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海军司令萨镇冰:为抗美援朝落泪,死前念着“中国必将统一”
迪丽瓦拉
2025-09-16 17:32:39
0

1949年7月,代理总统李宗仁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手头政务堆积如山,根本无暇喘息。此时,人民解放军如同洪水猛兽般,迅速席卷前线,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局势已难挽回。面对眼前的败局,李宗仁心知肚明,却无力扭转乾坤。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月27日这一天,李宗仁竟然放下繁忙的政务,匆忙赶往福州的一家医院。他此次拜访的对象,是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名叫萨镇冰。没错,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清朝海军司令萨镇冰。

两人见面时,李宗仁态度十分恭敬,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来意:“蒋先生,我们诚邀您暂时移居台湾。”萨镇冰没有直接拒绝,也没有立刻答应,他只是平静地回应:“我老了,卧病在床,动弹不得。”李宗仁显然对这个答复不甚满意,随后几次反复催促,得到的依旧是相同的答复。

蒋家对此并未放弃,他们派出了当时担任福建省主席的朱绍良前来劝说。朱绍良是福建人,且与萨镇冰多年相识,熟稔其性情。然而,萨镇冰依然坚持己见。在他看来,自己已经称病不前,算是给了面子,没想到他们还要如此逼迫。朱绍良“苦口婆心”地劝导,换来的却是他斩钉截铁的回答:“老夫宁死不离福州。”

于是,萨镇冰最终留在了大陆。一个连李宗仁亲自前来邀请都不肯动摇的人物,令蒋介石也无计可施。这位老海军将领到底具备怎样的实力?他留在大陆后,又经历了怎样的生活?

萨镇冰的一生注定充满传奇色彩。

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意气风发、满怀壮志的青年。

为何如此评价他?

首先,他出身名门望族。1859年,萨镇冰诞生于声望显赫的福州萨氏家族。虽然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渐趋没落,父亲仅靠教书为生,但凭借祖辈的荣光,萨氏在当地仍享有崇高的声望。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萨镇冰自幼便肩负着家族荣耀的重担。

其次,他的教育背景极其优异。7岁时便在暑假攻读诸子百家经典;10岁入船政学堂,专修天文与航海技术;13岁时便进入“扬武”号军舰实习,学习操舰技能。年幼的萨镇冰,一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18岁那年,他被清政府选派到英国,成为海军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之一。彼时,绝大多数满清贵族子弟仍沉溺于玩乐与收藏古玩,而萨镇冰已在英国军舰上潜心钻研军事战略与战术。

再次,他年纪轻轻,起点非凡。21岁时归国,迅速被李鸿章赏识,担任“澄庆号”军舰大副,从此开启了他的海军生涯。

若生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像萨镇冰这样的人才必将大展拳脚。可惜,他活跃在腐朽的晚清,半生经历了无尽的失落与苍凉。

这种苍凉感并非因官职高低而异。即便后来官拜清朝海军总司令,他仍然不得不面对接连的失败:

1884年,中法海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1895年,甲午海战清海军遭遇毁灭性失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一桩桩惨痛的历史事件如利刃般刺痛着萨镇冰的心。尽管如此,他个人已竭尽全力:

1900年,八国联军在天津港部署二十多艘战舰,其余舰队纷纷撤退南下,唯有萨镇冰率领的“海圻号”坚守阵地;

1895年,在日岛守卫时病倒,夫人来探视,他命人撤去扶梯,不许其登舰,并留下“告她当我已死,令其速回”的决绝话语,誓死抵抗,孤军以8门火炮抗击日本舰队25艘舰艇的连续围攻。

然而,个人力量怎能抗衡大势?面对腐败无能的朝廷,一个誓死坚守的海军将领,真能扭转乾坤吗?

