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因为疾病吗?
迪丽瓦拉
2025-09-16 15:31:22
0

万历十四年,万历帝23岁。

十月初五,礼部祠祭司主事卢洪春上奏,这位主管祭祀的官员对于万历帝不参加祭祀一事十分不满,在奏疏中说:

故臣愚以为陛下真疾也,则当以宗社为重,毋务为豫乐以基祸;非疾也,则当以诏旨为重,毋务为矫饰以起疑。《明神宗实录》卷179,万历十四年十月丙寅

意思就是说:皇帝如果真有病,那就是平日贪图安乐所致,请以后不要这样了;如果没有病,那就不要假装说有病。

很显然,卢洪春认为万历帝是在装病,他这句话也说得相当不客气,万历帝直接将其廷杖六十,革职为民。

这是我们在《明神宗实录》中第一次看到记载万历帝生病的情况。

万历十五年三月十三,因为身体康复,万历帝上朝。上朝完毕之后,立即把会见申时行等三辅臣,因为吏部主事顾宪成对朝廷的人事调动不满,认为诏书不是出自皇帝之手。万历帝很冒火,和辅臣商量处理此事。

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初二,申时行上疏要求皇帝接受经筵。所谓经筵其实就是朝中一些大儒给皇帝讲解经,枯燥乏味。同理试想一下,现在让我们听几个小时的四书五经讲解,能受得了么?所以万历帝一万个不想参加。万历帝表示自己等秋天凉快了,身体恢复了就参加。

到了这年年底十二月,辅臣王锡爵就说:陛下您老是生病,起床和睡觉的时间不定,我什么也做不了,请让我辞职。

以上这些都是从群臣口中说出来的,而万历帝本人也谈到过自己的病情:

谕内阁:朕自前月服平肝清心之剂,至今饮食少思,寝不成寐。《明神宗实录》卷121,万历十七年五月庚午

可以看出,万历帝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胃口,睡不着觉,不是什么大病。

六月,万历帝又说起了自己的病情:

朕前者以疾暂辍朝讲,欲静摄服药,迨今将及九旬,头眩未止,心肝二经之火未降,近又中暑湿,腹泻身软。

万历帝说自己病三个月,然而还是头晕,又中暑,拉肚子。

直到十月,吏部尚书杨巍请万历帝接受朝讲,万历帝仍说自己病没好,吃不下,睡不着。

从万历帝的描述来看,万历十六年的夏天,他的确是生了一场病,从表现来看,应该是肠胃疾病所致。但群臣们对此半信半疑,因为万历帝以此为由不上朝,不接受经筵。

万历十八年正月初一,辅臣给皇帝贺新年,万历帝说自己的病本来已经好了,但雒于仁(十七年十二月)上疏骂自己“酒色财气”,把自己又气病了。说自己现在的病情是“腰痛脚软,行走不便”。在这次见面中,申时行等人请求万历帝早定太子,万历推脱不定。

四月,万历帝又说了自己的病情:

朕因去岁动火,屡服凉药过度,以致下部虚软。虽然尚可支持,自新春以来心肺二经之火上攻,两目涩瘴,不能远视。

也就是说腿脚虚软,眼睛干涩,不能远望。

这是万历第一次说起自己眼睛的问题,这个病后来日益严重。

万历十九年正月,因为目疾,申时行等问安。

万历帝几乎是每年都在生病,以至于王锡爵就说:圣躬无一岁不疾。

但此时万历的病还不算严重,辅臣们要求万历帝立太子,万历帝说自己:朕不老又无重疾。

万历帝在上朝的时候,说自己生病;在立太子的时候,又说病不重。可见万历帝确实有一些小病,但这些病并不严重,只是他不上朝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万历二十四年九月,万历帝又说自己:

朕自闰八月初旬偶尔痰疾流注,左足动履不便。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信息出现了,万历说自己脚痛,无法穿鞋,这很显然就是初期痛风的症状,因为当时的人不知道痛风病的需要忌口高嘌呤食物,所以这个病在当时无法抑制。

万历三十三年六月:

致痰喘屡作,足疾发痛,动履难禁,连日服药未愈。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要给太后“尊谥册宝”,万历帝应当亲往,走了几步,脚痛难忍,未能成行。这里可以看出,万历的足疾已经很严重了。

皇太后梓宫要发往陵寝,万历帝无法行走,让人扶掖着自己至慈宁宫承天门外送行。

朕自足疾,步履不便,圣母慈恩,传准着人搀扶行礼。

到了晚年,万历帝的眼病也开始严重起来。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万历帝对首辅方从哲说:

朕因动火,致有目疾,尚在调摄未愈,卿所请诸事朕已悉知。

到了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万历帝已经无法看奏章了。

朕因连日动火,致患目疾,未暇详阅。

足疾和眼病,加上肠胃一直都不好,折磨着50多岁的皇帝。

朕以腹痛泻痢,服温暖之物过多,遂连日动火,致患目疾,足疾未愈,每入冬甚剧。

万历帝长期以病不上朝,努尔哈赤在辽东屡屡进攻。大臣也有意见,不管您是真病假病,那最重要的那些国家大事总得处理吧。大学士方从哲就说,我们请皇上做决断,就以生病为由来拒绝。如果辽东有事,敌人打到北京,皇上您也可以称病来让他们退兵吗?

