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之所以未能封侯,并非冤屈,历史背后的真相是卫青与霍去病在战斗中并未选择李广作为将领。你想知道为何卫青和霍去病总能精准找到匈奴的踪迹吗?那是因为当时归降的匈奴人数量颇多,其中不乏很多匈奴贵族。古代与现代不同,能够识别遥远路线的多是这些贵族,他们被汉武帝专门派遣到卫青与霍去病的军队中,这让霍去病的部队中近三分之一的士兵都是投降的匈奴人。而李广所率领的则是汉人部队,偶尔也有少量投降的匈奴人,然而多是附近饥寒交迫的平民,无法辨认复杂的路径。
李广的指挥能力可谓灾星降临,往往导致数千乃至上万的士兵伤亡,然而他却自诩同甘共苦。他身边曾有历史名将张骞,但却未能逃脱这样的厄运。汉武帝在用人上似乎有些失误,其实应当让司马迁随军跟随李广,二人齐心合力立下赫赫战功,司马迁还可以如同徐霞客般详细描绘每一处地理风貌,闲暇之时与李广及数万将士畅谈游记的写作。若是写不出来,便可以暂时驻军,等待匈奴出现的那一刻顺势启笔,给匈奴人的士兵来一记猛击,以此送人头,真是一桩快事。哎,汉武帝啊,若你能让司马迁随李广出征,历史将会是如何不一样。
李广未能封侯,究竟是命运使然还是其他原因,历经千百年众说纷纭。归根结底,这涉及他的自身问题,部分源自于军功或不幸的机遇。根据史料记载,李广一生中做了两件与其仕途息息相关的事情。其一,他因私怨擅自杀掉了霸陵的尉,显露出他格局狭窄,心胸不足。其二,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他私自接受了景帝之弟梁王的将军职务。毕竟,李广身为中央军的重要一员,却公然接受了诸侯王的官职,这明显是犯忌,更何况梁王本身一直都是景帝心存猜忌的对象。此外,李广的军功也实在不足。在与匈奴的战斗中,他屡遭落败,特别是在最后一次遭遇匈奴主力时,竟然全军覆没。依照汉律,军队的失败必然会导致将领受到严厉惩罚,李广不被封侯,这样的结果是否显得合理?
类似的悲剧还包括另一个事件:持节云中的冯唐,他被认为是冤屈,但实际上冯唐根本就不冤,处理措施反而显得过轻。涉案的原因是,他上报的匈奴首级多了六个,导致了军中的高压线问题。多报或瞒报首级的后果将是杀身之祸,因此他认为应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依规矩来说,应该解除他的职务并进行查办,贬他去边疆,根本无冤可言。
李广最终只能担任武帝的警卫,虽是个出色的武术运动员,却并非良将,汉武帝刘彻非常希望他的保镖能有所表现,得到封侯的机会,但奈何李广的才能如烂泥扶不上墙,汉武帝对此也无能为力。他决不能因为李广是自己的警卫而违背了法度,毕竟武帝的智慧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