显然不可能。

当他与部下拼死守卫时,慈禧正大办寿宴,群臣忙着贪赃枉法,时常对他上奏折弹劾;

当海军被击溃时,朝廷无心反思,只是一味革职惩罚将领。

对于抱负满怀的萨镇冰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绝望的悲剧。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历经一番挣扎,秉持忠君思想的萨镇冰不愿成为清廷罪人,也不想背负历史骂名,只得退出海军最高职位。

此后,军阀混战时期,几乎每位执政者想振兴海军时,都会求助于他。毕竟在那个人人绝望的时代,他是少有的能人志士。

他先后出任海军司令和总长,夜以继日地培养人才、研究军舰,尽管屡遭挫折,却从不放弃。对他而言,军阀混战与国家防御是两码事,前者不值得他插手。

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军阀拉拢与威逼,这条原则难以坚守。1921年5月,无奈之下,62岁的萨镇冰辞去海军总长,彻底告别了他奋斗数十载的岗位。

临别时,他感慨道:“心有余而天时不逢。”他离去时,支持者叹息不已,怀疑他是否懂得明哲保身,但更多海军官兵却默默怀念一句话:“海军,再无希望。”

中国文化讲究“衣锦还乡”,但年过花甲的萨镇冰回到福建,却并无显赫光环。常见他穿着青衫布鞋,默默行走在饱受战乱摧残的乡间,深深叹息着百姓的苦难。

正因如此,1922年,当局任命他为福建省省长时,这位一向远离政治的老人却爽快应允,令老友颇感意外。

担任省长五年间,他拼尽全力为民服务。

他性格倔强:

一次,福州西乡农民上门求助,误以为他是普通老人,倾诉冤屈。萨镇冰越听越气,立刻决定亲自去教训恶霸。

当时,军阀征收苛捐杂税,其他省长无力反抗,只能一次次妥协。萨镇冰却坚决抵制,军阀来索款,他从不妥协,最终无奈离去。

他乐于“多管闲事”:

1926年底,军阀张毅闯入福建,烧杀抢掠,百姓伤亡惨重。萨镇冰刚卸任省长,按理已无责任,却毅然挺身而出,以“三山野老”之名筹粮救灾。

此后,蝗灾、水患频发,乡民们依然纷纷求助于他,虽无官职,影响力却丝毫未减,军政要员皆对他颇为尊重。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此时已78岁的萨镇冰拒绝离开大陆,选择留守故土。当年海军同僚、福建官场旧识大多逃往香港、南洋,他却坚定留守。

他做了两件令人惊讶之事:

一是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为抗战募捐。他亲自拜访川陕、西北豪绅,请求支持抗战,因其声望卓著,许多人愿意慷慨解囊。

二是试图乘驴车前往延安。经过多地募款,他逐渐看清蒋家王朝不可依赖,曾多次感慨政府难以长存。1940年途经西安时,他欲秘密前往延安,不料途中被国民党官员发现,强行送回重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见福建百废待兴,萨镇冰倾尽家财兴办医院。彼时已86岁高龄,百姓尊称他为“活菩萨”。

解放战争时期,他依然留在福建,期待光明早日降临。乡绅们见他一生清廉无私,自发筹资为他建造“仁寿堂”宅邸。萨镇冰认为12间屋舍过于奢华,便让孤寡难民入住,自己则搭建简陋小屋。平时,他会上街写字谋生。

回顾萨镇冰一生,常被誉为传奇。他经历满清灭亡、辛亥革命、多位总统更替,犹如一本中国近代史。

1949年人民解放军席卷全国,90岁的萨镇冰住进福州医院,静待解放军胜利。

这便是开头所述:李宗仁与朱绍良先后登门请他迁往台湾。

为何此时蒋介石仍不放过他?原因深远:

一是萨镇冰治理海军有方,尽管年迈,他昔日培育的海军将领仍众多效忠。若他赴台,必带动这批将领随行。对蒋介石来说,花费重金请他去台湾,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二是他在“满清老臣”群体及华侨中影响巨大。若他落户台湾,将在舆论上极大提升蒋军威望。

