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围攻了樊城与襄阳,将这些城池包围得水泄不通。凭借地形的有利优势,他还成功地以“水淹七军”击败了前来援助的于禁和庞德。可惜,正在前线全力攻城的关羽并未预料到,东吴的将领趁机偷袭荆州,导致了他兵败身亡。
当关羽陷入危机时,刘备身处何地?蜀汉的其他将领为何没有前来援助关羽?在那时,刘备为何没有及时出手帮助自己的亲信?
回溯至公元211年,刘备接见了从益州前来的法正与孟达。他们带着四千精兵,诚恳请求刘备前去益州帮助打理局势。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刘备欲三分天下,必得先取益州。如今,益州的人主动向他求助,这对刘备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然而,刘备对此机会感到一丝犹豫,因为当时的益州牧正是刘璋。尽管两人同为刘姓宗亲,刘备却一直表示不愿抢夺同宗基业。刘璋为人仁厚宽容,且有些懦弱,实在难以成为刘备进攻的理由。刘备心中虽有不满,但一直难以下定决心与刘璋为敌。
不过,刘备并未错过这个机会,他最终还是带着一万精兵出发,前往益州。当时,他的目的仅仅是帮刘璋抵挡张鲁的进攻,并未有其他意图。
张鲁原本是益州牧刘焉的部下,但刘焉去世后,张鲁认为刘璋软弱无能,于是自立为王,号令益州。当时刘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便准备采取行动,然而面对张鲁的反抗,刘璋决定请求外援。
起初,刘璋想求助曹操,但曹操对张松的外貌颇为不满,便忽视了这一请求。张松失望至极,回到益州后劝刘璋与曹操断交,并推荐了刘备。此时,刘备刚刚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正值强势时期。
如果曹操真的出兵援助刘璋,那么刘备或许能够以此为借口,声称刘璋与汉贼勾结,从而有理由攻打益州。因此,要想让刘备名正言顺地征战益州,必须制造一个合适的借口。谋士们纷纷出谋划策,刘备却一直未能做出决定。
就在此时,庞统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为刘备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由。庞统被刘璋手下的张任所杀,直接促成了刘备与刘璋的彻底决裂。为了攻占益州,刘备只得将诸葛亮和张飞调往益州,只留下关羽一人守卫荆州。
关羽虽勇猛非凡,但刘备深知,兵员不足无法支撑起一场重大战斗。为此,他为关羽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兵力。赤壁之后,荆南四郡纷纷归附刘备,迅速增兵,至刘备出发时,荆州已经拥有五万人马。刘备带走了一万兵力,益州的刘璋又调拨了另一万兵力。此时,刘备手中有两万人马,荆州剩下了两万人。
关羽虽然驻守荆州,但他并未坐以待毙。除了继续训练兵力,他还积极招募新兵,提升军力。尽管荆州的城池有限,最多只能容纳五万人马,关羽的兵力仍旧较为充足。
但关羽不仅仅依赖兵力,他还拥有得力的将领。荆州的四大将领,分别是关平、周仓、廖化和赵累。关平已经是一名独当一面的将领,曾与庞德打了三十回合,足见其非凡的战斗力。周仓与廖化也有多年战斗经验,且均有着强大的作战能力。赵累则是一位能言善辩的谋士,他在襄樊之战中多次为关羽提供关键性的建议。
有了这些得力的将领,关羽在荆州的防守相对稳固。但在实际战场上,单纯的武力并不足以确保胜利,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谋士的智慧。倘若庞统未死,诸葛亮就会留下来辅佐关羽,两人一同合作,势必能为荆州增添一份保障。
关羽虽尊重诸葛亮的智谋,但他一向心高气傲,未必会轻易接受不如自己强的谋士。然而,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关羽已对诸葛亮心生敬意,两人亦有深厚的信任与默契。如果诸葛亮留守荆州,事情或许会有所不同。
此外,关羽身边还有马良、伊籍和王甫等三名重要谋士。马良擅长外交,尤其擅长与东吴的沟通,他曾多次出使东吴,为刘备和东吴之间的联盟贡献了很多力量。刘备之所以让马良留在荆州,就是为了确保与东吴的关系稳固。
然而,刘备并未预料到东吴会背信弃义,关羽在守卫荆州期间,被东吴将领偷袭,导致战败。关羽身死,周仓自刎,王甫跳城而死,赵累则在路上战死。关平与父亲一同被杀,而马良与伊籍去益州搬救兵,幸免一死。只有廖化去上庸向刘封求救,最终逃脱了灾难……
这个悲剧,虽然关羽在力保荆州的过程中尽了全力,但终究没有预料到东吴的背叛,也未能及时察觉刘备对于荆州的疏忽,这才导致了最后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