常薄弱。

战后,美国凭借着大量的战争财产和军事贸易成功崛起,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领袖,影响力巨大。日本和韩国则成为了美国的“马仔”,在美国的资助和技术支持下,迅速发展经济并实现现代化。尤其是日本,在1995年达到了4.42万美元的人均GDP,甚至超越了美国。而韩国,经过战后的重建,也达到了3万美元的人均GDP,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确有了一些“傲气”的资本。

然而,这种从贫困到富裕的飞跃,往往伴随着急功近利的心态。一个曾长期依附于他国的小国,突然站上了国际舞台,自然有了炫耀的冲动,而中国作为曾经的天朝上国,自然成为了最好的对比对象。尽管在90年代,中国的发展相对滞后,但两者发展面临的挑战天差地别。中国的庞大人口、复杂的国情、繁重的农业基础设施以及稳定的边防等各方面都需要精心协调,这与韩国的经济发展之路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确保各项民生、基础设施等问题的平衡,同时不牺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某些时间段内,发展略逊于韩国并不奇怪。而韩国的飞速发展,虽然建立在美国的支持下,但其后果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财阀权力的膨胀等。至今,韩国社会的矛盾也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老龄化、低生育率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政府亟需解决的难题。

金兰都教授或许早已看到了韩国社会发展的隐患,因此他希望通过这档节目来唤醒年轻人。然而,韩国的年轻人并未理解他的警示,反而对他的观点进行嘲笑。许多人甚至宣称:“韩国不需要追赶任何国家,应该是中国和日本追赶我们。”金兰都教授无奈回应道:“全世界只有韩国看不起中国,但中国早已不再把韩国放在眼里。”

从总体来看,金兰都对中国的发展有着较为客观的评价,尤其是他对中国的经济成就和社会变革给予了充分认可。然而,更多的韩国人并没有亲身到中国了解真实的情况,他们依旧停留在对中国的偏见上。正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他们对中国的崛起缺乏深刻的理解。

此外,金兰都教授依然带有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在韩国赚取利润的现象,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满,认为这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他更是认为中国就像一头崛起的大象,韩国应当借助自身的优势来“驭象而飞”。这一言论无疑表现出对中国崛起的戒备心理。金兰都虽然在表面上展现了较为客观的立场,但这一观点无疑透露出他对中国崛起的潜在不安与警惕。

国与国的关系一直相互影响,正如2022年世界杯期间的啦啦队现象所体现的那样,韩国的啦啦队虽然美丽,但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花瓶般的装饰,缺乏体育竞技的力量与激情。相比之下,美国的啦啦队虽不如韩国那样美丽,却展现出更多的自信与活力,这种精神状态背后,正是国家强盛的象征。

正如古人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强大的国家会激发民众的自豪感与自信。在中国的大唐盛世时期,民众无论贫富,都能够昂首挺胸,体现出国家的自信与底气。而如今的韩国,尽管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民众的精神面貌依然显得矛盾重重,既有自傲的姿态,又带有深深的不安。这种矛盾的心态,或许正是韩国在国际舞台上尴尬地位的根源。

同样的,面对未来的发展,中国也应当放下对东南亚国家的偏见,尤其是对印度和越南等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岳飞少年时跟随乡里的周同学习射箭,能够左右开弓。后来,他又跟随枪术大师陈广学习技击,成为一县之内无敌...
原创 张... 张士诚原名九四,出身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至正十三年(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魂,一名奸臣,一场悲泪,一世宿命。时至今日,秦桧的名字仍然是千古骂名,而忠诚英勇的岳飞精...
趣历史|清官专断家务事 “清官难断家务事”,特别是在古代,家庭人口众多,纠纷情况又复杂,对于谁是谁非,外人很难说得清楚。但在...
原创 黄... 黄巢起义,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关于黄巢,后世的看法分歧较大:一些人认为黄巢是个杀戮成性的魔...
原创 刘...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动荡时代,刘协皇帝名义上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袁绍和袁术这对兄弟才真正掌控着那个...
原创 武... 武松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是施耐庵笔下的打虎英雄,后来因愤怒杀死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还在鸳鸯楼上...
原创 东... 翻考古队的工作日记时,有段描写让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队员们清理东晋古墓那会,连喘气都透着小心翼翼。...
侯杨方:看待明朝衰亡需寻找历史... 《明亡清兴:1618—1662年的战争、外交与博弈》 作者:侯杨方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25年...
原创 陈... 在肖伟俐所著的《帅府家风》中,详细记录了许多开国元帅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家庭...
原创 抗... 谭炳云同志,您真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在1951年国庆庆典的盛大场合上,彭德怀举杯对这位穿着简朴的男子...
原创 日... 一个岛国,资源穷得叮当响,地震海啸年年闹,却偏偏几百年、上千年盯着东亚大陆不放,非要把中国搞亡国灭种...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