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山百将中,有一派主张招安,也有一派坚决反对招安。主张招安的首领是宋江,这一派在梁山中占有很大的势力,其中包括一些曾经投降朝廷的将领,比如呼延灼、关胜、秦明、董平、索超、张清等;也有一些忠于宋江的小弟,例如花荣等;此外,还有像卢俊义和杨志这样出生于富贵家庭的豪杰,他们希望通过招安来光宗耀祖。燕青和柴进在推动招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燕青,他通过与李师师的关系,为招安工作提供了支持。
然而,梁山上反对招安的声音也并不少。在这些反对者中,分为两类,一类是像鲁智深和武松这样看透了官府本质的英雄,另一类则是那些根本不想做官的绿林好汉。尽管这些反对者在梁山的地位不算低,但他们对于招安的态度却十分鲜明。 在梁山上,有三个人在宋江面前毫不掩饰地表示反对招安,他们分别是武松、鲁智深和李逵。武松的态度尤为突出,他是第一个提出招安这个概念的人。早在二龙山时,武松就对招安有所期待,尽管他与官府的关系已破裂,但内心还是对朝廷抱有一些期望。在与宋江告别时,武松曾说:若日后没有死,若被招安,就来寻兄。这话正好符合宋江的想法,宋江鼓励武松如果得到招安,可以说服鲁智深和杨志一起屈服,还能为自己争取荣华富贵。 然而,当梁山召开大聚义时,武松却改变了态度,成为了最强烈的反对者。那时正值重阳佳节,众弟兄聚在一起,宋江酒醉后写了一首《满江红》,并让乐和唱出来。乐和唱到最后时,武松突然爆发,愤怒地说道:今日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这表明他对招安的强烈反感。 武松的反对引发了李逵的支持,李逵作为宋江的忠实部下,毫不犹豫地发表了激烈的反对意见,口中叫道:招安啊招安!招之即来,招之则安!这让宋江非常生气,差点当场斩了李逵,但最终在大家的劝解下,才饶过了他。面对李逵的反对,宋江只能斥责,但当面对武松时,他却不知如何是好。他不理解,为什么武松曾经支持招安,现在却第一个反对了。于是,他询问武松:哥哥,你原本很懂事,为什么我提倡招安、改邪归正,大家却心里不舒服呢? 就在宋江想要解释时,鲁智深站出来支持武松,直言不讳地反对招安。他对宋江说道:如今满朝文武都被奸邪蒙蔽了圣明,像我们这种直率的,怎么能和他们一样招安呢?招安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还是早早散了吧。鲁智深的言辞犀利,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不公,他认为招安无济于事,不如趁早离开。 于是,第一次招安的提议因为武松、李逵和鲁智深的反对而不了了之。 尽管武松、李逵和鲁智深等人坚决反对招安,但最终他们还是接受了招安。然而,当陈太尉第一次到梁山正式招安时,依然引起了众人的愤怒。梁山上的十二位头目当场爆发了强烈的反应,纷纷表示反对。宋江提出的招安条件其实并不充足,吴用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提前警告大家招安不靠谱,朝廷的招安不过是把他们当作草芥,想通过威慑来迫使他们屈服。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朝廷的诏书还没有念出来时,梁山上的人就已经气愤不已。李逵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招安的尊重,甚至跳出来撕破了诏书,愤怒地讽刺皇帝,说你们皇帝姓宋,我弟弟也姓宋,你们当了皇帝,偏偏让我弟不能当皇帝!这番话让场面一度失控。 宋江急忙出面阻止,尝试通过拿出御酒来平息众人的愤怒。可事实上,这所谓的御酒根本不是皇帝的酒,而是阮小七早已准备好的普通白酒,大家喝了一口便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不过是一个骗局。愤怒的梁山好汉们纷纷反击,鲁智深举起禅杖,声嘶力竭地叫骂,刘唐也挺身而出,武松更是掣出双戒,穆弘和史进也毫不退让,六位水军头领全部被驱赶出城门。 这次反对招安的行动中,最为激烈的十二位人物包括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史进以及际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李俊、张横和张顺等水军头领。这个团队的力量不容小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尽管梁山上这些人表面上反对招安,但其中也有些微妙的差异。例如,鲁智深、武松、李逵是最为明显的反对者,而刘唐、阮小五、阮小七等元老则是在背后支持反对派。李俊、张横和张顺虽然表面上是宋江的亲信,但他们对招安的态度并不坚定,也没有明确支持招安。 最终,尽管梁山上并非所有人都支持招安,但最终的结果是,梁山还是走上了招安的道路,然而这条道路注定充满了矛盾和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