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不上朝,是因为疾病吗?
迪丽瓦拉
2025-09-16 15:31:22
0

万历十四年,万历帝23岁。

十月初五,礼部祠祭司主事卢洪春上奏,这位主管祭祀的官员对于万历帝不参加祭祀一事十分不满,在奏疏中说:

故臣愚以为陛下真疾也,则当以宗社为重,毋务为豫乐以基祸;非疾也,则当以诏旨为重,毋务为矫饰以起疑。《明神宗实录》卷179,万历十四年十月丙寅

意思就是说:皇帝如果真有病,那就是平日贪图安乐所致,请以后不要这样了;如果没有病,那就不要假装说有病。

很显然,卢洪春认为万历帝是在装病,他这句话也说得相当不客气,万历帝直接将其廷杖六十,革职为民。

这是我们在《明神宗实录》中第一次看到记载万历帝生病的情况。

万历十五年三月十三,因为身体康复,万历帝上朝。上朝完毕之后,立即把会见申时行等三辅臣,因为吏部主事顾宪成对朝廷的人事调动不满,认为诏书不是出自皇帝之手。万历帝很冒火,和辅臣商量处理此事。

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初二,申时行上疏要求皇帝接受经筵。所谓经筵其实就是朝中一些大儒给皇帝讲解经,枯燥乏味。同理试想一下,现在让我们听几个小时的四书五经讲解,能受得了么?所以万历帝一万个不想参加。万历帝表示自己等秋天凉快了,身体恢复了就参加。

到了这年年底十二月,辅臣王锡爵就说:陛下您老是生病,起床和睡觉的时间不定,我什么也做不了,请让我辞职。

以上这些都是从群臣口中说出来的,而万历帝本人也谈到过自己的病情:

谕内阁:朕自前月服平肝清心之剂,至今饮食少思,寝不成寐。《明神宗实录》卷121,万历十七年五月庚午

可以看出,万历帝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胃口,睡不着觉,不是什么大病。

六月,万历帝又说起了自己的病情:

朕前者以疾暂辍朝讲,欲静摄服药,迨今将及九旬,头眩未止,心肝二经之火未降,近又中暑湿,腹泻身软。

万历帝说自己病三个月,然而还是头晕,又中暑,拉肚子。

直到十月,吏部尚书杨巍请万历帝接受朝讲,万历帝仍说自己病没好,吃不下,睡不着。

从万历帝的描述来看,万历十六年的夏天,他的确是生了一场病,从表现来看,应该是肠胃疾病所致。但群臣们对此半信半疑,因为万历帝以此为由不上朝,不接受经筵。

万历十八年正月初一,辅臣给皇帝贺新年,万历帝说自己的病本来已经好了,但雒于仁(十七年十二月)上疏骂自己“酒色财气”,把自己又气病了。说自己现在的病情是“腰痛脚软,行走不便”。在这次见面中,申时行等人请求万历帝早定太子,万历推脱不定。

四月,万历帝又说了自己的病情:

朕因去岁动火,屡服凉药过度,以致下部虚软。虽然尚可支持,自新春以来心肺二经之火上攻,两目涩瘴,不能远视。

也就是说腿脚虚软,眼睛干涩,不能远望。

这是万历第一次说起自己眼睛的问题,这个病后来日益严重。

万历十九年正月,因为目疾,申时行等问安。

万历帝几乎是每年都在生病,以至于王锡爵就说:圣躬无一岁不疾。

但此时万历的病还不算严重,辅臣们要求万历帝立太子,万历帝说自己:朕不老又无重疾。

万历帝在上朝的时候,说自己生病;在立太子的时候,又说病不重。可见万历帝确实有一些小病,但这些病并不严重,只是他不上朝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万历二十四年九月,万历帝又说自己:

朕自闰八月初旬偶尔痰疾流注,左足动履不便。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信息出现了,万历说自己脚痛,无法穿鞋,这很显然就是初期痛风的症状,因为当时的人不知道痛风病的需要忌口高嘌呤食物,所以这个病在当时无法抑制。

万历三十三年六月:

致痰喘屡作,足疾发痛,动履难禁,连日服药未愈。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要给太后“尊谥册宝”,万历帝应当亲往,走了几步,脚痛难忍,未能成行。这里可以看出,万历的足疾已经很严重了。

皇太后梓宫要发往陵寝,万历帝无法行走,让人扶掖着自己至慈宁宫承天门外送行。

朕自足疾,步履不便,圣母慈恩,传准着人搀扶行礼。

到了晚年,万历帝的眼病也开始严重起来。万历四十五年十二月,万历帝对首辅方从哲说:

朕因动火,致有目疾,尚在调摄未愈,卿所请诸事朕已悉知。

到了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万历帝已经无法看奏章了。

朕因连日动火,致患目疾,未暇详阅。

足疾和眼病,加上肠胃一直都不好,折磨着50多岁的皇帝。

朕以腹痛泻痢,服温暖之物过多,遂连日动火,致患目疾,足疾未愈,每入冬甚剧。

万历帝长期以病不上朝,努尔哈赤在辽东屡屡进攻。大臣也有意见,不管您是真病假病,那最重要的那些国家大事总得处理吧。大学士方从哲就说,我们请皇上做决断,就以生病为由来拒绝。如果辽东有事,敌人打到北京,皇上您也可以称病来让他们退兵吗?

