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同文,车同轨,这些影响深远的政策,都是李斯所推行的。李斯通过这些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大秦帝国的统一和发展。然而,除了这些辉煌的成就之外,李斯也被认为是导致大秦帝国最终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回顾李斯的一生,他的经历充满了矛盾。作为大秦的丞相,他权力巨大,风头无二,几乎是呼风唤雨。但当他被秦二世下令腰斩时,朝廷内外竟没有一人替他求情,令人唏嘘不已。 李斯年轻时,还是一个平凡的书生。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只老鼠在米缸里安逸地生活,吃得肥硕,十分悠闲。这只老鼠的生活与他小时候见过的另一只老鼠形成了鲜明对比。那只老鼠生活在肮脏的茅厕里,不仅食不果腹,还常常遭到人们的驱赶,处境非常悲惨。 看到这一幕,李斯感触颇深。他想到:虽然这两只老鼠同属一种物种,但它们的命运却大不相同。环境决定了它们的生活状态,人生的境遇亦是如此。他因此立下宏愿,希望将来能让天下百姓都不再像茅厕里的老鼠那样过着流离失所、饱受苦难的生活。 带着这样的理想,李斯拜入了荀子的门下,潜心学习,勤奋读书。学成之后,他前往了当时最为强盛的秦国。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李斯凭借自己的才华,很快在秦国的政坛上崭露头角,逐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 很快,李斯成了嬴政的得力助手,为秦始皇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政治建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产生了逐走门下宾客的念头。李斯知道,这些人曾为秦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将他们逐走,不仅会伤害他们的感情,还会让这些人才流入敌国,最终可能反噬秦国。 因此,李斯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劝谏秦始皇不要轻易驱逐这些有才之士。经过李斯的劝说,秦始皇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终取消了逐客令,重新接纳了天下英才。这一举措帮助秦国避免了潜在的危机,可以说,李斯的这一篇《谏逐客书》挽救了秦国的局面。 按理说,凭借李斯的才华和贡献,他本应享有荣耀的晚年,直到寿终正寝。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发生了转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嬴政的死让整个大秦帝国陷入了政治动荡,实权迅速落入了宦官赵高的手中。在这种局势下,李斯并没有挺身而出,反而纵容赵高,任由他在朝中大权独揽。更糟糕的是,李斯和赵高共同设计,陷害扶苏,致使秦始皇的长子、最有可能成为明君的扶苏自杀。 李斯一生为大秦帝国奉献了大量心血,然而晚年却做出如此荒唐的决定,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历史学家分析认为,李斯当时或许已经对手中的权力感到不满足,误以为通过联合赵高,借助傀儡皇帝秦二世的权力,自己能够完全控制大秦。尽管几千年后的我们无法完全还原当时的内幕,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斯试图与赵高同流合污,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顶之灾。 赵高是一个心机深沉、野心勃勃的人,从秦始皇在世时,他就显示出不小的政治手腕。赵高非常信任秦二世胡亥,并且深得胡亥宠信。胡亥上台后,赵高便毫不犹豫地开始铲除政敌,李斯便成了第一个被他除掉的对象。 当赵高下令要处死李斯时,李斯依然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在朝中有足够的声望和人脉,不会轻易被赵高一介宦官置之死地。他认为,定有许多人愿意为自己说话,哪怕胡亥听从赵高的命令,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大臣都杀光。 然而,李斯的自信显然是过于高估了自己。在赵高和李斯合谋导致扶苏自杀后,朝中的大臣们对李斯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信任和尊敬。对于很多人来说,李斯的所作所为已经无法原谅,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导致秦帝国衰落的直接原因。那些曾经可能为他出头的人,也不愿再冒险为他求情。 李斯的一生虽然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充满了曲折与遗憾。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做出了许多令人痛心的决策。虽然他曾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的盲目追逐权力,还是让他走向了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