正如当年抵御日本入侵时,萨镇冰誓死守土,绝不离开家乡。李宗仁多次催促,他坚决不从。蒋介石若得罪他,等于得罪了众多支持者。

事实上,萨镇冰不仅自己坚守,还四处联络昔日培养的海军子弟。这些人本已拿到离开大陆的机票,但听闻老司令不走,都决定留下。后来,他们为新中国海军事业贡献巨大。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解放军领导深知萨镇冰威望,提前派代表探望他。为稳定福建局势,萨镇冰签署了《告市民书》,此举极大促进了当地安定。

消息传至北京,毛泽东与周恩来早有耳闻,虽未曾谋面,却十分敬重这位老将军。9月,毛主席发来急电,邀请萨镇冰赴京参加开国大典,并共议国事。90岁的萨镇冰欣然应邀。

此后,他受到中央重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几个月后金日成向北京求援。毛主席陷入人生最艰难的抉择。

萨镇冰坚定支持出兵朝鲜。五十多年前的甲午海战惨败仍历历在目,那段苦痛记忆终身难忘。

1950年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部跨过鸭绿江,萨镇冰紧密关注战局。尽管许多朋友担忧装备强大的美军,前景堪忧,萨镇冰却自信满满:“你们等着瞧!”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每段保持原意,稍微扩展细节,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前言 正统九年...
原创 李... 在《隋唐》系列的文学作品中,李世民手下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猛将,那便是他的亲弟弟——李元霸。在许多版本中...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为了有效管理广阔的疆域和庞大的人口,清朝在全...
行进中国丨汉中市博物馆的千年回... 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馆区望江楼。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汉中市博物馆内的“汉台”石碑。人民网记者 邹星...
原创 清... 在清末的历史舞台上,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控着清朝的政权,权力在她的手中达到了顶峰,宛如历史上著...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河... 天津棉3创意街区,其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前后的裕大纱厂和宝成纱厂,承载着天津百年纺织工业的辉煌记忆...
原创 清... 好的,我会在保持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对每段内容进行改写,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控制在原文范围内。 ...
原创 溥... 中国历经上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直到清朝末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皇权主义逐渐走向了终结。爱新觉罗·溥仪在国...
原创 他... 提到吕布,许多人都会想起他那段“三姓家奴”的历史。 他被视为东汉末年最“忘恩负义”的人物,因小事...
原创 清... 最近读《承淡安针灸经验集》时,我竟然发现了中医针灸被禁的真正根源。这个根源竟然源自清朝道光年间,那时...
西周铜当卢“撞脸”潮玩Labu... 近日,河南洛阳博物馆馆藏的西周铜当卢与潮玩Labubu神似的“同框”照在社交平台火了。圆圆的眼睛、尖...
原创 朱...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凭借非凡的才能和胆略,最终登上了帝位,成...
原创 独... 1941年2月11日,德国非洲军团司令埃尔温·隆美尔踏上了利比亚西北部的城市的黎波里,这标志着德国非...
原创 清...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深入人心,商人的地位在各个朝代和社会中一直处于较为低下的位...
原创 周... 好的,我帮你改写并稍作丰富细节,保持每段语义一致且字数变化不大: --- “文王步行八百步,周朝...
一批千年古县、古镇拟入名录!你... 日前 四川省民政厅发布了 关于纳入第三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 拟定名单的公示 57个地名拟入选 包括千年...
安徽村民将战场文物捐给博物馆 家居老物件见证湖北籍将军的淮海岁月 安徽村民将战场文物捐给博物馆 当年骑兵使用的饮马缸(图中人物...
原创 交... 为了培养军事人才,战胜帝国主义——陈赓的传奇人生 1953年7月,朝鲜战争落下帷幕,毛主席意识到,...
原创 玄... 一、 第一个问题 提到唐朝的历史,李世民几乎是绕不开的关键人物,谈及他的事迹,我们自然会面临几个问题...
原创 朱... 惊!朱高煦:从铁血悍将到铜缸惨死的皇权悲歌 前言:铜缸烈焰,皇权恩怨下的惊世结局 嘿,您能想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