皇上于此宜何如恐惧修省。乃屡蒙传示,皆云圣躬不安,见在调摄。若惟恐臣下有所祈请,故先为是以阻止之。不思臣下之奏请即可少缓,而朝廷之机务岂容久停,边方之警报岂容暂止。万一辽左有事,虏骑长驱,奄至阙下,彼时亦将称疾以拒之乎?《明神宗实录》卷591,万历四十八年二月戊午

这样的话,其实前尚书赵焕就已经说过,但万历帝置之不理。

由于万历帝的怠政,很多部门都缺官,方从哲多次上疏,说六部九卿现在就只有八九人、御史除去外派的只有十多人、六科只有五六人。当初嘉靖庚戌之变时,嘉靖帝派官员们去守城门。如果敌人现在打过来,恐怕我们这点官员都不够守城门的。万历帝还是以生病为由来搪塞。

览卿等所请诸事,具见忠爱,朕前因中暑伤脾,又患目疾足痛,昨入春以来,又发眩晕,其各项文书繁多日,每查简俟简出何项文书即发何项文书。

万历四十八年四月,努尔哈赤发兵抢辽阳,情况危急,方从哲上疏说辽东有失,祖宗陵寝都会受到侵扰,反正,往最严重的说。

万历帝又说自己的病情:

朕因动火,头目眩晕,身体软弱,又足痛动履不便,见今服药调摄,且疾病痛楚,是人所乐受否?

七月,万历身体不行了,召诸位大臣颁遗诏时说自己:

朕嗣祖宗大统,历今四十八年,久因国事焦劳,以致脾疾,遽不能起。

国事操劳纯属瞎说,但说自己脾疾,也就说这是他的死因。

万历帝的定陵现在已经被考古发掘,发现了其有着严重的牙齿疾病。

但对于万历帝牙病的记载并不多,偶有一条:

今岁雪寒,朕自入冬以来,不时微感足疾未愈,屡屡动火眩晕,近又齿痛,是以服药调摄。

如此严重的牙病,却只有一条记录,说明当时并不把牙病堪称太严重的疾病。

综上,万历帝年轻时候肠胃不好,经常拉肚子,睡眠不好。年长之后,经常眩晕,估计是高血压;脚痛无法穿鞋和行走,猜测是痛风;至于眼疾,因为从年轻的时候就有,所以应该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这些病都是慢性病,折磨着晚年的万历帝,但是这些病并不能真正影响他决策国家大事,只能说疾病是他拒不理政的一个主要借口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志...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韩军第1师的师长白善烨曾因一场胜利而准备带领部队进军鸭绿江。然而,在前进的途中,他...
原创 他... 在中国抗日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一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铁道游击队。作为中国抵抗力量的...
原创 毛... “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在许多毛主席的经典照片中,我们常能...
原创 他...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次举行大规模授衔仪式。在这次历史性授衔中,当时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
原创 欧... 在俄罗斯地图的西南角,有个叫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地方。 要是你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准得揉揉眼睛,满大街跑...
原创 苏... 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赤壁赋》更是被广泛收录进语文课本,成为古文经...
原创 1... 当然可以!以下是改写后的版本,我保持了原文的整体字数和语义,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让文章更丰富生动...
原创 清... 在清朝乾隆年间,张英与张廷玉父子的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这对父子都曾担任过朝廷宰相职务,他们为官清廉、...
日本高中校服的历史变迁 制服的起源 明治时代初期,日本并没有“学校”这一概念,也没有校规校责这些学校指导。在当时,作为学习的...
原创 北... 作者:曾昭安 在北宋的历史上,有一场饭局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无情地摧毁了多位青年才俊的前程,成...
原创 刘... 要问唐朝初年最大的“反叛者”,无疑是河北的刘黑闼。自从他起兵反抗以来,已经斩杀了唐朝官员多达十二人,...
原创 为... 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下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与您共同讨论与分享,又能为您带来一种不一样的...
原创 塞... 中国有一句古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一个政治组织取得了政权,如何治理国家,实在是是一个大学问...
原创 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将来能够持续获得类似的内容推送,便于您的分享与讨论。您的支持...
原创 朱...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本应继承大明皇位,但命运却不眷顾他,英年早逝。于是,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长子朱允...
原创 没... 孩子的不敬之举:对历史的遗忘与警醒 在现代都市的繁忙日常中,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市民们为...
原创 武...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个辉煌的时代,而武则天更是这个时代的传奇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
原创 王... 在西汉末年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王莽这个名字如同一颗划过夜空的彗星,耀眼却又充满争议。他以一种近乎传...
原创 清... 1949年7月,代理总统李宗仁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手头政务堆积如山,根本无暇喘息。此时,人民解放军如同...
原创 日... 在日本横滨,有一座独特的神社名为“中正神社”,它供奉的是蒋介石,中华民国的前领袖。而在这座神社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