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秋天,刚刚结束大授衔的林维先,怀着满怀期待的心情,乘坐火车一路南下,前往武汉探望他的老上司罗厚福。两人在相见后,林维先才意识到,罗厚福在大授衔期间竟只有大校的军衔,这让他感到十分疑惑。
林维先看着老上司的肩章,忍不住开口询问:“老首长,您怎么还是大校呢?”而罗厚福却显得很轻松,带着幽默的口吻反问道:“小子,是不是觉得我的官职太低?”见林维先想说又欲言又止,他又感慨地说:“军衔到底值几个钱?”
罗厚福深知林维先出于对他的不舍而感到惋惜,但他自己却并不在意荣衔的高低。他语重心长地对林维先说:“和我一起的二十多个老乡,几十年过去,除了我自己,其余的人早已在战斗中牺牲了,我还有什么理由去斤斤计较那点职务高低、待遇优劣呢?”
林维先被老上司的这番话深深打动,不由自主站直身子,向罗厚福行了一个军礼。听着这些话,他更是想到了自己,二十多年前,如果当时的老上司没有救自己一命,恐怕自己早已为国捐躯,又怎么可能走到今天,成为开国中将呢?
罗厚福,出生于湖北红安,1929年年仅20岁时便加入了赤卫队,随后成为红军的战士,曾在鄂东北第3路游击师担任连长等职。林维先在成为红军战士后曾一度在罗厚福手下担任通讯员。
在1932年冬季,随着红军主力的西征,罗厚福和战友们留在大别山进行游击战役。那时,罗厚福率领的游击队与敌军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最终勉强突围成功。待敌人撤走后,罗厚福坚持返回剿匪的地点,希望能找到幸存的同志。
破晓时分,罗厚福意外发现了几位牺牲战友的遗体。为了为牺牲的同袍梳理衣服,他不小心发现一名通讯员还有微弱的心跳。于是,众人立即将这名通讯员抬回去救治,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位通讯员如今竟成为了开国中将,名叫林维先。
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罗厚福的成就并不比林维先逊色。他在抗战期间担任新四军的旅长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则担任了江汉军区副司令,参与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战役等重要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罗厚福调任湖北省军区孝感军分区司令员。当他发现官兵们衣食匮乏的情况后,决心改善这一困难之处。于是,他在大会上呼吁大家集资创建一个卷烟厂,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依靠卷烟厂的收益,战士们的伙食得到了改善,干部们也开始享受到一些额外的福利。然而,也有人对此提出了不满,并上诉到了省军区。在当时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显然违反了军队的纪律,最终导致罗厚福的职务从正军级降为了正师级。
后来在大授衔时,罗厚福依据级别被授予了大校军衔,但他受到的处分直到1957年才被撤销。之后,罗厚福还担任湖北省军区参谋长等职务,直到1961年才被提升为少将。
与林维先相比,建国后的罗厚福发展似乎逊色了些。晚年他遭遇了许多冲击,最终于1975年5月11日在武汉病逝,享年66岁。而林维先则在军中继续升迁,担任过浙江军区司令员和武汉军区副司令等职务,于1985年去世,享年73岁。