皇上于此宜何如恐惧修省。乃屡蒙传示,皆云圣躬不安,见在调摄。若惟恐臣下有所祈请,故先为是以阻止之。不思臣下之奏请即可少缓,而朝廷之机务岂容久停,边方之警报岂容暂止。万一辽左有事,虏骑长驱,奄至阙下,彼时亦将称疾以拒之乎?《明神宗实录》卷591,万历四十八年二月戊午

这样的话,其实前尚书赵焕就已经说过,但万历帝置之不理。

由于万历帝的怠政,很多部门都缺官,方从哲多次上疏,说六部九卿现在就只有八九人、御史除去外派的只有十多人、六科只有五六人。当初嘉靖庚戌之变时,嘉靖帝派官员们去守城门。如果敌人现在打过来,恐怕我们这点官员都不够守城门的。万历帝还是以生病为由来搪塞。

览卿等所请诸事,具见忠爱,朕前因中暑伤脾,又患目疾足痛,昨入春以来,又发眩晕,其各项文书繁多日,每查简俟简出何项文书即发何项文书。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努尔哈赤发兵抢辽阳,情况危急,方从哲上疏说辽东有失,祖宗陵寝都会受到侵扰,反正,往最严重的说。

万历帝又说自己的病情:

朕因动火,头目眩晕,身体软弱,又足痛动履不便,见今服药调摄,且疾病痛楚,是人所乐受否?

七月,万历身体不行了,召诸位大臣颁遗诏时说自己:

朕嗣祖宗大统,历今四十八年,久因国事焦劳,以致脾疾,遽不能起。

国事操劳纯属瞎说,但说自己脾疾,也就说这是他的死因。

万历帝的定陵现在已经被考古发掘,发现了其有着严重的牙齿疾病。

但对于万历帝牙病的记载并不多,偶有一条:

今岁雪寒,朕自入冬以来,不时微感足疾未愈,屡屡动火眩晕,近又齿痛,是以服药调摄。

如此严重的牙病,却只有一条记录,说明当时并不把牙病堪称太严重的疾病。

综上,万历帝年轻时候肠胃不好,经常拉肚子,睡眠不好。年长之后,经常眩晕,估计是高血压;脚痛无法穿鞋和行走,猜测是痛风;至于眼疾,因为从年轻的时候就有,所以应该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这些病都是慢性病,折磨着晚年的万历帝,但是这些病并不能真正影响他决策国家大事,只能说疾病是他拒不理政的一个主要借口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很多人认为,日本的投降是因为美国投下了原子弹,但实际上,日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投降的真正原因与...
原创 清... 清官类电视剧的剧情往往引人入胜,除了故事情节外,演员的精彩演技以及华丽的宫廷服饰也让观众无法自拔。通...
原创 赤... 《——·前言·——》 在赤壁之战爆发前,孙权面临着一个极为关键的抉择:是选择向北方强敌曹操投降,...
原创 山... 阎锡山晚年生活在台湾,境遇可谓极为落魄和尴尬。自从他失去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修建窑洞作为住所,然而这种...
原创 孙... 一张尘封已久的老照片,记录了一段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往事。照片中的孙中山,目光坚定、神采奕奕,仿佛能看...
原创 四... 1946年,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战争局势,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不同的战斗需求,先后组建了1纵、2纵、3纵、4...
原创 玄... 秦琼,作为《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威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骑马挥枪,英勇无敌,是战场上的传奇...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站笼,这种酷刑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让370人丧命。它的残忍...
原创 襄... 公元219年,关羽指挥的军队发起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场战斗中,他成功生擒了曹操的部将于禁,斩杀了庞...
中国视角回应“何谓欧洲文明” ... 今天(11月22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发布《欧洲文明进程》,这是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成果、“十三五...
原创 西... 1936年12月12日,西安发生了一个震动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发动了针...
原创 北... 北宋和南宋是后人根据历史划分的两个时期,所以我们按照这种划分来讨论。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他的弟弟...
原创 同... 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为了满足个人野心,不断发动战争、修建豪华工程,民众因此苦不堪言。这个动荡的时代,...
原创 李... 书同文,车同轨,这些影响深远的政策,都是李斯所推行的。李斯通过这些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大秦帝国的统一和...
原创 梁... 在梁山百将中,有一派主张招安,也有一派坚决反对招安。主张招安的首领是宋江,这一派在梁山中占有很大的势...
原创 忍... 唐朝末代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以大唐盛世闻名于世。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外交方面...
原创 夏... 一、大禹 禹,姓姒,名文命,是夏后氏的开国君王,亦为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之一。他的父亲是鲧,母亲则是有...
原创 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红军主力开始转变为八路军,并形成了三师六旅十二团的建制,全面投入到抗日...
原创 咸... 在清朝历史中,提到最幸运的皇帝,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乾隆。而如果说到最命运多舛的皇帝,咸丰无疑是其中之一...
原创 为... 周瑜,作为东吴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人物,他的智慧与勇气在三国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