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有四个衙门任职门槛最高,高配是清一色翰林,低配也得是进士
迪丽瓦拉
2025-09-16 14:02:53
0

有读者留言,询问为何清代御史衙门中,吏部官员的任职资格比其他部门更高。关于清代各部院衙门的任职资格问题,之前虽有所提及,但内容较为简略。借此机会,重新梳理一下相关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些详细的看法。

有人说吏部的任职资格高于其他部门,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实际上,清代京城内各衙门的任职资格高低有所区别,吏部并非最高。按从高到低排列,情况大致如下:

1、翰林院与詹事府

科举功名中,翰林地位最高。每届殿试一结束,新科进士须参加朝考,决定是否能够进入翰林院庶常馆。可以把朝考看作是翰林资格的筛选考试。

不过,庶吉士只是半个翰林,是否能成为正式翰林,还得经过三年散馆后的晋升考试。通过考试者,才能真正留在翰林院,成为名副其实的翰林。

若考试成绩排名靠后,则得退回进士身份,进入吏部铨选系统,之前三年的学习和努力都付诸东流。

翰林院所有职官均为翰林出身,一般进士难以进入翰林院。

詹事府则较为特殊,原本是为东宫太子设置的机构,但自康熙以后清朝不设太子,詹事府转变为翰林官员升迁的中转站。

翰林的升迁路径大致是翰林院——詹事府——内阁。明代时,内阁是翰林院的下属机构,内阁大学士地位不高,仅为正五品。

清代将内阁从翰林院剥离,提升为名义上的中央核心机构,但内阁官员并非全部是翰林出身,只有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和大学士主要来自翰林,其中少数大学士并非翰林出身。

2、礼部

六部中,礼部属于文职重地,虽无太多“油水”,但权威显著,主要负责国家礼仪、科举和学术事务,职能十分高雅。

礼部尚书、侍郎必须是进士出身,实际上多为翰林背景。

礼部象征朝廷的形象,岗位对行政能力要求不高,但对学历门槛极为严苛。侍郎以下的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几乎全部是科举出身的进士。

清代礼部主事多为汉臣,原因在于满族在科举竞争中处于劣势,考取进士和翰林的比例较低,因此进入礼部的机会有限。

另外,封建礼仪极为繁复,满族不如汉族精通礼制,许多著名满族大臣如傅恒、阿桂、福康安、和珅等都没有在礼部任职经历。

3、吏部

吏部的任职资格在六部中排第二。根据制度,吏部左右侍郎必须是进士出身。奇怪的是,吏部尚书却没有此限制。

这是因为吏部尚书权力最大,通常由皇帝最信任的亲信大臣担任,而这些大臣未必有进士身份。

左右侍郎权力较小,未必是皇帝心腹,满族中进士出身者不多但仍有,选拔范围较广。

吏部主管官员的选拔与晋升,官员素质必须过硬,不可能让非科举出身或通过捐纳入仕者,负责选拔翰林和进士,这违背逻辑。

侍郎以下的郎中、员外郎也有较高资格要求,汉臣必须是进士出身,旗人则须是科甲出身。虽然对旗人的要求略低,但整体门槛依旧较高。

4、科、道

“科”指的是六科御史,“道”则是掌管道监察的御史。雍正后实行科道合一,将原有六科整合进都察院。

不论体制如何调整,科道官职责重大,负责监督官员。明代时,科道官职位极抢手,多为翰林出身。

清代科道官虽不及明代吃香,但因其工作性质,对任职资格依然严格,尤其是六科给事中,几乎全部为进士。都察院道员的门槛稍低,基本要求科甲出身。

总体来看,京城各部院衙门中,翰林院、礼部、吏部和科道官的任职资格最高,其他部门则无明确硬性规定。

以上主要说的是京师各部院的职官任职资格。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亲自委派的临时“差事”,这些也有资格要求。

皇帝钦派的差事很多,如钦差、关差、考差、学差等,其中考差和学差的任职标准尤为严格。

考差即乡试和会试的正副主考官。顺治年间,主考资格较宽松,举人也能担任。康熙以后,标准提高,规定主考必须是进士出身。

雍正时进一步提升,不仅需进士身份,还要求主考官为八股文高手。乾隆年间,主考官多由翰林担当。

学差是各省学政,向来要求严格。清初规定学政必须是进士。雍正以后,学政由翰林院和六部官员选任。

乾隆朝后,六部官员担任学政的比例明显下降,至少八成学政从翰林中挑选。

至于全国直省的督抚藩臬及地方道府州县官,重点在行政能力,学历无硬性限制。但各府州县的教官必须是科甲出身。

这样看来,清代官员任职资格的高低,是根据具体衙门职责和历史传统而定,并非简单地说吏部资格最高。你觉得这样的划分合理吗?或者有没有哪个细节你想更深入了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毛泽东为何能以弱胜强? 对于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来说,1930年时最大的现实困境就是与蒋介石的军队实力差...
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就是因为他们全盘西化,吸收了西方的文化才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的确...
原创 清... MCN首发激励计划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随...
第一观察|丝路的回响 时代的创... 站在哈萨克斯坦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蓬勃希望的土地,脑海中总会浮现习近平主席2013年作为中国国家元首...
原创 李... 改写后的文章: 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重病卧床。就在他奄奄一息、气息奄奄时,他愤怒地告诉朝中...
原创 十... 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绝非空洞之言。在古代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少年英雄,其中秦国的甘罗尤为突出,年仅...
原创 汪... 在明朝成化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以其清廉正直的品格,深得百姓的尊敬。然而,他的作风却让他屡次与西厂的权...
粤来粤好:南雄深挖红色资源,加... 南雄作为原中央苏区县,有着深厚的红色革命历史底蕴,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2024年12月,南...
原创 清... 有一些读者私信,希望御史能详细写一篇关于清代官员俸禄制度的文章,并探讨一下在京官员与外省官员是如何领...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政府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传来,中国以及其他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
原创 武... 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皇帝,她的生平与成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许多人赞誉她是一位具有卓越...
《北京中轴线古旧地图集》新书预... 6月21日下午,由北京出版集团京版若晴公司主办的“以图为钥,轴阅古今——《北京中轴线古旧地图集》新书...
“野史热” 现象剖析:为何野史... 在当今社会,一股 “野史热” 悄然兴起。从网络文章到影视改编,从街头巷尾的闲谈至旅游景点的讲解,野史...
原创 斯... 在参加外交活动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向你敬酒,而你又酒量不行,该如何应对呢?彭德怀曾经就遇到过两...
韩国有多强?李在明:全世界能打... 前言 6月4日这天,李在明站在讲台上,说了句让人瞠目结舌的话——韩国是"全球第五大军事强国"。 听...
原创 南... 1927年,三大起义的爆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标志着共产党开始全面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政...
原创 真...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自16岁时凭借一首《如梦令》名扬京城,迅速成为人人...
原创 胤...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以冷酷和严苛著称,然而他却对一个人极为宠爱,这个人就是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号称“十三爷...
原创 汉... 当然可以!我会保持文章的核心内容和大致字数不变,给每段加入更多细节和描述,使文字更加丰富饱满。以下是...
原创 清... 大清王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代统治者,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由于清朝在近现代历史上屡次出现割地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